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una
-
2 # 貳拾壹張書單
大一的時候,我們近代史老師經常告訴我們說,理科生要多看書,因為看書少是我們和文科生相比最大的短板。老師說搞政治的大部分都是理科生,只為比較高的高管和政府人員也往往是理科生,如果讀書少,缺乏某些人文知識的修養,就會導致抉擇失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大學期間是一個相對比較空閒的時間,可以擠出很多課餘時間看課外書,比如早起讀一小時書,睡前看一會書,有些人就說啦,覺得自己大學很忙,沒有時間看書,那就請問?為什麼你有時間玩手機?
大學如果不看書,真的在思想方面會比別人差很多,首先跟人家聊天,人家談的東西你都不知道,那情況真的夠尷尬。書對人的影響是無形的,有時候你甚至忘記自己讀過這部書,忘記書中寫了什麼,但它所賦予你的知識早已化成了你的血肉,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有的人就說啦,我大學不讀書工作之後補回來行嗎?我還沒有工作回得去這個問題也比較沒有權威,但是看父母叔叔阿姨的經驗,工作之後成立家庭,瑣事真的太對,已經無暇顧及自己看書啦,就算看過的東西,也不會像我們現在那樣記得牢固。所以趁著大學還是多看點書吧。
大學期間不看書的結果就是工作後更不會抽時間來看書了。大學是最能夠自由支配時間看書的時光了,以後畢業後忙於生計,更多地關注柴米油鹽的生活,再也不能夠那麼詩意地徜徉於書海中。
那麼有人覺得看書裡的知識還不如親身去體會,去實踐,到底我們為什麼要看書,首先看書能讓你在言談的用語不那麼匱乏,常常導致自己的內心感受不能夠用文字抒發,而僅僅是“恩,對,就是這樣,意會就好”或者是看到一個自己喜歡的明星,就只會“啊啊啊啊啊啊啊好帥”“帥死了,帥哭我”“哇他好暖,好溫柔”“臥槽,好帥,超好看啊,老夫的少女心炸裂了”等等這樣,下面都是我在飯圈看到的文案
其次,看書能夠使人眼界開闊,這個眼界不是目之所及的景物,這個眼界是景物+感觸。你的父母陪你到車站等車時,有的人看到的只是一個普通的車站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但我這種時候總會想起朱自清的背影,想起爸爸媽媽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想到父母逐漸變老了,耗幹了自己,對我們從小操心到大,陪我們走的也僅是我們人生中的一段,便覺得鼻子有點發酸。所以看書能夠增加我們的感觸,見景不是景而是賦予在景上的情感,古人的觸景生情大抵如此吧。
還有滕王閣序(王勃)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這比我們看到晚霞時說的,哇,好好看,你看落日透過雲層形成的晚霞好美,還有鳥在天上飛是不是在意境上更高一點?
最後是看書能夠讓人更進一步去了解自己,去尋找自己的精神領地。我總是透過看書,去努力地探尋自己的內心,因為很多事情我看不懂,我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但是書中的聖賢給了我一些有益的引導,讓行走在尋找自我的迷宮中的我少了一些茫然。我很贊同王陽明的觀點,吾心便是宇宙,很多人總想著去更多的地方,去追求更多身外之物,最終卻也被身外之物所累,失去了自我,萬物皆有備於我,萬事萬物都是為我準備的,我們應該去掌控,而不是被身外之物掌控,沒有自我的人,就有如頂著一個空的驅殼在世間遊蕩。
我先來推薦:《三體》(超好看,顛覆了我對未來的想象)、《肖申克的救贖》、水西無相《永珍歸心王陽明》、塗子沛《大資料》、王國維《人間詞話》、周國平《守望的距離》最後兩本還在研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