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專業幹活人事

    對朱棣奪位不知是大明幸還是不幸。

    積極意義上說,朱棣繼承皇位,造就大明萬國來朝的局面。

    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

    北擊蒙古,打擊殘元勢力。

    南討安南,開疆拓土。

    七下西洋,揚大明國威。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說點個人看法。

    首先朱棣比朱允文有政治眼光的地方。

    朱棣也繼承了朱允炆的政策。削蕃。但朱棣的效果明顯比朱允炆要好的多。徹底把王爺當豬養。

    朱棣不斷的軍事行動,使大明朝在英宗之前,名將倍出,武官是不小的政治力量,避免文官一家獨大,保證了對周邊各國的絕對壓制。

    但缺點他的後代都以他為榜樣,時不時就起來反一下中央政府。次子朱高煦反長子朱高熾、寧王反武宗,都是他開的好頭。

  • 2 # 青囊君

    朱棣奪侄而謀位,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頁。但是從朱棣上位後所遷都以天子守國門的氣魄與氣概,在內政外交上的展示出氣吞山河的文才武略,不失為開創及奠定了明朝近三百年江山的穩固基石。

  • 3 # 三人醉

    朱棣生於戰亂年代,小時候曾居住在老家鳳陽,“民間細事,無不究知”,就藩後又多次率部出征塞外,與部下同甘共苦,在政治、軍事方面已經有相當複雜的歷練,在朱元璋活著的幾個兒子中是最富有政治經驗的一個了,所以削藩之初,朱棣不斷裝病賣傻,以此迷惑朱允炆,這樣的人和朱允炆就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對手。

    他的對手朱允炆繼位時剛剛二十歲出頭,從小長於深宮,史書記載他是“性至孝”,父親朱標養病期間寸步不離,盡心服侍,父死後,悲痛欲絕,一度身形憔悴,朱元璋看到後勸慰道:“而誠純孝,顧不忘我乎。”不僅以孝聞名,從小接受的教育也是仁君之道,身邊全是明初有名的博學鴻儒,其中黃子澄是洪武十八年(1835年)探花,齊泰也是同年進士,是對經書學有大成的學者,方孝孺就更不用說了,是一代大儒,這樣的一個看起來完全像是搞學術研究的團隊,完全不具備對付朱棣這樣的成熟政治家的能力。

    在朱元璋死後,根本不具備政治素養的朱允炆,在動議削藩之初就先廢了燕王東、西、南邊的諸王,還有更南邊的周王朱橚也一併廢除,使朱元璋的層層設防失去緩衝,所以朱棣在騙取寧王朱權的軍事力量後,北方地區除幾個戰略要地有中央軍抵抗外,盡數落入朱棣的控制範圍內。

    之後朱棣身邊的一個謀士道衍給朱棣出了一個主意,打著“靖難”的名義造反。所謂“靖難”就是“清君側”,幫助皇帝剷除身邊的奸惡。

    成功不是一步之遙,從開始造反,朱棣就知道這是一條艱辛的路,但是朱棣仍是有自信的,因為他是整個大明朝最厲害的騎兵將領,並且自小就跟朱元璋打戰,深得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人的兵法。如果說朱允炆從小就開始學習如果治理國家,那麼朱棣自幼就知道怎麼搶佔國家。因此在造反開始的時候,朱棣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也給自己打足了氣。

    最後這一年,朱棣自動忽視了平安、徐祖輝等人,甚至繞過山東,直接從宿州到揚州直奔南京。而南京城內有李景隆接應,等他馬不停蹄地趕到京師的時候,大門自動開啟。建文帝燒掉宮殿,從此失蹤。“靖難”之戰結束。朱棣登基——即:明成祖。

    大明皇帝明成祖朱棣是中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偉大帝王。《明史》記載:貌奇偉,美髯髯。永樂大帝在位期間,修大典、下西洋、平漠北、疏浚大運河、收復安南。大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大明王朝海納百川完成了幾個朝代沒有做到的豐功偉績,其文治武功可比秦皇漢武。

    可以說還是命運造就了中國歷史上這位偉大的皇帝。

  • 4 # 貓眼裡的薛定諤

    縱觀先秦文化之後,中國歷史中南方政權一直處於弱勢,北方依託豐富的牧場和平原地域,積累了大量的戰略物資,戰馬肥碩軍糧充裕。大明政權雖是為數不多的南方征服北方後的大一統帝國,但再次遇到北方鐵騎衝擊時顯得異常羸弱,最終華夏的政治中心轉移向北方就不可避免了。

    從朱明王朝的家事上來看,太子朱標的突然死亡為建文帝最終失去皇權埋下了巨大伏筆。而巧合的是太子朱標正是剛剛從長安考察遷都之事歸來就去世的,說明朱家創業者已經發現南方政權的不穩定性。個人覺得,最終朱棣飲馬長江併入主南京是歷史的大機率事件。以後來人的視角去評價明成祖朱棣還是較為積極的,開創了大明王朝的政治和軍事穩定,從國家建制來看也相對開明,名相輩出,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皇權的過渡集中,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和存在。數百年後對中國的影響依然深遠,當資本主義革命勢力走向歷史前臺時滿清政權土崩瓦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指骨折,工廠該不該賠償誤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