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外向Muffler

    德國選擇1941年發動巴巴羅薩行動,是基於當時的政治、軍事和經濟考慮做出的決策。從軍事角度來看,德國在1941年擁有了足夠的兵力和裝備,可以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此外,蘇聯在1939年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使得蘇聯在西方國家的壓力減小,德國認為蘇聯此時可能處於相對薄弱的狀態,因此選擇在這個時機發動進攻。從政治和經濟角度來看,德國需要更多的資源和領土來支援其戰爭努力,而蘇聯的領土和資源對德國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此外,德國還希望透過進攻蘇聯來擴大其在歐洲的影響力和地位。因此,從多個方面考慮,德國選擇1941年發動巴巴羅薩行動可以說是當時最好的時機之一。然而,最終結果表明,德國並沒有取得最終勝利,這也說明了戰爭勝負不僅取決於時機,還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

  • 2 # 期待星期三來自長春

    不是最好時機,但是因為實在沒辦法!對英國的戰爭久拖不決,陷入僵持階段,如果德國再不進攻蘇聯,蘇聯就會進攻德國!到時候更被動!蘇聯之所以在戰爭初期吃了大虧,就是因為當時它們根本沒做防禦性的準備,所有的軍事準備都是用於進攻方面的!

  • 3 # 宇宙時間軸

    從最後的結局來看,不是最好時機,如果再晚一年即1942年發動巴巴羅薩,德國就可能統治世界了,因為德國投降時還差半年德國原子彈就爆炸成功了,所以晚一年發動巴巴羅薩德國當時就是無敵與天下了

  • 4 # 瑜正榮

    德國選擇在1941年發動巴巴羅薩行動,是否是最佳時機呢?這個問題牽涉到二戰歷史中的複雜因素和不同觀點。以下是一些相關的觀點供參考:

    軍事因素:從軍事角度來看,德國在1941年發動巴巴羅薩行動的確具備一定的優勢。當時蘇聯正處於軍事重組和整備的階段,軍隊的實力和指揮結構並不完善,蘇聯內部也存在一些軍事上的問題。德國希望在蘇聯軍隊尚未完全準備好的時機迅速取得勝利,從而改變戰局。政治因素:在政治層面上,德國選擇在1941年發動巴巴羅薩行動也有一定的考量。德國領導層認為蘇聯是他們的主要敵人之一,而蘇聯在1941年仍未與德國直接開戰。德國希望透過在戰爭初期快速攻佔蘇聯領土,削弱蘇聯的實力,為德國爭取更多的戰略優勢。經濟因素:德國在選擇巴巴羅薩行動時也考慮到了經濟因素。他們希望透過佔領蘇聯的資源豐富的地區,獲取更多的戰略資源,以支援他們的戰爭經濟和擴張計劃。然而,這個預期並沒有完全實現,蘇聯採取了燒地政策,破壞了許多資源,使德國未能充分利用這一優勢。

    需要指出的是,德國在1941年發動巴巴羅薩行動也存在一些挑戰和問題。由於計劃和執行上的一系列問題,德軍未能在最初階段迅速擊潰蘇聯,而是捲入了一場長期而艱苦的戰鬥。蘇聯的頑強抵抗和蘇聯軍隊的逐漸整備使得德國最終未能實現其戰略目標,巴巴羅薩行動也成為了德國戰略進攻的轉折點。

    因此,是否德國在1941年選擇發動巴巴羅薩行動是最佳時機,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和爭議。這個問題需要考慮到眾多的歷史因素和背景,包括軍事、政治和經濟等多個層面的因素。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因個人觀點和立場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 5 # 這裡iNv0

    我認為德國入侵蘇聯的時機是選錯的,如果希特勒在美國沒有參戰之前就入侵蘇聯的話,我認為成功率基本上是百分百的,因為這個時候就沒有美國向蘇聯拱火,遞刀子,火上加油,也就是說沒有美國的大量軍援及經援,那麼蘇聯的所謂衛國戰爭就必敗無疑。

  • 6 # 青蛙笨笨1

    呵呵!真的好佩服提問者給出的題目哈:你說這麼大的一個軍事領域的且80多年前的一場戰役,而又是納粹法西斯德國的戰爭狂魔希特勒主導領銜的一干戰爭罪犯80多年前發動的巴巴羅薩是否最好時機成功與否?讓我等一眾非軍事領域的草民來探討那個久遠年代的靠著掠奪他國資源以強勢的武力強大的武器裝備弱肉強食等一干罪惡滔天的罪行和狂妄的思維模式及軍事的部署規劃等,結合我們現有或無的軍事理論知識能分析出一二嗎?希特勒那狂妄狂犬式的大腦思維我等探窬出啥門道嗎,再說我們對軍事領域的認知我想絕大部分還是盲點吧,又怎樣將這麼久遠這麼軍事化認知說出一二。我個人看法軍事上的大事要事就交給軍事領域的專業人才解讀,既能漲知識又能學到很多有趣很多難解的你不懂得且很深奧的知識,我們就要做一個好的有修養的觀眾就是了。另多些百姓關心愛看又喜歡參與的問答吧!軍事領域專業人解剖解答最好的。

  • 7 # 老貓身敏

    這個不是非專業人士就可以評論的啦。一個強大的作戰計劃與實施,靠幾個將帥在辦公室桌上劃條線很容易。但是實際上戰場的事情變化是很玄幻的。就像目前的俄烏戰爭,進攻一方本來設想是72小時拿下首都基埔,從而達到戰略目標。但是,戰事經過一年多的絞殺,攻擊方現在轉守方,而弱小的一方,則顯示出強大的反擊能力,世事無常,一此東西發出反轉,看似偶然,但是又是必然。

  • 8 # 楚人一丁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發動戰爭不存在最好的時機,就如中國的一句俗話"好打架的狗,沒一張好皮。"失敗後的總結都是事後諸葛亮,其實,侵略者為侵略行徑強詞奪理必是心神不定的,他明知侵略行為肯定會被口誅筆伐,其理怎麼都不會被認可。沒有哪次戰爭最後的勝利者是侵略者,侵略者都是為偶然的攻城掠地沾沾自喜,而結果最後都是雞飛蛋打,得不償失。

    由戰爭,我發現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就是國內戰爭,多是弱者不服輸,而世界戰爭,多是強者為稱霸,誰勝誰負必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最終,正義必然戰勝邪惡。有了這樣的認識,什麼時間是發動"巴巴羅薩"的最好時機,就好理解了,那就是非正義的一方,無論選擇什麼時機,都有可能顧此失彼,最終功敗垂成,折戟沉沙,這不是選擇的問題,是天意不可違。

    和平年代,白鴿飛舞,風平浪靜,到處是歡聲笑語,人在這種環境裡休養生息韜光養晦不好嗎,為什麼總有那麼些人,想臨駕別人之上呢。就拿美華人來說,在《獨立宣言》中就向世人廣而告之人人生而平等,而範圍不是僅適用對你本國的民眾,在他國你就可濫殺無辜,不服就棍棒相加。曾經法西斯到地下洗身求洗心革面去了,相信新的法西斯再找發動"巴巴羅薩"的時機,一樣是自陷火海。

  • 9 # 探測衛星A

    是的。對德而言,41年不僅是發動對蘇戰爭的最佳時間,而且是是唯一視窗期。

    首先,在登陸英國短期內沒有時間表的情況下,強盛的德陸軍能幾乎全部投入一次大的作戰的能力,而且對手不僅處於最弱和最混亂的整頓期內,且對於即將來臨的災難處於幾乎一無所知或一廂情願之中。

    其次,40年6月下旬,希特勒在法國戰役最後階段就開始閉門冷靜地預判了將來世界各國的走向,決定對蘇開戰,而且他完全意識到了此戰是相當的急迫的,對於德國的將來處境是具有決定性的。

    因為對於崛起的德國即將改變世界各國利益和次序,美英法等國是天然的阻礙者,在英國頑強的戰爭意志下,美國較快速走入戰場是可以肯定的,只是時間,方式和影響待解。歐洲大陸二大陸權國家蘇和德,爆發戰爭是遲早的事,而且在蘇軍羽翼豐滿前就開始了到處畢露鋒芒,希特勒對比沒有存半點幼稚的幻想。

    要打破即將形成的對德敵對勢力,顯然此時是有相對較好的先手時機。擊敗蘇聯方有廣大的戰略空間和資源與美英等國抗衡。

    要求在當年秋季完成準備,當然對於這次大行動這麼短時間準備是遠遠不夠的,接著推遲到年底,再推遲到42年4~5月初,最後由於巴爾幹地區的新情況推遲至6月22日。

  • 10 # 大白白野

    德國1941年發動巴巴羅薩計劃進攻蘇聯是非正義的,屬於突然襲擊的侵略。當時蘇聯斯大林統治時期,也攻佔過一些地盤。

    至於說1941年發動巴巴羅薩,是最好的時機嗎?

    有人認為德國應該解決完英國後再進攻蘇聯穩妥。也有人不同意此觀點,認為德國進攻蘇聯能獲得許多資源來支援戰爭。從蘇德戰爭初期來看,德國還是較成功,把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都迷惑了,只是後來希特勒指揮不斷出現失誤,才加上義大利、日本等軸心國配合不好,而且對蘇聯國土遼闊,冬季氣溫寒冷,強大的戰爭潛力認識不足,而且美國參戰,才導致德國失敗。

  • 11 # 望山老驥

    德國在西歐還沒有完全被拿下,英國還在頑強抵抗的情況下,在一九四一年準備尚不充分的條件下,冒然發動兩線開戰的模式。乃取死之路。

  • 12 # 雲捲雲舒152754837

    拋開戰爭的性質不論……

    個人認為,時機並非最好……

    其一:雖然說是佔領了歐洲的大片地方……但法國只佔領一半(南部為貝當的傀儡政府)……英國僅僅是轟炸其本土……

    其二:如果德國重視北非戰役,贏得勝利,攜其餘威,加上充足的物資(主要是油料)保障,極有可能避免後來分兵進攻莫斯科主力南下,去急於侵略高加索地區油田而最終受阻於斯大林格勒的戰略錯誤……

    當然,歷史就是歷史……任何時候,都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 13 # 咬不動的銅豌豆

    時機不是主要問題,希特勒在西線的連續勝利證明了以德軍的實力擊敗蘇軍不成問題。後來的確在戰爭前四個月圍殲了蘇聯五百萬軍隊,光俘虜就抓了三百多萬。充分說明當時的蘇軍完全不是德軍的對手。但是蘇聯國土面積遼闊,戰略縱深大,而且美國英國此時已經將政治制度分岐擱置一旁,儘量援助蘇聯,將打敗德國的希望寄託在蘇聯加盟的基礎上。而且蘇聯的最高統帥部及時撤消了一枇老邁無能的將領,啟用了以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等人為代表的優秀年輕將領為前線各方面軍司令員,這一點非常重要!

  • 14 # 孤獨的牧羊人

    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進攻前蘇聯的時間修改過幾次,1941年決定四月份進攻前蘇聯,

    由於南斯拉夫的事件希特勒臨時修改作戰計劃,決定進攻南斯拉夫,大約半個月拿下南斯拉夫,本計劃隨後進攻前蘇聯,又由於希臘事件希特勒震怒再次推遲進攻前蘇聯的計劃,臨時改為進攻希臘,大約兩個月拿下希臘,

    然後六月開始閃電攻擊前蘇聯,當時德軍已經打到莫斯科郊外距離莫斯科市區大約還有十五公里,已經能看到冬宮的塔尖了,突然天氣聚變,氣溫驟降,雨雪交加,道路泥濘不堪,柴油標號低機動部隊發動不了軍事裝備,都處於趴窩狀態,士兵來不及換裝,飢寒交迫非戰鬥減員急劇增加,閃電戰變成了毫無準備的持久戰。

    希特勒為了解決能源糧食問題,又臨時改變主攻的方向,由莫斯科改為基輔,從此德國在前蘇聯境內的閃電戰變成持久戰,消耗戰,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陣營不斷髮展壯大,所謂第三帝國的喪鐘敲響,就此走向滅亡。

    如果希特勒不臨時改變進攻前蘇聯的作戰計劃,當誤二個月的時間,可能在天氣聚變前攻下莫斯科,二戰的歷史就要改寫了,歷史不能假設。

    由於希特勒的狂妄自大和剛愎自用將進攻前蘇聯的時間推遲了大約兩個月,從而改變了戰爭的走向,使前蘇聯贏得了走向勝利的時間,也使希特勒走向了滅亡的深淵。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天作孽尚為,人作孽不可活。舉頭三尺有神明,蒼天饒過誰!

  • 15 # 多彩山丘om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及軸心同盟蟈發動代號為“巴巴羅薩行動”的侵蘇戰爭,部署於德國佔領的波蘭、芬蘭和羅馬尼亞的約450萬軍隊發起了閃電戰。“巴巴羅薩行動”拉開了二戰蘇德戰爭的序幕。德軍沿用之前在西歐大獲全勝的閃擊戰術,橫掃了大半的東歐平原、殲滅數百萬計蘇軍,戰果輝煌,最後在莫斯科戰役中受阻,導致巴巴羅薩計劃全盤失敗。

    巴巴羅薩計劃本身沒有缺陷,缺陷在寒冷天氣和泥濘路面,德軍士氣和機械化發揮都受到嚴重影響,而這些問題對蘇方來說至少是有利的。由於巴巴羅薩計劃的每一個步驟都是連貫性的,是一個整體,德無法臨時改變莫斯科戰役時間,只能如期進行-硬著頭皮上,其實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註定德軍要失敗。如果德軍適應這種天氣(棉衣也供得上),凍土層能承受德起機械重量,蘇軍再頑強也阻擋不了德軍進入莫斯科。

  • 16 # 樸實晚風Kf

    巴巴羅薩計劃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發起侵略蘇聯的代號。發生於1941年6月22日一一1942年1月蘇聯及東歐地區。該計劃由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一軍需部長保盧斯起草和指導,1940年8月底制定完畢。

    “巴巴羅薩計劃”原名為“奧托計劃”,後於1940年12月改為“巴巴羅薩計劃”。

    戰爭發生地點,蘇聯及東歐地區;參戰方,蘇聯,德國及其附庸國;參戰方兵力,軸心國550萬,蘇聯430萬。

  • 17 # 雲楓冷知識

    特意查了一下,這個計劃執行的有些倉促。

    德國選擇在1941年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並不是一個最好的時機。在當時,德國面臨著許多內部和外部的挑戰,如經濟問題、軍事問題以及與其他國家的緊張關係等。此外,德國還需要面對蘇聯的強大軍事實力和技術優勢,以及在冬季作戰的困難。因此,德國選擇在1941年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 18 # 黑色眼眸透露點點憂傷

    德國選擇在1941年發動巴巴羅薩行動是基於多種因素考慮的,但是否是最好的時機則存在爭議。

    從德國的角度來看,他們認為蘇聯已經被德國的經濟封鎖和侵略戰爭打得支離破碎,政治體制也非常不穩定,這時候發動戰爭可以迅速擊敗蘇聯。此外,德國還希望儘早獲取蘇聯的資源和領土,以支援自己的戰爭努力。

    然而,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德國選擇在1941年發動巴巴羅薩是錯誤的,因為蘇聯在幾年前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改革和現代化程序,建立了龐大的軍事機器,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領土。此外,德國在西方的侵略行動和英國的頑強抵抗已耗費了大量精力和資源,能否同時面對蘇聯的挑戰也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因此,無論是從德國還是蘇聯的角度來看,都有人認為德國選擇在1941年發動巴巴羅薩並不是最好的時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6層養豬大樓,豬住得比人好!肉價會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