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令和史官
-
2 # 聖人的童心
1、秀女是挑選的后妃,而宮女是服役的女子。
2、 清代皇帝的妃嬪主要來源於秀女。秀女,清制,於旗屬女子年十四而合條件者,由八旗都統造冊,送戶部奏請引閱,以備妃嬪之選,或指配近支宗室,謂之“秀女”。清朝選秀女是從順治皇帝開始的,從八旗女子中挑選出中意的少女作為內廷的后妃,順治皇帝的這一作法從此代代相傳,成為清宮的一個制度。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選一次,由戶部主持,入選的都是八旗女子,首先是滿旗女子,蒙旗其次,有一定功勳的漢旗則排在最後。可備皇后妃嬪之選,或者賜婚近支(即三代以內、血緣關係比較密切的)宗室。
有的人以品級來區分清朝後宮的妃嬪是不科學的,但是處於方便理解的角度,這種方式也是被廣為接受的。從以下品級劃分的圖片可以看出,對於品級的劃分,也是有細微的差別的,如皇后主管後宮,是沒有品級的。
著名的慈禧皇太后就是這樣一步步晉升上來的。
1852年2月(也就是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日),十七歲的葉赫那拉氏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1854年(咸豐四年),被晉封為懿嬪,1856年三月(咸豐六年三月),因為生下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即同治皇帝),葉赫那拉氏被晉封為懿妃,到1857年(咸豐七年),時年22歲的葉赫那拉氏被冊封為懿貴妃。
妃嬪制度到清代已經相當嚴謹,康熙定製後,妃嬪等級清晰明朗。據不完全統計,十二位皇帝對應的妃嬪如下:
3、宮女,又通稱宮人,主要承擔後宮雜役的,都是內務府包衣之女。按其職責和地位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在宮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務的人,其地位較高授予官職者被稱為女官;一類是在宮中服勞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織婢等。大多晉升級別: 宮女、女官、答應、常在、貴人 。
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選一次,由內務府主持,選秀範圍則來源於官職比較普通家庭的女子,中選女子並不作為嬪妃之備,而是留在宮中作為宮女和侍女,主要為內廷主位的使令女子、後宮雜役等,在宮中年齡達到25歲方可出宮嫁人。除非皇帝寵幸,另有生育情況,一般很難晉升到妃。
到了清代後期,包衣三旗的應選女子就不再稱為秀女,而在挑選宮女時,就明確地說“引見包衣三旗使女”了。所以說,能夠成為清廷后妃的,主要是八旗秀女。
-
3 # 妖鬼錄
當然可以,《延禧攻略》裡面魏瓔珞的原型魏佳氏就是以宮女的身份選入宮中最後被封為孝儀純皇后。宮女能晉為妃是因為宮女是有選拔標準,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人都可以入宮的。
魏佳氏,原屬漢軍旗,後被乾隆抬旗入鑲黃旗,乾隆十年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晉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晉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更是一躍成為皇貴妃。乾隆六十年乾隆宣示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其生母魏佳氏為孝儀純皇后。
除了魏佳氏外,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也是宮女出身,晉為妃。
孝恭仁皇后
《清史圖·雍正朝》2001年1月第一6:胤禛的生母烏雅氏出身護軍參領之家,原為包衣人家之後……。烏雅氏原是是隸滿洲正黃旗包衣,其祖父額參曾任膳房總管。康熙十二年經一年一度的內務府選拔入宮為宮女。
孝儀純皇后也就是魏瓔珞
隸屬內務府,所以是應該以宮女的身份被選入宮中的。那拉氏也就是嫻妃在當皇后後因不為乾隆喜愛,後被打入冷宮,魏佳氏以皇貴妃之尊統攝六宮之事。
清朝宮女清朝宮女一般是上三旗的包衣女子所選拔出,隸屬內務府。
滿洲鑲黃,正黃,正白三旗,凡三旗佐領,管領下子女,及回子佐領,健銳營番子佐領下子女,年13-17歲者,造冊送會計司彙總,奏交宮殿領侍等帶領引閱,每六人為一班,依次閱看。凡入選者,留後宮備役使。所以雖然是宮女但是出身也比一般人家高才有資格。雖然宮女不如秀女直接就是給皇帝親王當老婆,但是一些被皇帝看上並“幸”了的依然會提高身份,而誕下皇子或者得到皇帝歡心的還會成為一宮之主。
如果幸運點皇子成為儲君的還會被封為皇后,魏瓔珞便是如此。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答案是當然可以的。清宮劇《延禧攻略》又掀起了宮斗的熱潮,魏瓔珞和乾隆這對“衛龍夫婦”也已上線,最新的劇情中魏瓔珞已經從令貴人、令嬪升到令妃了!(熱播劇《延禧攻略》劇照)清朝的宮女是可以晉升為妃的。
看過宮鬥劇的都知道,皇帝的妃嬪是從八旗秀女中選拔出來的,然後按照答應、常在、貴人、嬪、妃、貴妃、皇貴妃、皇后的順序晉升位份。此外還有一種秀女即包衣三旗秀女,所屬內務府,是從一般官員家庭調選而來,入宮即為宮女和侍女,服務於紫禁城中的主子們以及承擔宮中各種勞役,但是有一些宮女中得到皇上青睞的就晉升為主子了。要知道後宮妃嬪制度發展到清朝已經相當完善了,所以在清朝歷史中從宮女做到妃嬪的還是有的。
首先《延禧攻略》的魏瓔珞原型魏佳氏就是一位,她是乾隆的孝儀純皇后,嘉慶帝生母,她就是從宮女的身份一步步晉升的。魏佳氏,內管領魏清泰之女,乾隆十年(1745),被冊封為魏貴人;同一年,又升為令嬪。(令妃)乾隆十三年(1748),封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1759),封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封為皇貴妃,直到去世,後被追封為孝儀皇后。
往前追溯,康熙帝的良妃衛氏也是如此。(良妃)衛氏,滿洲正黃旗,正五品內管領阿布鼐女,上三旗辛者庫出身。康熙二十年(1681)二月初十生皇八子胤禩,康熙三十九年(1700)十二月冊為良嬪,後晉封良妃,成為大清朝第一個出身辛者庫而得封妃位的后妃。康熙朝的另一位妃子定妃萬琉哈氏同樣也是出自辛者庫,正五品郎中拖爾弼之女。(定妃《康熙微服私訪記》)康熙二十四年(1685)生皇十二子胤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為定嬪。雍正帝即位後,念及伺候康熙多年,一直為嬪,晉封為定妃。後進入履親王胤祹府第頤養天年,定妃九十大壽時,乾隆皇帝還親自到府慶賀。再到雍正朝,也有此類。雍正皇帝的謙妃劉氏,是包衣管領劉滿之女。(謙妃)雍正七年(1728),封劉答應;雍正八年封為常在、貴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月十一日,生皇六子弘曕,晉封為謙嬪。雍正十三年(1735年)被乾隆尊為皇考謙妃。《延禧攻略》已經下線的弘晝生母裕太妃也是鑲黃旗包衣辛者庫出身。(裕太妃)裕妃耿氏,包衣管領耿德金之女。康熙五十一年(1712)生皇五子弘晝。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封為裕嬪;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進封裕妃;乾隆二年(1737年),被乾隆尊為皇考裕貴妃,後又封為皇考裕皇貴太妃。《延禧攻略》裕太妃裡早早去世,那是因為和女主瓔珞有仇,當然也不想想自己是什麼出身,這下遭報應了!此外乾隆朝的儀嬪黃氏和瑞貴人索綽羅氏都是辛者庫(包衣管領)出身。嘉慶帝的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祖上也是辛者庫出身,後來才被乾隆撥出包衣;還有嘉慶帝的華妃侯佳氏。
(嘉慶帝皇后喜塔臘氏)
由此可見,出身宮女晉升為妃的例子在清朝還是挺普遍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得到皇帝的寵愛,只要入了皇帝的法眼,飛黃騰達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