回覆列表
  • 1 # 江曉風殘

    吳起是戰國時期少有的集儒、兵、法三家大成的思想家。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要了解吳起的儒、兵、法三家思想:

    儒家:吳起起初的師傅是曾參兒子曾申(人稱曾子);在擔任西河郡守時,吳起向子夏學習儒家;

    兵家,吳起的起初師傅是魯國季孫氏(實在沒有名字);

    法家,吳起的師傅很有可能是李俚。

    吳起的思想成就:

    1、儒家表現在吳起陪同魏武侯巡視西河郡時,面對魏武侯的“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而提出了“在德不在險”的思想。雖然有人認為這是吳起為了當魏國相國而故意討好魏武侯的言語,但“在德不在險”的話語確確實實表現了吳起對儒家思想的看法。所謂的德,就是仁政,這是儒家一直堅持的思想。

    在德不在險,是吳起的儒家思想成就。

    2、兵家成就方面,大名鼎鼎的魏武卒制度和吳起的兵書《吳子兵法》。在作戰方面,吳起大戰76次,大勝64次,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公元前408年攻打秦國奪取西河郡、公元前389年吳起以步兵5萬、戰車500輛、騎兵3000擊敗秦國50萬大軍。

    《吳子兵法》在西漢時有48篇,現在存世的僅有6篇,分佈是: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從這6篇的內容來看,《吳子兵法》在實用性和操作性上比《孫子兵法》更詳盡。《孫子兵法》更多是指導性思想,而《吳子兵法》是用吳起的戰爭經驗來總結的,更具有實用性。

    3、法家成就方面,除了吳起楚國變法之外,就是吳起的法家核心思想,即《吳子兵法 圖國》中的:

    “內修文德,外治武備”

    吳起的法家思想就是對內實施儒家德治,對外以兵家制勝。

    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就是按照“內修文德,外治武備”的方式進行的。吳起變法的內容散見於《史記吳起列傳》、《史記蔡澤列傳》、《戰國策 秦策三 蔡澤見逐於趙》、《韓非子 和氏》、《呂氏春秋 開春論 貴卒》、《呂氏春秋 孝行攬 義賞》等。

    吳起變法的內容大致有:

    1、明法審令。即制定法律並公佈於眾,讓公眾知法。

    2、超過三代的貴族封爵均被取消;對疏遠貴族按比例給俸祿;將貴族遷移到地廣人稀的偏遠地區,以充實和增加當地人口。

    3、裁剪無關緊要的官職、官員,消減所有官吏的俸祿,將這些剩下的財富作為練兵費用。

    4、糾正楚國官場損公費私、陷害忠良等的不正之風,讓楚國大臣不顧個人利益和榮辱為楚國效力。

    5、統一楚國風俗,禁止走後門請託等。

    6、改楚國原本的兩版築城法為四版築城法,增強楚國國都郢都的防守能力。

    制定法令、打擊貴族勢力、節流練軍、糾正風氣、改良風俗、提高城守這6個方面,就是吳起變法的內容。

    打擊貴族、裁剪官吏、消減俸祿、糾正風氣、變更風俗等措施,都是“內修文德”的表現。以節省的俸祿練軍、改二版築城法為四版築城法等措施,都是“外治武備”的表現。

    吳起的治軍思想,主要表現在建設如同魏武卒這樣的精銳之師,而不追求軍隊的數量:

    “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進,雖有百萬,何益於用。”綜述,從吳起的儒家、兵家、法家思想和成就來看,吳起是:出於儒家,顯於兵家,成於法家

    吳起的偉大就在於,他將儒家的德和兵家的武結合,提出了“內修文德,外治武備”的法家治國思想。當然這種法家思想,和後面的商鞅變法有所不同,也和後世法家的三大派法、術、勢也有所不同。在吳起看來,律令只是修德治武的工具和途徑。

  • 2 # 劉一千五

    吳起這種轉變就是適應了潮流發展。

    吳起早先是曾子門下之人。當時學儒極其平常,何況,這儒學自孔孟之後一直與其他學派在不懈地爭嗚,地位也平凡。

    不適甪就跳槽,改行學行軍打仗的兵法,這在當時很時興,到處都需要行兵打仗的人才。所以,吳起邊學邊幹,居然成績斐然,還寫了一部領兵體會《吳起兵法》,這兵法一出,標誌著跳槽越派成功。

    當時有"春秋五霸"在周天子腳下折騰。這一眾暴寡,強凌弱的混亂局面,就不適應周天子的"禮制"了。所從,諸侯各國都在找不足尋失政,以圖強自衛而且兼且,於是,變法這新興的平臺就展開雙臂,準備熱情擁抱變法人士,吳起在魏國的變法平臺上閃亮登臺,發出燦爛光芒,照遍魏國的角角落落,就是照不了魏國王族的一大幫既得利益者。他們設"和親美人計",陷害變法有成績的男一號。迫使男一號吳起逃亡楚國。

    是金子就要發光的吳起到了楚國,楚悼王聞之而延為令伊,要求吳起施展才華,振興楚國於水火之中。男一號慨然以此為己任,又啟用在魏國變法成功的經驗教訓,在楚國開始變法。

    悲劇又重演了一回。楚國上層的利益被新法變沒了。這可是飯碗問題,是不能淡定的。他們就在悼王剛死,就攻擊變法家。吳起自知不免,就採用借死的人為自己報仇的方法,伏在悼王屍身上。那些飛來的箭,射了吳起的同時,也射了楚王……

    新王一繼位,先王身上的箭是誰射的?一查,相互牽引到三四千人。於是,全部咔嚓。這麼一來,吳起又多了"一家",陰謀家。

    所以,吳起的綜合才能就是能幹,儒家,兵家,法家,陰謀家之類,均是迎逢之學。要安上幾家,很免強。

  • 3 # 北門猿

    儒道是思想流派。

    儒墨法(某種程度上可以加上道)是政治流派。

    兵家是技術流派。

    所以兵與法並不衝突,一身兼二任也是可以的……

  • 4 # 大秦鐵鷹劍士

    吳起是集儒兵法三家於一體的不世奇才:吳起曾在齊國向儒家大師曾子之孫曾申學習,故吳起有儒家的名份,不過吳起後來被曾申逐出師門了,所以他的儒學是最差的;之後吳起自學兵法,無師自通,居然成了一代兵家代表人物;吳起在魏國時與法家先驅李悝共事,吳起為將軍,李悝為丞相,因此吳起的法家學說當是李悝教他的。

    縱觀吳起的一身,他的兵學成就最高,先後擊敗過齊軍、秦軍、魏軍,還有《吳子兵法》傳世;其次是吳起的法家修為,他在楚國變法九年而楚國強橫,可以向北擊敗不可一世的魏國;相比之下吳起的儒學就不行了,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因此並非說吳起只是法家之人,他還是兵家之人,如同吳起這般精通兵家、法家的乾坤大才,戰國之世還有商鞅!

    吳起在魯國時,兵學上頗有名聲,魯國國君就想用吳起抵禦齊軍的進攻。但是魯國的大臣認為吳起的髮妻是齊華人,不會真心為魯國辦事,吳起聽聞此事後殺妻求將,率領魯軍擊敗了齊軍。但是吳起還是受到魯國君臣的猜忌,於是在搬師回國的路上逃到了魏國。在魏國吳起受到了魏文侯與魏武侯的重用,充分施展了他的兵學天賦,擊敗了春秋霸國秦國。另外吳起也與李悝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學習了法家的治國理念。吳起文能治國、武能開疆,魏武侯要把自己的妹妹小公主嫁給吳起來個君臣同盟,不過因為公叔銼的從中挑撥,最終吳起還是逃到了楚國。

    吳起到了楚國後受到楚悼王的重用,委以全國軍政,擔任楚國令伊!吳起在楚國變法九年,而楚國富強,向北跨過大河直擊魏國,且戰而勝之!楚國的貴族在變法中利益受到巨大傷害,在楚悼王死後發動兵變,他們引誘吳起隻身回朝,然後派出私家武裝亂箭將吳起射殺。吳起在臨死關頭,緊緊抱住楚悼王的屍體,眾箭將吳起與楚王的屍體釘在一起,無法分開!最終吳起與楚王同葬,政變的貴族以“毀壞王屍”之罪被新楚王誅殺三千多人,吳起也算死而復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殘忍虐狗案引發憤怒!男子碾壓柴犬致死,不承認虐待的真相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