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學勞動法的太極小學生

    算是京劇的開創初始的人物。

    藝術水平如何,誰都沒有聽過。但以我多年聽戲的經驗來說,那時候的京劇可能不講韻味,而以調門取勝。做表肯定也不如後輩。

    但不管怎麼說,沒他們,可能就沒有京劇了。

  • 2 # zeplyr

    同光十三絕是清朝同治年間繪畫藝術的13個鼎盛之作,分別為:

    1. 元豐畫派的鐘繇《洛神賦圖》

    2. “吳門四家”之一吳道子的《駱賓王仙遊圖》

    3. “吳門四家”之一倪瓚的《富春山居圖》

    4. 元代畫家黃公望的《寒松獨立圖》

    5. 元代畫家王冕的《鳥瞰萬里圖》

    6. 明代畫家唐寅的《鶯啼岸柳》

    7. 明代畫家文徵明的《鵲華秋色圖》

    8. 明代畫家仇英的《千里江山圖》

    9. 南宋畫家馬遠的《臨安春雨圖》

    10. 南宋畫家夏圭的《秋林漁隱圖》

    11. 南宋畫家文同的《書院四時圖》

    12. 北宋畫家李公麟的《千里江山圖》

    13. 北宋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這些作品各具特色,代表了明清時期的繪畫巔峰和高峰。這些藝術家不僅在繪畫方面有著卓越的成就,他們的作品對中國的文化和藝術發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3 # 盧卡斯粉

    同光十三絕,全稱同光朝名伶十三絕。清光緒年間,畫師沈蓉圃以彩色繪製同治、光緒時期的十三名崑曲、京劇著名演員的劇裝畫像,傳世以後,稱為"同光十三絕"。畫中繪老生4人:程長庚飾《群英會》之魯肅,盧勝奎飾《戰北原》之諸葛亮,張勝奎飾《一捧血》之莫成,楊月樓飾《四郎探母》之楊延輝。武生1人:譚鑫培飾《惡虎村》之黃天霸。小生1人:徐小香飾《群英會》之周瑜。旦角4人:梅巧玲飾《雁門關》之蕭太后,時小福飾《桑園會》之羅敷,餘紫雲飾《綵樓配》之王寶釧,朱蓮芬飾《玉簪記》之陳妙常。老旦1人:郝蘭田飾《行路訓子》之康氏。丑角2人:劉趕三飾《探親家》之鄉下媽媽,楊鳴玉飾《思志誠》之閔天亮

    同光十三絕

    第一排,左起

    第一位,張勝奎:老生,《一捧雪》中的莫成。

    第二位,劉趕三:醜,《探親家》中的鄉下媽媽。

    第三位,程長庚:老生,《群英會》中的魯肅。

    第四位,時小福:青衣,《桑園會》中的羅敷。

    第五位,盧勝奎:老生,《空城計》中的諸葛亮。

    第六位,譚鑫培:武生,《惡虎村》中的黃天霸。

    第二排,左起

    第一位,郝蘭田,老旦,《行路訓子》中的康氏。

    第二位,梅巧玲:旦,《雁門關》中的蕭太后。

    第三位,餘紫雲:旦,《綵樓配》中的王寶釧

    第四位(全畫中心位),徐小香:小生,《群英會》中的周瑜。

    第五位,楊鳴玉:醜,崑劇《思志誠》中的明天亮。

    第六位,朱蓮芬,旦,《玉簪記》中的陳妙常。

    第七位,楊月樓:鬚生,《四郎探母》中的楊延輝。

  • 4 # 環球風景晨星

    同光十三絕,是指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的十三位著名戲曲演員,以及描繪他們的畫作。這十三位演員分別是:

    - 張勝奎:老生,擅長演繹《一捧雪》中的莫成等角色。

    - 劉趕三:醜,擅長演繹《探親家》中的鄉下媽媽等角色。

    - 程長庚:老生,擅長演繹《群英會》中的魯肅等角色。

    - 時小福:青衣,擅長演繹《桑園會》中的羅敷等角色。

    - 盧勝奎:老生,擅長演繹《空城計》中的諸葛亮等角色。

    - 譚鑫培:武生,擅長演繹《惡虎村》中的黃天霸等角色。

    - 郝蘭田:老旦,擅長演繹《行路訓子》中的康氏等角色。

    - 梅巧玲:旦,擅長演繹《雁門關》中的蕭太后等角色。

    - 餘紫雲:旦,擅長演繹《綵樓配》中的王寶釧等角色。

    - 徐小香:小生,擅長演繹《群英會》中的周瑜等角色。

    - 楊鳴玉:醜,崑曲演員,擅長演繹《思志誠》中的明天亮等角色。

    - 朱蓮芬:旦,擅長演繹《玉簪記》中的陳妙常等角色。

    - 楊月樓:鬚生,擅長演繹《四郎探母》中的楊延輝等角色。

    他們對京劇藝術做了很多貢獻,例如:

    - 張勝奎和盧勝奎是京劇老生行當的開山鼻祖,他們創立了京劇老生唱腔和表演風格,被稱為“張盧派”。

    - 劉趕三是京劇醜行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表演上注重刻畫人物性格和情感,而不僅僅追求滑稽效果,被稱為“劉派”。

    - 程長庚是京劇老生行當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在唱腔上吸收了崑曲、秦腔、豫劇等多種戲曲元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被稱為“程派”。

    - 時小福是京劇青衣行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表演上注重刻畫人物氣質和神態,而不拘泥於傳統規範,被稱為“時派”。

    - 譚鑫培是京劇武生行當的開山鼻祖,他在表演上注重刀馬功夫和氣勢,而不僅僅追求花招,被稱為“譚派”。

    - 郝蘭田是京劇老旦行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表演上注重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不僅僅追求外在形象,被稱為“郝派”。

    - 梅巧玲是京劇旦行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表演上注重刻畫人物的情感變化,而不僅僅追求唱功,被稱為“梅派”。

    - 餘紫雲是京劇旦行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表演上注重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不僅僅追求美貌,被稱為“餘派”。

    - 徐小香是京劇小生行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表演上注重刻畫人物的風度和氣質,而不僅僅追求娟秀,被稱為“徐派”。

    - 楊鳴玉是崑曲醜行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表演上注重刻畫人物的喜怒哀樂,而不僅僅追求逗趣,被稱為“楊派”。

    - 朱蓮芬是京劇旦行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表演上注重刻畫人物的情感細膩,而不僅僅追求華麗,被稱為“朱派”。

    - 楊月樓是京劇鬚生行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表演上注重刻畫人物的氣概和風格,而不僅僅追求威嚴,被稱為“楊派”。

  • 5 # Justi

    同光十三絕是指明朝大文學家楊慎所作的十三篇文集,這些文集被譽為“同光十三絕”。以下是這些文集的名稱:

    《臨江仙·赤壁懷古》《虞美人·聽雨》《卜算子·詠梅》《青玉案·元夕》《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臨安春雨初至·都城南陌》《破陣子·春景》《釵頭鳳·世情薄》《浪淘沙·北戴河》《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滿江紅·送餞東洲》《念奴嬌·赤壁懷古》

    以上十三篇都是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其中最著名的是《臨江仙·赤壁懷古》、《青玉案·元夕》、《破陣子·春景》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些文章在文學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除了其作品的貢獻外,楊慎的傳記也讓人們對他和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例如,他的作品有時候顯得婉約,有時候則充滿激情,這一連串矛盾之處背後代表了楊慎自己個性的複雜性。同時,他的一生中也經歷了許多戲劇性的事件,包括出逃、廢黜、兵變等等。所有這些事件都給楊慎的作品注入了更為深刻的內涵和意義。

    總之,同光十三絕是楊慎的代表作品,這些作品對於文學史的發展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都有著重要的貢獻。楊慎作為明朝著名文學家,其創作精神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和啟示。

  • 6 # 豁達可樂愛影視abc

    同光十三絕是晚清畫師沈蓉圃繪製於清光緒年間的工筆寫生戲畫像,該畫中所展現的是清代同治、光緒年間徽調、崑腔的徽班進京後揚名的13位著名京劇演員。

    其中老生4位:程長庚(1811—1880),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潛山縣人。時小福(1846-1900),青衣演員,祖籍蘇州府吳縣。譚鑫培(1847—1917),藝名小叫天,湖北省武昌縣人。楊月樓(1844-1890),本名久先,安徽懷寧人,常演老生、武生。

    武生1位:俞菊笙(1838—1914),武生演員,又名偉,綽號“俞毛包”,祖籍浙江紹興。

    旦角3位:梅巧玲(1842—1882),梅蘭芳之父,京劇表演藝術家,工花旦。朱蓮芬(1837—1884),字福喜,蘇州人。譚鑫培之妻,旦角演員,世稱“譚派老生”。餘紫雲(1855—1924),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藝名小云,祖籍蘇州府吳縣。

    丑角2位:劉趕三(1817-1894),本名保山,小名羊三兒,天津人。楊鳴玉(1815-1894),原名楊金,揚州人早年學習崑曲,後改唱京劇。

    老生兼武生1位:楊小樓(1878—1935),原名楊三元,北京人。

    老旦1位:郝蘭田(1832—1872),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老生演員,時稱“老生三傑”之一。

    淨角2位:何桂山(1846—1900),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武淨演員。裘桂仙(1842—1892),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花臉演員。同光十三絕是京劇史上有一幅畫《同光十三絕》,畫的是清同治、光緒年間(1862—1908)京劇舞臺上13位著名演員。這幅畫的內容是繪製於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年間,前後約30多年,每人一幅半身像,皆繪製於紙上的軸頭,或稱掛軸。現存於世的有60多幅。這些軸頭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均歸中國戲曲研究院收藏。隨著時間的流逝,同光十三絕軸頭幾乎散失。1962年,文化部藝術事業管理局與中國戲曲研究院商定,由文化部藝術事業管理局照原畫重印,印成後由中國戲曲研究院發行,並定名為《同光名伶十三絕》。同光十三絕的13位演員是程長庚、盧勝奎、張勝奎、楊月樓、譚鑫培、徐小香、時小福、朱蓮芬、楊鳴玉、劉趕三、楊小樓、梅巧玲、郝蘭田。

    其中,程長庚為老生;盧勝奎為老生;張勝奎為老生;楊月樓為老生;譚鑫培為老生;徐小香為老生;時小福為老生;朱蓮芬為旦角;楊鳴玉為丑角;劉趕三為丑角;楊小樓為老生兼武生;梅巧玲為旦角;郝蘭田為老旦;裘桂仙為淨角;何桂山為武淨。

    這些演員在京劇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貢獻。他們不僅在演技方面有著卓越的表現,還對京劇戲班、舞臺藝術、劇目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同光十三絕的演員們所面臨的舞臺環境是變化著的,但他們的表演藝術卻能夠適應這些變化,從而贏得觀眾的喜愛和尊重。這表明他們不僅具有卓越的表演藝術,還具有敏銳的商業意識和表演才華。

    總之,同光十三絕的演員們在京劇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們的表演藝術和貢獻將永遠被人們銘記。同光十三絕的演員們不僅在演技方面有著卓越的表現,還對京劇戲班、舞臺藝術、劇目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戲班方面,同光十三絕所屬的戲班都是當時最著名的京劇戲班之一,他們能夠吸引到最優秀的演員和最好的演出團隊,從而在舞臺上呈現出最精彩的演出。

    在舞臺藝術方面,同光十三絕的演員們在表演、唸白、音樂、服裝等方面都有著卓越的表現。他們注重細節和整體效果,善於透過舞臺上的細節表現人物性格和情感,從而更加生動地呈現出劇情和角色。

    在劇目方面,同光十三絕的演員們演出了一系列經典京劇劇目,如《空城計》、《捉放曹》、《擊鼓罵曹》等,這些劇目在後來的京劇史上也一直被廣泛傳承和演出。

    總之,同光十三絕的演員們在京劇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們的表演藝術和貢獻將永遠被人們銘記。同時,他們的表演風格和藝術特點也對後來的京劇演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了京劇舞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 7 # 楚人一丁

    偉大的人物與日同輝,普通的人物與光同塵,有貢獻有作為的人屬於光耀人間的名人。各行各業都有名人,他們都屬於行業間出類拔萃的同光之人,而同光十三絕說的是清晚期畫家沈容圃據清代畫作《京腔十三絕》,用工筆潑墨重描的十三位在戲曲界有一定影響力的京劇名家。既然是名家,一定唱功了得,各有特色,名振一方,演技精湛。

    京劇有多個流派,遍佈多個行當,名家舉不列舉,有青衣布衣,花旦老旦,小生老生…我們所熟知的劇中人物,就有藍臉的竇爾敦盜玉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這一叫不打緊,叫出了京劇界紅橙黃綠青藍紫,共持彩練當空舞,七彩斑斕舞得人們眼花繚亂,舞出了酸甜苦辣葷素相搭,滲入眼球的是各有所愛,更舞出了古代的現代的京劇相映生輝,譽滿全球,習者滿世界。

    如今京劇到處是流光溢彩,劇目讓人眼花繚亂,而鑄造這梨園輝煌的首先當數這京腔十三絕,是他們有板有眼,一驚一乍,一顰一笑,一喜一悲,一臉一韻各具特色的表演,讓世人從中國的傳統戲曲中,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瞭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魅力無窮。戲曲,我們看到的是表演,欣賞的是唱功,思考的是中國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何嘗不是百折不撓,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的求索與創造精神。

  • 8 # 食飯講故事

    我是食飯,我來回答。

    同光十三傑一般是指早期京劇的重要代表人物。

    所謂的“同光十三絕”,其實來自於一幅工筆肖像畫。

    畫者應該是民間的畫師,署名為沈容圃,他似乎是資深戲迷,創作了很多戲曲工筆畫,影響最大的就是這幅由十三位京劇演員組成的長卷--《同光名伶十三絕》。

    下面對這十三位京劇藝人和飾演的角色,由左至右依次介紹一下:

    郝蘭田,《行路訓子》中的康氏。

    張勝奎,《一捧雪》中的莫成。

    梅巧玲,《雁門關》中的蕭太后。

    劉趕三, 這個真是不熟悉,抱歉。

    餘紫雲,《綵樓配》中的王寶釧。

    程長庚,《群英會》中的魯肅。

    徐小香,《群英會》中的周瑜。

    時小福,《採桑》中的羅敷。

    楊鳴玉, 又一個不知道。

    盧勝奎,《戰北原》中的諸葛亮。

    朱蓮芬,《琴挑》中的陳妙常。

    譚鑫培,《惡虎村》中的黃天霸。

    楊月樓,《探母》中的楊延輝。

    這其中對後世影響比較大的有:青衣梅巧玲,他的長子梅雨田是著名琴師,有“胡琴聖手”的稱號。次子梅竹芬,其子就是“四大名旦”之首,梅蘭芳。

    程長庚:早期徽班進京的代表人物,對京劇表演的定型和發展打下了基礎,同行尊稱他為“大老闆”。

    譚鑫培:京劇屆有“梨園湯武”之說,“湯”指的就是譚鑫培(“武”是另一位京劇大師“通天教主”王瑤卿),譚鑫培對老生的聲腔進行了改良,使之更富韻味和表現力,他也是京劇音韻的奠基人之一。

    楊月樓:以“猴戲”聞名,外號“楊猴子”。其子楊小樓是中國最著名的武生演員,與梅蘭芳、餘叔巖合稱“京劇三大賢”,並被尊稱為“武生泰斗”、“國劇宗師”。

    這裡要特別說明一點,所謂的《同光名伶十三絕》中的十三傑並沒有重要的淨行代表。

    事實上,這幅長軸最早出現於日偽時期,在1943年由北京琉璃廠的一位周姓老闆無意中獲得,在此之前,從未有關於這畫的任何記載和傳聞,有點凌空出世的味道。

    它的真偽性一直存在著爭論。

  • 9 # 雁斌思語

    “同光十三絕”,即是指晚清同治、光緒年間十三位著名的戲曲演員。目前認為最早來自於三六九畫報社《同光朝名伶十三絕傳略》,並有畫家沈容圃的著名繪畫(此畫真偽尚待考證)。那麼,這些名角兒都是誰?

    沈容圃的《同光十三絕》

    譚鑫培(1847—1917),鼎鼎大名的“小叫天”,湖北省武昌縣人,京劇演員,“譚派”創始人,“餘派”也是由“譚派”發源而來。1905年,譚鑫培拍攝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去世後梁啟超專門作對聯紀念。

    時小福(1846-1900),青衣演員,祖籍蘇州府吳縣。堂號綺春。有綺春主人之稱。也曾為清朝內廷供奉、清宮教習。唱腔中有徽調色彩,號稱“天下第一青衣”。代表作有《二進宮》、《玉堂春》等。

    程長庚(1811—1880),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潛山縣人。清代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早年出身徽班,道光二年(1822),隨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關》《戰長沙》的演出嶄露頭角,後為三慶班老生首席演員。在京劇第一代人物中位列"老生三傑"之首。同治年間程長庚入宮做內廷供奉。曾任"精忠廟"廟首,三慶、春臺、四喜三班總管。程長庚被譽為"徽班領袖"、"京劇之父"等。

    劉趕三(1817-1894),本名保山,小名羊三兒,天津人。因唱功厲害,時常一日連趕三場表演,故人稱“劉趕三”。慈禧太后對其十分喜愛,常請入宮中表演。

    楊鳴玉(1815-1894),原名楊金,揚州人早年學習崑曲,後改唱京劇。以武戲和丑角而聞名界內。

    楊月樓(1844-1890),本名久先,安徽懷寧人,常演老生、武生,在猴戲上也頗有造詣。曾與富商千金韋阿寶的戀情而引發了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楊月樓奇案”。代表作有《打金枝》、《四郎探母》等。

    張勝奎(生卒年月不詳),又名張奎官,北京人,曾於戲曲名班“四喜班”演出多年。唱腔流利曲折。精於說白、做工。其念頗帶情感,做派神態逼真,代表角色為《一捧雪》之莫成。

    盧勝奎(1822—1889),老生演員,安徽人(一說江西人)。綽號"盧臺子"。早年科舉受挫於是專門唱戲。入劇界取"勝奎"為藝名。名角兒譚鑫培常與他配戲,做功身段亦受其影響。盧勝奎也是最早的京劇劇作家。

    徐小香(1832—1912),原名馨,號蝶仙,蘇州人。出身崑曲小生,後拜在曹眉仙門下。成名後長期在"三慶班"與程長庚合作,據說兩人相互學習,互為師友。晚年退出戲壇醉心於書畫。代表角色為《群英會》中的周瑜。

    郝蘭田(1832—1872)安徽懷寧人,京劇老旦的奠基者之一。早年學習青衣,後改行老生。據說有老生之戲則無一不會。

    朱蓮芬(1837—1884),崑曲旦角。字水芝,號福壽。早年學習昆旦,尤精崑曲。同治年間入四喜班,名重一時。代表作《刺梁》、《思凡下山》等。

    餘紫雲(1855—1910),譜名科榮,又名培壽,青衣演員。其子餘叔巖是餘派老生創始人。唱功精湛,京劇旦角表演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代表作為《昭君出塞》。餘紫雲還對古玩頗有興趣,一度經營文玩店。

    梅巧玲(1842—1882),梅蘭芳祖父,正名芳普,字筱波,早年命運多舛,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一度遭遇拐賣。11歲入福盛班學習京劇,在業界極有人緣。餘紫雲即為其弟子。

    他們對於中國的戲劇發展功不可沒。

  • 10 # 國粹繁榮絢麗日

    在京劇形成200多年曆史長河中,舞臺上曾湧現出一大批成就卓著、聲名顯赫的藝術巨匠和表演大師。他們在繼承前人藝術成就基礎上,廣徵博採,勇於探索並不斷改革創造,從而形成了風格各異的演唱特點,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藝術流派。

    而“同光十三絕”,系京劇前後“三鼎甲”(亦稱前後三傑)程長庚、張二奎、余三勝;孫菊仙、譚鑫培、汪桂芬以後;於清.同治、光緒年間,被梨園內外所公認的十三名博採眾長,相容幷蓄,改革創新既吸收借鑑漢調、秦腔、弋陽腔、南北昆、京腔等融為一體的“皮黃戲”表演藝術家們。

    即:郝蘭田、張二奎、梅巧玲、劉趕三、餘紫雲、程長庚、徐小香、時小福、楊鳴玉、盧勝奎、朱連芬、譚鑫培、楊月樓等。

    他們各流派的展現,曾使舞臺呈現出爭奇鬥豔、群芳競輝的繁榮景象,也將京劇表演藝術不斷推向新的高峰。如老生行,演唱沉雄樸實,表演凝重的程長庚(派);行腔婉轉纏綿,表演莊重而秀麗張二奎(派);以腔取勝、唱法中和的譚鑫培(派);而“譚派”則為鬚生之冠,舞臺上曾出現“無聲不學譚”的盛況。如小生行,演唱挺拔俏麗,表演上具有儒雅兼英雄之氣,亨有“活周瑜”之稱的徐小香(派),對後人影響極大。如旦行,擅演旗裝戲的梅巧玲(派),造就了後來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演作俱精,人稱“第一青衣”的時小福(派);青衣花旦皆通,擅長“蹺工”的餘紫雲(派)。如醜行,表演敏捷,善臨場發揮,戲路寬廣,尤以“彩婆子”最出色的劉趕三(派),為早期的傑出“文丑“名伶。

    “同光十三絕”,雖絕代久遠,但冠出當代。他們技藝超群,無與倫比。

    關於其他表演藝術老前輩的“故事”,已在以前的“小文”中簡略解答過,由於時間的關係,現故不在此贅述了。

  • 11 # 晶晶愛吃西瓜

    同光十三絕是明代時期著名的十三位文人、書畫家、詩人和文學家,他們的名字分別是:

    1. 王守仁(後號太守):文學家、哲學家,著有“程朱理學”“人間關係論”等

    2. 李時中:詩人,著名作品有《灤州一夜雪》

    3. 劉基:書法家、文學家,曾任禮部尚書

    4. 袁宏道:文學家,曾任翰林院編修

    5. 陳子龍:詩人,著名作品有《梅花》

    6. 楊慎:文學家,著名作品有《世說新語》、《春雨集》等

    7. 陳繼儒:歷史學家、文學家,著有《維揚志》

    8. 文徵明:畫家、文學家,著作有《偶寄》等

    9. 馮夢龍:文學家、戲曲作家,著有《警世通言》等

    10. 李時中:詩人,著名作品有《灤州一夜雪》

    11. 龔自珍:文學家、詩人,著名著作有《浄瑠璃》

    12. 劉克莊:詩人、畫家,著名作品有《燈遠吟》

    13. 林升:畫家、篆刻家,著名作品有《林世卿贊》

  • 12 # 楓火聯句

    清光緒年間,畫師沈蓉圃以彩色繪製同治、光緒時期的十三名崑曲、京劇著名演員的劇裝畫像,傳世以後,稱為"同光十三絕"。畫中繪老生4人:程長庚飾《群英會》之魯肅,盧勝奎飾《戰北原》之諸葛亮,張勝奎飾《一捧雪》之莫成,楊月樓飾《四郎探母》之楊延輝。武生1人:譚鑫培飾《惡虎村》之黃天霸。小生1人:徐小香飾《群英會》之周瑜。旦角4人:梅巧玲飾《雁門關》之蕭太后,時小福飾《桑園會》之羅敷,餘紫雲飾《綵樓配》之王寶釧,朱蓮芬飾《玉簪記》之陳妙常。老旦1人:郝蘭田飾《行路訓子》之康氏。丑角2人:劉趕三飾《探親家》之鄉下媽媽,楊鳴玉飾《思志誠》之閔天亮。

    這幅畫的面世,正值京劇盛世的歷史時期,這對了解當時演員的扮相、服飾及前輩藝術家的風采,是極為珍貴的文獻資料。現將"同光十三絕"所繪之演員和他們扮演的角色,按生、旦、醜行當分別介紹。

  • 13 # 醉浮笙

    同光十三絕是指晚清同治、光緒年間十三位著名的戲曲演員,繪有老生、武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是當時各行當的代表人物,他們都是對京劇藝術做出卓越貢獻的奠基者。這些名角兒都是誰?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其中,程長庚扮演《群英會》之魯肅;盧勝奎扮演《霸王別姬》之項羽;張二查扮演《紅樓夢》之賈寶玉;楊月樓扮演《西廂記》之張生;劉趕三扮演《探親家》之鄉下媽媽;張勝奎扮演《一捧雪》之莫成;李桂芳扮演《長生殿》之唐明皇;趙子昂扮演《漢宮秋》之霍去病;鄧世昌扮演《牡丹亭》之杜麗娘;王瑤卿扮演《長生殿》之楊貴妃;李香君扮演《梁祝》之祝英臺;梅蘭芳扮演《竇娥冤》之竇娥。

  • 14 # 設計師曉雯

    同光十三絕是指清朝同治、光緒年間中國的十三位傑出人物,他們分別是:

    1. 吳稚暉:大炮製造專家

    2. 薛福成:浙江總督,主張國家改革

    3. 李鴻章:軍事家和政治家,中國近代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主導了洋務運動和海軍現代化

    4. 曾國藩:著名的文治武功實踐家,主要貢獻在地方政治治理上

    5. 左宗棠:著名將領和政治家,鎮壓了多次民變和回亂

    6. 宋教仁:位列晚清八大軍事家之一,曾在甲午戰爭中主張抵抗而遭到拒絕

    7. 蔣兆和:中國近代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曾設計新式巡洋艦

    8. 翁同和:清朝著名的中西醫結合醫生

    9. 張之洞:湖南巡撫,打擊辮子軍的軍事和政治家

    10. 紀曉嵐:文學家和思想家,主張透過文化和教育改革推進現代化

    11. 魏源:新式派思想家,主張進行洋務運動和政治改革

    12. 鄭觀應:工程師和發明家,主要貢獻在鐵路和電信方面

    13. 洪秀全:太平天國領袖之一

    這些人物在當時對中國的現代化程序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李鴻章、左宗棠、吳稚暉等人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中國現代化程序產生了重大影響。

  • 15 # 鹿大喵

    同光十三絕是晚清畫師沈容圃繪製於清光緒年間的工筆寫生戲畫像,該畫作參照清代中期畫家賀世魁所繪《京腔十三絕》中的戲曲人物,用工筆重彩繪制而成。

    這十三位各行當的戲曲名家,以精湛的技藝征服了觀眾,被譽為“同光十三絕”。他們都是誰,又做出了什麼貢獻呢?

    程長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潛山市人。清代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餘紫雲(1832年一1892年),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清末“同光名伶十三絕”之一。

    盧勝奎(1822年【農曆壬午年】-1889年【農曆己丑年】),號盧臺子,江西省南昌人。

    楊月樓(1844年-1890年),名久昌,派名久先,字月樓,安徽潛山人。

    譚鑫培(1847年4月23日-1917年5月15日),藝名小叫天,清末著名京劇演員,工老生。

    張二奎(1814年-1864年),原名張淇林,又名熹琳,字子奎,祖籍北京,後隨父移居揚州。

    時小福(1846年一1900年),原名慶,別名小馥,號復香,蘇州人。

    孫菊仙(1841年【辛酉年】-1931年),又名孫彩珠,天津人。

    李春園(1847-約1907),原名李春,字浣青、浣卿,號李春園,浙江寧波人。

    郝蘭田(1832-1872),又名金福,字玉卿,隸鑲黃旗漢軍籍,原籍為山東諸城。

    劉趕三(1817年-1894年),原名寶山,別名遷升,號芝田,天津人。

    楊鳴玉(1825-1894),原名阿金,字儷娟,號鳴玉,江蘇揚州人。

    他們脫穎而出的那個年代,正是京劇形成的年代,“同光十三絕”在那個時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16 # 坤停陽那

    實話實說,

    同光十三絕都有誰?

    一一都說出來不行,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其中有一本家姓氏。

    同光十三絕的貢獻,

    是明朝時期的文人,

    是京劇名家名段人,

    是中國京劇藝術人。

    回答不周盡請諒解...

  • 17 # 乖巧暖陽W

    同光名伶13絕,是清朝光緒年間京劇著名演員的劇裝畫像。

    這13名伶分別是程長庚、楊月樓、盧勝奎、張勝奎、時小福、譚鑫培、徐小香、梅巧玲、金紫雲、朱道芬、郝蘭田、劉趕三和楊鳴玉。

    他(她)們都是清朝同治至光緒年間,馳騁在舞臺之上的京劇名角兒,是中國京劇藝術的奠基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就業如此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