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歌920

    和孩子爸爸分開後,我們居住在不同的鎮街。女兒上初中的時候一般都是住校,所以基本上工作日時間是不回來的,晚上上完晚自修一般都是九點半後。然後坐校車回爸爸那裡或者住校。因為學生不能帶手機,基本都是她打電話給我。然後星期六星期天就到我這裡。也沒有分開的感覺,很自然!我對女兒的教育是快樂教育,覺得只要她開開心心,成績過得去就行,所以她也很喜歡和我聊,什麼都聊,包括和同學間的相處,甚至喜歡哪個男孩子。上了高中後,回來的時間更少了,半個月,一個月,又趕上疫情,甚至一個月二個月都不能回來。但是她幾乎每天上完晚自修就給電話我,有時十點多十一點。即使那時候我已經睡下了,我也會爬上床接她的電話。覺得孩子讀書很辛苦了,上了一天後想和你聊聊天,我沒有拒絕的理由。她的性格也很開朗,總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什麼事都說,我也會給她我的意見。我讓她放輕鬆,儘自己能力去學習,一定會考個好學校。最後看的還不錯。其實和孩子溝通,特別是不在身邊的孩子,一定要先讓她願意和你聊,多聽聽她的“廢話”,不要總是否定她,現在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以我們的經驗去分析她的問題,告訴她你的意見而不是決定。慢慢地,她就會什麼事都告訴你,把你當做最好的朋友。其實父母本來就應該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後盾。不論親情,愛情,都需要用心去維持。

  • 2 # 移動的模特

    生而不養,斷指可還。生而養之,一生難還。未生而養,百世難還!

    七八十年代,三四個女兒後,為了生兒子,一般會把女孩子送出去一個。老家的鄰居,妻妹三個女兒後,就把第四個女兒送給了鄰居,一直到出嫁,從來沒有回到父母身邊。後來姨媽生病到去世,一直在伺候,甚至比親生女兒還要好。

    人心都是肉長的。未經人苦,不勸人善!

  • 3 # Z忽忘歷史

    這個唯一的辦法就是常回家看看,多給女兒一些陪伴的時間。

    但是現在的父母為了子女更好的生活,很多時候不得不放棄,本該屬於自己的那份兒女親情。

    常年不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長大,孩子對父母的那份親情確實會少很多,偶爾一年見一次面,自己都會感覺到孩子對自己非常疏遠和一些對父母的陌生。不過多陪伴幾天,這種感覺就消失了。

    所以說孩子一定要多陪伴,有條件的還是建議陪伴孩子長大。

    但是條件不允的也沒有辦法啦。只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一年多回家幾次,平時多跟孩子聯絡溝通。

    如果在外面工作的父母,有條件的還是可以把孩子帶身邊走,爺爺奶奶帶畢竟是隔代教育了。絕對是沒有自己教育那麼好的。

    所以說最好的親情就是一直陪伴。

  • 4 # 清風夢裡人

    這個很難吧?

    距離是能產生美

    但其實距離是更容易產生隔閡的

    有人說每天打電話、發語音、發影片,

    嘴嗨?

    想要和你簡單吃個飯,面對面聊會天都沒有!

    孩子的長大是個過程,你不參與怎麼能和她有親情?

  • 5 # 沫默的泡沫

    多關心吧!每個孩子的渴望父母的關愛。不在身邊長大,多少有點缺失這一塊。多關心,適度的保持聯絡。發自內心的愛是可以被感受到的。

  • 6 # 雨夕2866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媽媽一句話:女兒不要遠嫁!

    其實距離產生美,同時距離也會讓人淡薄情感。

    過年我回老家看了老媽,真的覺得我好像變成一個突如其來的客人。很簡單,幾年見一次,就僅僅3天時間不到就走。真的感覺很對不起老媽。養大孩子就這樣飛走不在身邊,有個什麼心裡話,什麼事,都沒辦法及時安慰。

    平時我們就是靠電話,我買了親屬卡,然後打電話不用話費,然後微信影片,然後過節問候,有時快遞一些食物,藥品,用品,只能這樣證明這個女兒存在生活中。內心還是特別內疚。所以孩子不在身邊,互相都牽掛,媽媽說聽到聲音,摸不到人。這句話真的是道出多少內心心酸!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這首詩,真的讓為人母的心情寫得那麼真切。

    我記得我第一次出差,那一次孩子睡覺就唸著,早上起來也找媽媽,電話裡都特別有感覺,巴不得馬上回家。

    再看看那些留守兒童,他們對父母的那種渴望還有愛的歸屬,最終被歲月無情刷減,為此多少孩子早熟,離經叛道,或者變得仇恨父母。而遠離他們的父母,對孩子的牽掛也是在繁瑣的工作中,在疲憊的身軀中,慢慢會有些微妙變化。跟孩子聯絡也許就是電話裡作業做好?今天吃什麼?身體怎樣?這種距離感,遠遠無法跟女兒在身邊的那種情感對比,摸不到,聽得到,所謂見面三分親。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就是這樣微妙。

    總而言之,保持和不在身邊女兒的親情,就是讓女兒經常電話,禮物,影片,各種關心,最好還是有空就多回家看看!作為父母,也可以配合女兒,走動走動,感情是雙向的!大家多多遷就和關心。

  • 7 # 笑口常開的月兒

    多聯絡,發自內心的關心而不是敷衍,對於孩子的需求給出迴應,因為我從上學開始也是不和爸媽在一起了,他們在外地工作,以前沒有手機,沒辦法聯絡,一年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所以總感覺沒那麼親,後來電話通了,還記得學校裡安了電話屋,一個個的小隔間,裡面放一臺電話,一進去就能聽到大家都在嘰嘰喳喳的給家裡打電話,從那時開始我每週都會打電話,把發生的大事小事通通跟他們說一遍,每次說完心情都特別好,慢慢的感覺和他們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親了。

  • 8 # 蘇州浪子2020

    怎麼說呢?如果你當初的離開是你的錯,那麼就要承擔這個後果,畢竟孩子大了,三觀有了就能看清是非,所以即使你是親媽,做了錯事,還是會被埋怨的。就看你以後改不改,最簡單的就是做自己,灑脫點,是你的總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不來,畢竟是你女兒,小事不管你,但是大事還是會有牽掛的。太親密有點難。

  • 9 # 小坤碎碎念

    1.首先呢要讓你的女兒知道你不在他身邊,是為了給她更好的幸福,是為了讓她能夠得到更好的環境去成長,最重要的是你要讓她知道,其實你很愛他,只是迫不得已才不在他身邊

    2.多和女兒打電話,微信影片維繫關係,至少每週一次。多讓女兒分享,傾聽女兒的事情。多看看女兒的朋友圈說說等等,找到相同的話題。支援女兒的正常愛好,並理解年輕人與中老年人的異同

    3.富養女兒,儘自己的努力給女兒最好的物質生活。這樣子女孩子就不會被男人細小的細小的舉動而感動。

    4.增強女兒的自信心。沒有人不喜歡聽到別人的讚賞。有時候學會讚美別人本身也是促進關係的一種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從實際出發。不能偏離實際,不能太離譜。多誇誇她,多表揚。比如說她在家裡學做一個新的早餐就表揚她的心靈手巧。可以開玩笑的和她說以後哪一個小夥子娶了你都是他的福氣,我可不能讓哪個臭小子佔了我女兒的大便宜。

    5.反過來,讓女兒瞭解自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有彼此都相互瞭解,才能夠使感情更加持久。有一些話語可能說不出口,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來表達出來,比如說寫信。文字的力量有時候比言語的力量更強大,更微妙。

    6.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子注意要給他們一些隱私的空間,不能問的話題就不要問,比如說關於身體發育這些女孩子隱私的問題。還要注意與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女兒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太親密像小的時候一樣。

    ……

  • 10 # 大力水手吃蘋果

    女兒三歲之前,曾經短暫分開過一段時間,從我的經驗來看,這是個既要又要的問題,本身就沒有答案,即使有,只能說是儘量減少疏遠,儘量保持親情,和在身邊長大的不在一個數量級,沒法比。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所謂的愛,所謂的依賴,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

    當然了,不管在不在身邊,只要你盡力用心去關愛了,相信你女兒肯定能感受到,只是,不要抱太大的期待。

    這個事沒有統一的標準,也沒有特殊的捷徑。

  • 11 # 大雨文明

    幼兒園的孩子一塊糖能換來她的笑容,到小學就需要她喜歡的禮物才能換來笑容,她有了一定的主意,但是初中生就已經有了是非觀,如果她內心不喜歡你,那麼你就很難再接近她了。她在三歲時你離開,沒有生活上的相處,其實她對你是陌生的。按照你的描述,她知道你離開的原因之後就更疏遠你了,雖然你沒說具體原因,但肯定是她不接受的原因。所以,有時候不要強求,但一定要敢於承認事實,然後忘掉過去,以生母的身份和她相處,她接受你更好。不接受你的話,有兩種可能,要麼是你真的錯了,要麼是她不近人情,無論哪個你都不要再糾纏,那樣你和她都會很累,甚至拖累你現在的家庭。

  • 12 # 貼士人生

    多給錢,少提要求,就當普通朋友這麼處。

    ———————

    先說我自己。

    我本身就是一個跟父母緣淺的人,現在我的孩子十多歲了,我也在感覺ta在一點一點遠離我。

    以下文字僅代表我個人觀點。

    —————————

    首先女兒在最需要母親的時候,情感缺失。這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彌補的一生的遺憾。指望女兒感恩,有點強人所難。孩子心裡的想法,這段關係可能是像陌生人,也可能比陌生人都不如——說不定對缺失的母愛,帶著恨意。

    所以這個時候能建立親近的關係,就是靠母親主動去修復,給予女兒很大的幫助,並且不造成負擔。這樣兩個人的關係是從新建立的,脫離母女的關係。

    也可能最後的結局就是女兒一味索取,並沒有產生愛。這是人性的自私使然,誰也說不準。

    _____

    無意冒犯,僅陳述客觀事實。

    如有冒犯請刪回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中無三聲,子孫難富貴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