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巍總建築師

    殯葬原是土葬的文言用詞。"殯"一作停柩解,如《禮記》:"夏后氏葬於東階之上"、"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周人殯於兩階之上";一作葬解,如《荀子》:"三月之殯"。"葬"作藏解,如《禮記》:"國子高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是故,衣足以飾身,棺周於衣,槨周於棺,土周於槨。"

    現在的殯葬指的是處理死者遺體的方法和對死者哀悼形式,包括髮訃告、向遺體告別、開追悼會、致悼詞、送花圈輓聯、出殯送葬、安葬、安放骨灰盒等一系列的喪葬事項。

    殯葬建築,則是專門處理殯葬事宜的建築。

    古老的建築總蘊藏著無限的人生智慧與哲學,也佈滿了歷史的風塵,即便只是遠遠眺望,也會為之深深感動。

    至於古老的殯葬建築,那是人類真正的歸宿。

    埃及金字塔

    古埃及人對神有著虔誠信仰,很早就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來世觀念”,他們認為:“人生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居留,而死後才是永久的享受”。

    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作是塵世生活的延續。

    受這種“來世觀念”的影響,古埃及人活著的時候,就誠心備至、充滿信心地為死後做準備。全世界很多古老的民族都是這樣。

    以法老或貴族而論,他會花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去建造墳墓,還命令匠人以墳墓壁畫和木製模型繼續從事的駕船、狩獵、歡宴活動,以及僕人們應做的活計,等等,使他能在死後同生前一樣生活得舒適如意。

    印度泰姬陵,生死相隨的愛情聖地

    泰戈爾說,泰姬陵是“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一個如此悽美的比喻,必然連著一個美麗而又淒涼的故事。

    阿姬曼•芭奴,這個來自波斯的女子,美麗聰慧,多才多藝,入宮19年,用自己的生命見證了沙•賈汗的榮辱征戰。沙傑汗封她為“泰姬•瑪哈爾”,意為“宮廷的CROWN”,可謂是三千寵愛在一身。可惜的是,不論中外,自古紅顏多薄命,泰姬在生下第14個孩子後香消玉殞。死訊傳來,沙•賈汗竟然一夜白頭。再縱橫馳騁的君王也有脆弱無力的時候,他可以在揮手間令萬眾臣服,卻留不住枕邊水樣的溫柔。

    於是,一個悲痛的丈夫,動用了王室的特權,傾舉國之力,耗無數錢財,用11年的時間為愛妻寫下了這段瑰麗的絕響。正如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說,愛情的力量在這裡震撼了所有的人。

    泰姬陵因愛情而生,這段愛情的生命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續寫,光陰輪迴,生生不息。儘管有人說,沙賈汗只是一個好大喜功的暴君,根本不是多情種子;儘管有人說,泰姬陵美輪美奐的腳下,不知堆砌著多少人的鮮血乃至生命。但是我們似乎更願意相信這世上真的有情深意重的男子,有穿越時空的思戀,有生死相隨的愛情。泰姬陵依然超越著簡單的建築學意義,默默地美麗著,不為別的,只為世人心中那一點對愛情的美好向往。

    法國巴黎聖母院,衝破束縛的基督教堂

    巴黎聖母院為歐洲早期哥特式建築和雕刻藝術的代表,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築。集宗教、文化、建築藝術於一身的,原為紀念羅馬主神朱庇特而建造,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成為巴黎聖母院早期基督教的教堂。

    巴黎聖母院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是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在它之前,教堂建築大多數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頂、粗矮的柱子、厚實的牆壁、陰暗的空間,使人感到壓抑。巴黎聖母院衝破了舊的束縛,創造一種全新的輕巧的骨架券,這種結構使拱頂變輕了,空間升高了,光線充足了。

    中國秦始皇陵,豪華的地下宮殿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實際上它是一座豪華的地下宮殿。

    外國元首、學者參觀秦俑博物館後認為,秦俑坑的發現,不僅在中國,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可以說是世界第八個奇蹟,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公認它是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

    1974年,中國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發掘出土,被認為是古代的奇蹟,是本世紀最壯觀的考古發現。秦兵馬俑,無論在數量上、質量上,還是在考古發現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見,它對於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紀秦代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藝術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材料。它既是華人民的藝術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遺產。

    秦始皇兵馬俑是以現實生活為題材而塑造的,藝術手法細膩、明快,手勢、臉部表情神態各異,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徵,顯示出泥塑藝術的頂峰,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

    高棉吳哥窟,世界上最大的廟宇

    吳哥窟又稱吳哥寺,位於在高棉,被稱作高棉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

    吳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溼奴的神殿”,中國佛學古籍稱之為“桑香佛舍”。

    1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並花了大約35年建造。它是吳哥古蹟中儲存得最完好的建築,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

    走在神廟裡,處處可見精美細膩的刻畫,有時是在柱子上,有時是在牆角上。有凸出的、也有凹入的,甚至是兩者交替的作品也都不難發現。就連走廊上的窗子,也是以小石柱作柵欄,當Sunny透過窗子灑入長廊,更融合出一種人文與自然交錯的美感。

    異教文化的典型香妃墓

    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東郊5千米的浩罕村,系自治區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蘭古建築群,也是伊斯蘭教聖裔的陵墓,佔地2公頃。 據說墓內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實際只見大小58個墓穴)。第一代是伊斯蘭著名傳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死後,其長子阿帕克霍加繼承了父親的傳教事業,成了明末清初喀什伊斯蘭教“依禪派”著名大師,並一度奪得了葉爾羌王朝的政權。他死於1693年,亦葬於此,由於其名望超過了他的父親,所以後來人們便把這座陵墓稱為“阿帕克霍加墓”。

    傳說,埋葬在這裡的霍加後裔中,有一個叫伊帕爾汗的女子,是乾隆皇帝的愛妃,由於她身上有一股常有的沙棗花香,人們便稱她為“香妃”。香妃死後由其嫂蘇德香將其屍體護送回喀什,並葬於阿帕霍加墓內,因而人們又將這座陵墓稱做香妃墓”。不過據考證,香妃並沒有葬在這裡,她確切的葬地是在河北遵化清東陵的裕妃園寢。

    這些建築的偉大,正是在於他們突破了時空的限制,讓每一位拜訪者感受到最真切的人生與哲學的關係。讓藝術的溫暖照射進每個人的心靈之窗,讓死亡變得神聖而莊重。

    人都會面臨死亡,殯葬建築是人直面死亡的精神與物質的結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生怎麼正確的學習C語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