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由拍案驚奇
-
2 # 平生無憾事
1870年,李鴻章憑著赫赫戰功和淮系集團的支援,當上了最有實權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直隸總督是直隸省的最高長官,直隸總督總管今天津、河北大部以及河南、山東小部的軍民政務,具體負責自己轄區的軍務、糧餉、管理河道,可謂集軍、政、財權於一身。權力滔天,簡直就是自己轄區的土皇帝。直隸總督兼任巡撫,沒有分權和掣肘,因此完全就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在總督裡面就屬他的權力最大。除此之外,由於直隸地處京畿要地,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拱衛京師。九門提督是皇帝的禁軍,負責內衛,而直隸總督就相當於外圍守衛,責任重大。因此,直隸總督一職非皇帝的心腹不能勝任。
咸豐年間成立的總理衙門下設三口通商大臣,三口通商大臣駐紮在天津,管理牛莊、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務。可是後來發生了天津教案,引發了列強不滿,而朝廷認為問題就出在了三口通商大臣沒有地方的管轄權,因為管轄權在總督那裡,所以後來就讓直隸總督兼任三口通商大臣,稱為北洋通商大臣,也叫北洋大臣。北洋大臣掌管北洋洋務、海防和直隸、山東、奉天三省關政事務,由直隸總督兼任。權力還是非常大的。
這麼重要的職位,李鴻章前後三次幹了25年。這顯示了李鴻章卓越的才幹,也代表皇權對他的信任。更是大清國沒有人才井噴的尷尬。直到袁宮保接班。
清咸豐十年,也就是1860年,太平天國的隊伍第二次擊潰江南大營,整個江南地區幾乎成了太平天國的地盤和勢力範圍,僅僅剩下上海孤懸。
上海方面派出代表敦請曾國藩出兵保護,並且曉之以利,以每月籌餉六十萬兩的條件答應曾國藩,曾國藩遂滿口答應。
他準備派曾國荃率兵前往,可是,曾國荃圍住天京城,根本不願意放手。
曾國藩轉清湘軍名將陳士傑前往,被陳士傑回絕。
萬般無奈之下,曾國藩商量李鴻章帶兵前往,李鴻章欣然從命。
就這樣,李鴻章的淮軍因此建立。
在淮軍的建立過程中,曾國藩鼎力扶持,不但調兵入淮軍,而且把自己的親兵兩營送給李鴻章。
同治元年二月,也就是1862年,在李鴻章率領13營9000人抵達上海不久,曾國藩就保舉李鴻章任江蘇巡撫,同年十二月,李鴻章實授江蘇巡撫。
從此,淮軍也成為李鴻章標記的個人班底。
及至到了1864年,湘軍對天京城發起總攻擊前夕,淮軍人數已經達到7萬人之多。
在太平天國起義被鎮壓下去之後,狡猾的曾國藩馬上不顧朝野上下的反對之聲,迅速遣散了湘軍。
曾國藩一是覺得功成名就,封侯進爵,不想再往前走了,二是考慮功高震主,再進行下去前途恐有不測。
而李鴻章對於自己辛辛苦苦栽培起來的淮軍,卻堅決不裁撤!
他認為;“吾師暨鴻章當與兵事相始終,留湘淮勇以防剿江南北,俟大局布穩,仍可遠征他處”。
李鴻章覺得,他的淮軍留著還有大用。
那麼,“李鴻章為什麼能當上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呢?”
因為,無論是同治六年的剿捻,亦或是同治九年的天津教案,朝廷每次都是先派曾國藩去解決,結果,每次都弄的效果不好,隨後就得換上李鴻章出馬,問題就得以順利解決。
正是由於成功的解決了天津教案的麻煩,一個月後,李鴻章就被清朝廷任命為直隸總督,隨即兼任北洋大臣,成為有清一朝的股肱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