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賺小錢錢養家餬口

    霜降的時間,在每年陽曆的10月23日和10月24日,今年霜降時間是10月23日,已處於10月下旬。從農業種植方面來說,霜降前後是否下霜,關係著溫度的變化,對於農作物的生長,存在著一定的影響因素。

    如果是霜降前出現了降霜天氣,時間大概處於10月上中旬,則預示著降溫較早(氣溫降到零攝氏度以下時,會出現降霜)。對於南方一些種植晚稻的地區來說,10月上中旬期間,晚稻還處於灌漿期,遇到低溫天氣時,會影響正常灌漿,導致秕粒增多,一旦出現秕粒,也就等於是米糠了,只有皮沒有肉,產量降低,因此有了“霜前霜,米如糠”的說法。

    如果是過了霜降後才出現了降霜,對於晚稻來說,基本上已經處於成熟收穫期,此時即便出現了降霜,溫度降到了0度,白天還會出現高溫,降霜對於稻穀的影響已有限,產量基本已經形成,該高產的稻穀會獲得高產,也就出現了糧倉滿糧的情況,也就有了“霜後霜,谷滿倉”的說法。

    透過上述晚稻的生長可以看出,霜降前降霜和霜降後降霜,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會影響生長,因此,從農戶的角度來說,不太喜歡看到霜降前就降霜的情況出現。

    再從種植小麥的角度來說(米和谷也可以特指其他的農作物),在黃淮海小麥主產區,小麥播種的時間在寒露期間,農諺說“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寒露節氣就在霜降之前。

    如果霜降前降霜了,小麥正處於播種期,遇到降溫天氣,會影響小麥的出苗,當小麥播種後,遇到溫度過低,會出現粉籽爛籽的情況。一旦小麥在播種期間就受到影響,後續的產量也不會很高,而以前種地的時候,又沒有化肥、葉面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後續灌漿也會受影響,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出現減產。

    如果霜降之後再出現降霜,此時大多數地區的小麥已出苗,降霜對於小麥的出苗率已無影響,而小麥自身具有不錯的耐寒性,再加上霜降後出現降霜,也屬於正常的天氣情況。因此,小麥能正常生長,為後續的高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一起生長正常時,產量也就有了保障,糧食也就囤滿倉了。

    綜合上述內容,霜降前或霜降後遇到降霜天氣,對於農作物的生長,的確存在著一定的影響。不過,如今氣候在不斷的變化,降霜的時間也有早有晚,而隨著農業種植技術的不斷提升,降霜對於農作物生長的影響,也越來越有限,莊稼產量的高低,和一系列科學管理有關,至於霜降前後是否降霜,很少有農戶們關心了。

  • 2 # 太陽照在徒駭河上

    農耕時代,勞動人民積累了豐富的農業活動經驗,流傳下來許多農諺俗語,這些農諺俗語都是千百年來自然規律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十月打了霜,來年糧滿倉’的意思是說,如果十月裡下了霜,預示著明年風調雨順,農作物豐產豐收,會是一個好年景。這句話裡,十月是指農曆的十月,不是陽曆的十月,農諺裡的日期都是依據農曆。

    ‘十月打了霜,來年糧滿倉’

    十月是冬季的開始,進入十月,天氣漸冷,出現霜雪天氣,這是冬季特有的天氣現象。所謂的下霜,其實是地上的水汽蒸騰遇到空中的寒冷空氣,凝結為霜,和雨雪從天而降稍有不同。所以,霜只能在地表才能看到,空中看不到。霜雪都是寒冷季節的正常天氣現象,也是氣溫下降正常的自然反應。古人認為,進入冬季,霜雪大是好現象,預示著來年會風調雨順,農作物會有一個不錯的收成。如果到了冬季沒有霜雪或者很少,反而不是一個好現象,預示來年不會風調雨順。‘該冷不冷,不成年景’,這是自然規律的反應。

    ‘十月臘月霜雪大,來年必有好莊稼’

    十月霜,臘月雪,都是季節應該有的天氣現象,春夏秋冬,寒暖輪迴,這是自然規律。古人認識到氣候變化的規律,又經過無數次的驗證,最後採用多種形式來指導農事活動,簡單明瞭的農諺就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像這種冬季霜雪預示農業豐收的農諺還有很多,‘十月多霜,糧食滿倉;十月無霜,碓裡無糠’等都表達了這種自然氣候變化的對應關係。與此相對,氣候反常表示來年可能出現極端天氣現象,影響農作物正常生長的諺語‘九月響雷十月露,來年豐收保不住’等,是對氣候變化影響來年農作物正常生長的歸納和總結。

    寫在最後

    農諺俗語都是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生長產生影響的規律總結和經驗歸納,經過了歷史的驗證,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當然,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尤其是近代,人類活動越來越頻繁,汙染嚴重,已經破壞了自然環境,影響了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所以,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畢竟農諺有它產生的時代和環境,也有很多限制因素,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隨著時代進步,科學認識的提高,當代氣象預測更詳細準確,也更值得信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辛亥革命後,為何有人提議以伊犁為民國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