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浩漢防務論壇

    中段反導指的是攔截飛行高度不超過大氣層的中程地地導彈或者近程地地導彈,而對中段反導攔截成功的定義各國都執有自己的說法。美國對中段反導攔截成功的定義是攔截導彈只要觸碰到靶彈就視為攔截成功,也正因為這種攔截定義,所以愛國者才一直保持著高達百分之九十的攔截效率,然而這種判定攔截效率的方式有著很大的弊端,因為以這種說法來看,攔截彈擦目標彈擦過也算攔截成功,攔截彈擊中後為摧毀目標的攔截能力也算是成功,所以需要外銷和在他國佈置反導系統的美國而言,這種攔截判定還是可以起到促銷以及穩定軍心的作用的。

    而中俄對攔截彈的攔截率實事求是的國家,對中段反導攔截成功率的判定就要高嚴格許多。所以中俄對紅旗-9以及凱旋-S-400防空導彈的攔截成功都以徹底擊毀目標彈來進行判定的,也就是徹底的摧毀目標彈的行動能力以及飛行能力,所以相比“美帝”太平洋靶場的擦邊球,中國西部的反導攔截實驗的成功率更能代表中國的攔截水平,更嚴格的攔截效率資料才能給操作人員心裡一個底數,用兩顆以上的攔截彈去徹底摧毀一顆彈道導彈總比用一顆攔截彈去擊傷彈道導彈明顯更是正確的舉措。

    目前,中段反導實驗不僅停留在真實的反導攔截實驗上。像中美這種在模擬計算機領域上擁有相當的技術優勢的國家。往往可以選擇在電腦上進行更加“廉價”的中程反導實驗,而且電腦上的模擬中程反導實驗的可控度以及被發現的機率要大大降低,且計算機模擬中段反導實驗可獲得的資料和攔截率要更可靠,所以中美經常會選擇在大螢幕而非是荒漠或者海島之中進行中程反導實驗。

  • 2 # 迷彩先生

    反導技術領域一直是大國裝備戰略的關鍵所在,目前能夠實現完全實現初、中、末端有效攔截彈道導彈的國家只有美國,而目前只有中國、美國、日本試驗成功中段反導技術,俄羅斯技術仍然卡在最難的中段反導技術上,而最近一個好訊息是,中國中段反導攔截技術再次獲得重大突破,這對於中國導彈技術和反導技術的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據國防部官方媒體報道稱,2018年2月6日報道稱,前一日,中國成功實現了一次中段反導試驗,並達到了預期的試驗效果。據悉,這並非是中國第一次成功試驗該技術,中國分別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2014年7月前後完成三次重要的反導技術突破,可以說中國這一次宣佈反導技術突破是過去十多年的重要技術累積。

    那到底什麼是中段反導攔截技術呢?

    簡單的說,反導技術分為初段、中段、末段三個階段,初段和末段的反導攔截其實已經十分危險,如果是遠端戰略導彈,前後兩個階段的攔截可以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意思就是隻有在中段攔截造成的損失最微弱,因為大多數的彈道導彈中段飛行時都是在大氣層之外,而如果能夠在大氣層之外完成攔截和摧毀,這對於己方的損失將會降到最低,所以中段反導攔截技術成為世界大國構建國家防禦體系的重要一環。

    此外,中段反導攔截的目標是在大氣層之外,這就造成攔截半徑大大提高,一般都在幾百公里以上,這就要求地面構建有一套完整的雷達反導體系和預警監測體系,這些防禦網絡要將整個天空扣起來,需要知道敵方導彈什麼時候發射、發射後實時跟蹤、計算飛行的彈道、計算機控制推測目標等等需要一個繁雜的技術過程,並且最後能成功的捕捉到敵方導彈釋放的彈頭訊號,並實施攔截。

    軍事專家指出,中國實現反導攔截技術的特點上看,一是實戰價值最高,作為飛行階段的中段攔截,距離預定落點遙遠,攔截後對本土損害最低,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二是技術儲備最難,彈道導彈中段飛行高度上千後或幾千公里,看得見、夠的著、毀的了三大難題,相對與於末端的低高度難度陡增,這是最能驗證反導能力成色的實驗。三是要求最苛刻,中段攔截採用EKV戰鬥部,以直接碰撞的強大動能毀傷目標,用不爆炸的子彈擊毀子彈,相對速度幾十馬赫,毫釐偏差就會前功盡棄。

    陸基的有了,海基的還遠嗎?美國搞核利劍,中國搞防核盾牌,道義高點效果明顯,美國是真正核麻煩製造者,當前技術現狀是:盾牌比利劍還難。

  • 3 # 軍武資料庫

    W君只能為如此偉岸的頭腦打call。

    首先,路基中段反導試驗是整個導彈防禦系統的一個環節,並不是只依靠安裝在固定基地內的反導系統只對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進行攔截。如果有隻依靠陸基中段反導的想法就很傻很天真了,需要回到小學開始進行科普了。

    說到科普,很多人沒有特定的科學思路吧,我們談到的是“一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那麼重點實際上是在於“試驗”。往往在試驗過程中並不完整的測試整個反導的環節,而是就重點課題進行嘗試,並且在嘗試前會給出期望目標,在嘗試過程中識別判定是否完成了期望目標。

    拜託先搞明白什麼是試驗

    如果“試驗”過程中觀測的內容和試驗設計不符、或沒有達到試驗目的,那麼是“試驗的失敗”,而如果在試驗過程中所有環節按照試驗過程完成並可以觀測和再現,那麼就是試驗的成功。再如果,試驗按照環節進行並且觀測到了可再現的結果並且這個結果和試驗預期相同,那麼就是試驗成功並驗證了試驗的預期是正確的;還有一種可能,試驗按照環節進行並且觀測到了可再現的結果並且這個結果和試驗預期不相同,那麼就是試驗成功並驗證了試驗的預期是錯誤的。

    因此判斷“一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是否成功”,甚至是在未射彈的情況下都可以得出試驗是否成功的判定,只要這次“試驗”符合“試驗的基本規律”,就可以作出判斷。

    針對於陸基中段反導試驗

    陸基中段反導主要是針對於脫離了助推段靠慣性在大氣層外飛行的彈道式導彈進行攔截,如果導彈進入大氣層實際上就已經進入末段,就不屬於中段反導的範疇。

    在中段反導中有幾個技術指標和技術範疇需要靠試驗進行驗證。

    第一個是對地方彈道導彈的跟蹤,中段過程中彈道導彈的火箭發動機基本已經停機並脫離、僅僅靠姿態發動機進行微調,因此中段導彈的雷達/紅外目標相對於上升段要小很多,對中段的導彈確認主要依靠上升段軌跡計算而來,並配合高精度的雷達系統進行確認和跟蹤。這裡所需要試驗的專案包括 上升段至中段的軌道擬合計算、中段探測、目標識別、持續跟蹤、多目標跟蹤等方面。一般的情況下我們之前的地面衛星測控技術都可以滿足。唯一的不同就是對上升段至中段的軌道擬合計算增加了變軌導彈的因素。

    第二個就是攔截彈的射高,中段一般在大氣層外距地幾百公里的範圍內,就需要試驗攔截彈的射高是否可以達到設計射高,一般的情況下就是發射一枚攔截彈透過雷達遙感的方式測量攔截彈實際飛行高度。測到了就是“試驗成功”測到了並達到預期高度就是“試驗成功並達到預期目的”

    第三就是導航控制,透過目標跟蹤的資料是不是能夠使攔截彈擊中幾百公里高空中的目標。

    第四就是毀傷能力,攔截彈是否能有效的攔截目標。

    第五,……

    第六,……

    第七,……

    ……

    ……

    因此

    2018年2月5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中國2月5日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也僅僅是上面所說到的試驗的某一個小環節。雖然成功,但是我們的路還很長很長。這次試驗也僅僅的就證實了某一個或者某幾個試驗專案和預期結果一致而已。

    敵國不必太多驚慌,我朝也大不必過於鼓舞。

  • 4 # 武器裝備秀

    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指的是在彈道導彈的飛行中段,實施攔截的技術

    這次試驗是否成功,關鍵看試驗的目標是什麼。細數中國10年、13年、18年三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每次都通報達到預期目的,但是顯然每次都有不同的試驗指標。

    以10年為例,試驗第二天,我官方宣稱:本次試驗成功,不產生滯留空間軌道的碎片,不會對航天器產生威脅。

    言語之間透露了主要指標,首先攔截成功是硬指標;其次在成功的基礎上,控制軌道碎片,顯示了對於反導武器的控制精度。

    至於這次的試驗目標,我們拭目以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完美達成試驗目的。期待中國的空天之盾漸露真容。

    彈道導彈從發射到命中目標分為三個階段

    1、初段又叫上升段:這個階段從火箭發動機點火開始計算,到最末一級發動機停車結束。這時導彈處於不斷加速狀態,容易被偵測到。

    2、中段:導彈發動機停車後在大氣層外進行慣性飛行階段。這一階段時間較長,軌道基本穩定,在初段被偵測到後,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攔截。

    3、末段:導彈飛行到目標上空,再次進入大氣層,直至命中目標。這一階段是最後一步,如果攔截失敗,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來襲導彈了。

    反導試驗的大致步驟

    大家可以觀看下方影片,以獲得直觀感受。影片中描述了彈道導彈發射,以及海基末段反導的過程。與中段反導大同小異,大家有個感性認識。

  • 5 # 千視文化

    目前世界上,進行過中段反導且技術相對比較成熟的唯有中美兩國,而兩國採用的技術原理上是一致的。

    即採用攔截彈動能部高速撞擊摧毀來襲遠端或洲際彈道導彈。

    也就是說,要想判定中段反導試驗是否成功的唯一指標就是看攔截彈戰鬥部有沒有打中粑彈。

    當然實戰中,面對來襲導彈,如何發現識別、追蹤、區分實彈與誘餌彈等都是技術難點,特別是在一堆誘餌彈中如何找到目標進行攔截更是比準確擊中更難!

    昨日的這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技術試驗,雖然僅是過去幾年數次反導試驗中的一次,但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是官方主動進行的披露,而不是以前那般,由外媒透露。這或許表示中國中段反導技術即將成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恐龍蛋化石能孵化出恐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