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鬧可樂Le

    我家寶寶的情況和你差不多,在他剛過一歲後就開始出現打人情況,後面愈發嚴重,這種情況持續了大概三四個月,現在一週半了,好很多了。

    我家寶寶當時情況是這樣的,越親近的人打的越厲害,受傷最嚴重的無可厚非就是我。每天抱著他稍不注意就掐我脖子,扯我頭髮,抓我臉,吃奶時還邊吃邊揪我肚子上的肉,每天擦臉時爽膚水都刺的痛,脖子上,肚子上傷橫累累,有沒有我這麼慘的媽媽啊。而且各種講道理,打小手都沒用,你越說他他越來勁,速度又快,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抓住你脖子掐,那段時間我抱他都有心理陰影了,害怕的很,因為這小子掐的真的很痛,有一次都把我掐出眼淚了。其次受傷的就是爸爸和外婆,因為接觸的也比較多些。

    就這樣過了將近一個月,他會走路了,這下不得了了,一出去看到有小孩就衝上去打人家。後來說不聽我只能儘量阻止他跟別的小朋友接觸,畢竟孩子沒輕沒重的,怕傷著別家小孩。一看他要靠近其他小孩時馬上抱他退後幾步,避免發生意外,沒想到的是後面卻是我家寶寶被一個小女孩抓破了臉,一個多星期才好,我很心疼,但也沒辦法,因為我知道這是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成長階段,就是所謂的攻擊期。

    攻擊期是每個寶寶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就像他會經歷口欲期一樣,看到什麼就吃什麼,抓到什麼吃什麼,等這個階段過了,慢慢就會好了。

    一般一歲以後,是寶寶攻擊期的萌芽階段,後面兩三歲時又會出現一個高峰階段。對於一歲多的寶寶而言,他打你,抓你是覺得好玩,跟你親近才會這麼做,而打別的小孩是因為他也喜歡他,想跟別的小朋友打招呼或者一起玩,但是不知道怎麼表達交流,只能用這種方式去引起對方的注意,並不是真的故意要打你抓你。

    對於處於攻擊期的寶寶,雖然我們並沒有什麼快速的辦法去解決,但是可以透過這幾種方式緩和,讓他順利度過這個階段。

    首先,每次當他打你時一定要嚴厲的批評他,好好講道理,說如果是喜歡媽媽的話輕輕的摸摸媽媽臉或者手就可以了,不能用力抓媽媽,太用力了媽媽就痛。剛開始他肯定是聽不懂的,我們也只能不厭其煩的去教導他,希望他在經歷了數次教育後能夠明白。

    其次,可以適當輕輕打他小手,告訴他如果再用力打人,媽媽就生氣了,生氣後就要打寶寶的手手,讓他有點害怕,久而久之隨著他語言能力的提高,他就會明白了。

    最後,千萬看管好自家寶寶,因為大多數寶寶一歲多會走路了,不是隻在你懷裡待著了。要是稍不留神他傷者別的寶寶就不好了,大人尷尬不說,現在的寶寶都是媽媽心頭肉,對方家長肯定心理不舒服,就像我家果果一樣,因為我知道了這一階段孩子的變化,所以不會去在意,但是心理還是不舒服,心疼孩子。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我做起,從看管好自家寶寶做起。

  • 2 # 叨叨愛吃瓜a

    跟叨叨一起玩的有個小孩就是喜歡打人,有事沒事就打別人一下,特別是他想玩別人的玩具或想吃別人的零食時,或者別人想玩他的玩具或想吃他的零食時。他奶奶特別注意,不讓他打到別人,也告訴他不可以打其他小朋友,奶奶是很通情達理的人,相信在家裡也是這樣教育的。但小孩就是有這個習慣,我覺得還是小孩自己的性格和表達方式原因吧,大一點能聽懂話了就會好些。

    叨叨16個月了,他不打人,但是特別“霸道”,一出去,自己的玩具不玩,但看見別人的玩具就要去拿,別人不給就開始搶,我每次也都會告訴他“不可以搶別人的東西,那是別人的”可效果明顯不大,他根本聽不進去。但平時在家裡,我吃東西,我只要說“叨叨不能吃這些,他馬上會擺手表示不要”,其實他能聽懂,可有時候他又會自動遮蔽。說他不懂事吧,每天要洗澡了就拉我去倒水洗澡,要喝奶了就拉著我哼唧要喝奶,要睡覺了就拉我去往房間走。說他懂事吧,可有時撿起東西或拿起不能吃的東西就啃,說N遍也沒有任何用,下次還是照樣。

    我是覺得,該說的還是得說,不能因為說了幾次他不聽就懶的說了,寶寶現在還是“不懂事”階段,還是得我們家長多引導教育。家長們平時也給寶寶樹立好的榜樣,不要在寶寶面前做不好的動作和習慣,寶寶很聰明的,模仿能力特別強。

  • 3 # 半熟椰子

    寶寶到這一階段,喜歡模仿或者懷著玩的心理去試探大人或者為了引起家人的注意。如果一次成功,家長就滿足寶寶的心願,寶寶潛意識這樣能達到目的。

    一、小寶寶很聰明

    小寶寶很聰明的,模仿能力超強,如果大人平時跟寶寶打著玩,寶寶潛意識會認為這個是一種親近的表現,下次寶寶也會用這種方法,所以父母要多注意自己言行,教育寶寶從小就要開始的。

    二、寶寶自助探尋能力也很厲害

    寶寶對事物探索能力很強,如果那一次透過某種方法達到自己想要的,父母或者家人,順從了,那麼寶寶下次還會那樣,此時父母對於寶寶的教育要有的放矢,不要什麼都滿足寶寶,讓寶寶有一種對錯的意識。這樣才能讓寶寶明白一些東西對錯好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助聽器必須經常佩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