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鞏會計

    我回答電影方面的吧,列出我的個人2016中中國產電影年度5佳。

    先說好,我從沒想過要做一個高大全的盤點,那是專業人士的事情,大家想要可以去豆瓣電影去看評分榜。

    看之前提前預警:

    1、閱片量很一般,今年錯過很多電影,但好電影應該沒放過。

    2、個人口味偏文藝片,對故事和劇情要求不高,更看重題材和觀影感受。

    3、香港地區(如《樹大招風》《踏血尋梅》)和臺灣(如《一路順風》《再見瓦城》)的電影不在列。

    4、今年很幸運,去電影院好多次,卻成功避開了所有的爛片。不能說我沒看的就是爛片,但粉絲電影、票房大作真的不在我排行內。

    一切都是個人喜好,不服憋著!

    所以想從這個榜單得到完全符合你預期的,看到這裡可以退出了,我不介意。

    何以度假?刷劇刷電影啊!我也寫過幾篇影評,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的電影,卻讓人羨慕得熱淚盈眶?

    《釜山行》《隧道》又甩中中國產電影十年?呵呵,反正我成腦殘粉了

    南韓這部電影拍出了型別片的世界水平,我們還在騙大家的電影票?

    90%的人沒看懂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熊的故事》|附帶超清資源

    個人口味,非喜勿噴。

    囉嗦這麼多,我的2016華語電影年度5佳是——

    5

    《長江圖》《路邊野餐》

    (同類:《百鳥朝鳳》《塔洛》《我不是王毛》)

    其實會計更想把TOP 5列為“中中國產文藝片”,但既然這是做榜單,就還是選個代表出來吧。

    中中國產商業片近些年無論質量還是口碑,哀鴻遍野,可是大家忽略了,中中國產文藝片一直表現很穩定,每年都會出幾部口碑之作,隨便舉這兩年的幾個例子《白日焰火》《一個勺子》《闖入者》等。

    《長江圖》和《路邊野餐》在我看來有點相似,導演很有想法,人物神秘隱晦,故事支離破碎,可是隻要你能看進去,文藝片的美好都能滿滿地塞進你渾身的細胞。

    《路邊野餐》先上映,容易先入為主留下印象。不過導演畢贛拍完電影時才26歲,簡直讓人生畏。電影裡那個長達四十分鐘的長鏡頭,不僅讓很多人口碑相傳,更是傳達了電影的無數資訊。

    這電影如果你想看,我個人體驗是:不要糾結於故事情節、真真假假、時間先後,它的過去、現在、未來是打亂的,人物身份是模糊的,故事就在瑣碎的枝節裡緩慢拼湊就好,看完有自己的理解就夠了。

    反正城市裡和外地的人,對雲貴川湘的印象很少有影像支撐,《路邊野餐》告訴你現在這些地方的農村和小城鎮是什麼樣的。音樂不錯,濃濃的臺灣地區民謠風,不知道是當地真的流行過,還是導演的個人喜好。

    不過,會計個人更喜歡《長江圖》,雖然也是支離破碎的故事,混亂懵懂的片段需要你慢慢拼湊故事脈絡,可是秦昊的表演真的加分,他太適合文藝片了,當然也有經驗豐富的因素……

    最最重要的是,《長江圖》的攝像真的太棒了,幾乎每一幀都能截圖當桌面,美到超出平日裡對長江的認知。

    攝像李屏賓有“光影詩人”的稱號,而且這個電影大部分是膠片拍攝。不能說《長江圖》是最後一部膠片電影,但是膠片越來越少是不爭的現實,看一部少一部了……

    PS:《我不是王毛》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藝片,有商業野心,但困於演員、題材、製作宣傳等原因,在院線沒啥水花。可好電影大家都不會放過,新鮮的角度、突破平庸的人物、黑白畫幅都讓這電影格外拉好感,不信去豆瓣看評分。

    4

    《我不是潘金蓮》

    (同類:《火鍋英雄》)

    大家都知道有一種不正式但都在說的型別電影,叫“文藝商業片”,但我真心不覺得《我不是潘金蓮》算文藝商業片。無論導演、演員、製作,完全衝著高票房去的,非要貼文藝片的標籤,無非是導演有個人訴求,比如高口碑,或者帶著任性又不想影響票房。演員想證明演技,可以一邊掙錢一邊又有美譽度……

    會計寫過影評:《我不是潘金蓮》是馮小剛最牛逼的電影?呵呵 感興趣的可以看一看,這裡不再說了。

    因為今年華語電影整體實力偏弱,《我不是潘金蓮》無論多少么蛾子,吃相多難看,也還是進了會計的中中國產電影TOP5。畢竟這題材,作為普通觀眾,怎麼鼓勵馮小剛導演都不為過。

    PS:《火鍋英雄》很拉好感,電影打明星牌,卻老實講故事。沒有特別出彩,但對重慶和火鍋有興趣的,打發時間還是可以一涮的。

    3

    《驢得水》

    (同類:《追兇者也》《捉迷藏》)

    看《驢得水》是一種很奇怪的感受。喜歡嗎?會計喜歡,那為啥只排第三?好多排行榜上《驢得水》都是中中國產電影年度口碑和評分的冠軍。

    可是真的很怪,話劇會計喜歡看的,電影的故事很荒誕滑稽又頗具諷刺力,對現實的映照也很花心思,對知識分子的扒皮也大快人心,人物很有特色,演員演技也線上……

    可能,是話劇腔太重了吧,密不透風的臺詞和小驢蹄子踏地一般的剪輯,讓我看得隱隱有點透不過氣來。話劇和電影的結合當然是值得稱讚的實驗,而且結果也不錯,大家的稱讚和打分就是證明。

    不過在觀影體驗上,它稍微輸了點給《七月與安生》。可能大家花兩個小時在電影院坐下來,對故事、人物和觀影體驗有點吹毛求疵吧,所以委屈一下,TOP3。

    PS:《驢得水》算型別片,一直備受期待的曹保平《追兇者也》就是鮮明的型別片,可曹導這次有點失手,除了張譯演技依舊精彩,劉燁拿了個影帝,沒啥亮點。《捉迷藏》缺點很多,票房口碑都一般,但是當型別片看還是合格的。

    2

    《七月與安生》

    (同類:《黑處有什麼》)

    青春片這幾年真的是被拍濫了,我們也看吐了,可今年仍然有好幾部青春題材的電影。不是說青春片不好,其實特別好,很多經典中中國產電影都是青春片,《Sunny燦爛的日子》就是例子啊。

    《七月與安生》真的是一個驚喜,電影比原著好,內容比宣傳的好,特別是兩個主演還拿了個金馬影后雙黃蛋。如果不是《羅曼蒂克消亡史》臨門一腳,會計的年度中中國產片本來都定了《七月與安生》了——

    它的好是在廢墟青春片上起來的,尤為值得稱讚。要故事有故事,要成長有成長,還有反轉,還有關於人生與命運的思考。無論編劇還是導演,無論周冬雨還是馬思純的“演員成就角色VS角色成就演員”,反正都用心了。

    只要用心,其實連傻子都能看得出來的。

    1

    《羅曼蒂克消亡史》

    會計知道《羅曼蒂克消亡史》的票房勉強過億,和葛優、章子怡兩大主演的陣勢不太相襯,票房可能還不如《美人魚》的零頭。

    但是有什麼關係?在會計心裡,它就是2016中中國產電影的TOP1,不接受反駁!

    這是一部腔調十足、節奏特別的電影,它其實不是葛優、章子怡倆人的電影,而是群戲,演員個個精彩。

    電影裡從兩大扛票房的主角葛優、章子怡的實力表現,到淺野忠信、袁泉、倪大紅、閆妮這些戲骨級的奉獻,再到戲份不多的杜淳、王傳君、杜江等演員都拉了不少好感,甚至鍾漢良、韓庚、鍾欣潼這些幾分鐘大群演級別戲份的,都絲毫不出戲,反而還出彩。

    葛優的角色不說上海話,沒有太多的表情,沒有很激烈的感情戲和爆發戲份,可是他真的硬槓槓地撐起了這個需要靜水深流的人物。

    他有殺人的殘暴,有想愛而不能的無奈,掌握別人命運卻最終掌握不了自己的……葛大爺,無論哪方面,一絲都沒往下掉。

    再說章子怡,天生的電影演員,無論是前面為愛搖擺的輕浮小妾,還是可以直對鏡頭說戲中戲臺詞的浮誇演員,再到慘比牢獄的性奴,最後是命運多舛的慰安婦……

    章子怡的演技展現得分毫畢現,連開槍報仇都收著演,沒有一點可挑剔的。結尾葛優在慰安所找到她的那一刻,她的表情從麻木到驚詫,眼神從乾涸到溼潤,體態上的僵硬工具感到調整為女人的站姿,甚至連臉色都有蒼白到溫潤,看得我直起雞皮疙瘩……

    這樣的情感層次,細微變化,豐富形象,目前女演員裡可能真的只有她和周迅能到達。

    《羅曼蒂克消亡史》的特色,在喜歡的人眼裡都是優點,是程耳的牛逼之處。在不喜歡的人眼裡,看不懂,太裝逼,節奏慢得要死……

    可這就是文藝商業片啊,導演、編劇、剪輯都是程耳,這其實是一部作者電影,那就需要有作者的特色。(如果你關注了會計的微博,會發現我就是這個電影的自來水……)

    至於故事性,平鋪直敘的商業片當然簡單,不費腦子,你可以嗑瓜子、嚼爆米花、喝飲料、和同伴邊聊邊看……

    可《羅曼蒂克消亡史》不行,你要靜心看,人物你好好欣賞、感受,故事情節你要拼湊一下,電影的名字你要最後一秒才能看到,電影的餘味你要結束之後出了影院還得回味……

    導演很任性,製片方也沒哭著求排片賭票房,而且這麼多人集體奉獻了這麼精彩的電影,你還想要什麼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申論中的大作文部分,怎麼複習能提升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