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水不鹹34

    為什麼三歲以前的事情記不住?

    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由要素構成的。事物在大腦裡留下的記憶,可以稱之為概念,要素可以稱之為子概念。子概念又又是由更次一級的子概念構成,直至最基本的元素。比如一句英語,是由單片語成的,單詞是由字母組成的,字母是由筆畫組成的。

    當然,事物是可以無限細分的,比如影象,用顯微鏡看和肉眼看,解析度不一樣。解析度不一樣,基本單元就不一樣,顯然,肉眼觀察的英語語句,字母是最基本的單元。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是筆畫呢?這就涉及一個生理現象,叫做用進廢退。比如某個概念神經元,每一個觸角聯絡的子神經元,就是它的要素。只要權重大的部分要素有刺激訊號透過,就會使神經元衝動。反過來說,每透過一次傳遞,遞質囊泡就會集贊一點。顯然,衝動傳遞次數多的要素,權重就在增加。衝動傳遞少的要素,權重就在減小,甚至被剔除。

    現在回過頭來看,標準筆畫單獨使用的次數,遠不及字母使用的次數多,所以字母可以成為基本要素。那麼單詞是不是比字母使用的次數多吶?不是。所以字母是基本單元。

    現在回到主題,三歲前的大腦內,沒有建立大量的單元概念。他們見到聽到的都是一些具體的,要素豐富的完整概念。而且,是在不斷的切換各種各樣的豐富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基本單元的要素,在反覆重複。所以,大腦透過“用進廢退”這個剪刀,把最初記憶的,要素豐富的具體概念神經元,裁剪成一個個基本單元神經元。這就是三歲前,記憶不住具體事物的原因。但卻是,大量基本概念,恰恰是這個時期的塑造,它決定了一個孩子聰明與否。忽視這一點的父母,往往會把聰明與否,歸咎於天賦。顯然,三歲前的教育,勝過以後十幾年的教育。而且,孩子在受教育過程中,能獲得幸福感,父母也省勁。

    上述理論有什麼證明嗎?無需用什麼高深的理論來證明,三歲前的孩子可以學習五六門外語。同樣的成果,讓十幾歲的孩子來完成,需要多長時間呢?另外,上世紀20年代在印度發現的一個兩歲的狼孩,在後續的教育過程中,與其他人的差距之大,始終無法彌補。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絕不是誤導,只是方法要正確。其實,從腦容量的增加速度,就能很好的說明問題。神經幹細胞每天都會產生,不成為神經元,就會成為神經膠質細胞。大部分概念是要忘記的,所以神經膠質細胞的比例佔80%。只有經常回憶,才能夠使神經元的比例增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啃老該怎麼辦?大陸有多少人被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