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福讀史
-
2 # 江曉風殘
題主,首先說,你的結論是錯誤的,因為出土的青銅武器證實了你的錯。
這就代表著其實西周的劍,是從吐火羅人等北方遊牧民族傳入的。周文王的父親季歷為商朝持續三年戰爭擊敗了鬼方,因此這幾年應該是就是吐火羅人的劍傳入周的時期,連名字發音都保留下來。
從考古上來說,最早的柳葉形青銅劍最早出土的地點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安那託利亞文明,處於歐亞交際、今土耳其附近的地方。然後次早出土的柳葉形青銅劍,就是公元前2200—1700年的塞伊瑪-圖爾賓諾現象的青銅劍,位置在和中國新疆接壤的阿爾泰地區。最後是中國出土最早的柳葉形青銅劍,是成都十二橋晚商遺址,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同時印度地區在公元前3000年中期到公元前1500年這段時間裡也出土了柳葉形青銅劍。
從考古證據上可以得知,劍(青銅劍),並不是中國的發明,而是來自公元前3000年時的近東文明,向東流傳到中亞,從而流入中國。劍,從中亞流入中國的路線有兩個觀點:一是先從中亞流傳到印度,再由印度流傳到中國西南地區,最後隨著周人對中原的征服而流傳到中原;二是從阿爾泰地區,經過新疆、鄂爾多斯草原等流入到西周,最後隨著西周對中原的征服而流入中原。
除此之外,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主辦的《中華遺產》雜誌2011年第4期的《本期問題 中國銅劍的起源》一文如此介紹:
“鄂爾多斯地區出土了很多草原青銅器,其中就包括大量有鮮明草原風格的青銅短劍,眾多考古資料顯示,在東西方交流的路途上,草原地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接力棒”的作用。”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中國古代中原地區的青銅劍,其實是從鄂爾多斯草原等北方遊牧民族傳入的。
商周兩朝,正是從不斷和北方草原的鬼方、犬戎等遊民民族的戰爭中學習了武器提升。因此,題主你題中所描述拿著中石頭和木棒的是中原農耕民族(即商周),而不是南下掠奪的遊牧民族。
-
3 # 龍行有悔
我對犬戎部族瞭解不多,所以惡補了一下,以下部分內容要感謝百度收索,我的個人關點附後。
古代族名,非獫狁,古代活躍於今陝、甘一帶。到西周末期,由於周幽王廢嫡立庶,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結果周幽王被野蠻強悍的犬戎族攻殺,幽王的寵妃褒姒被擄,都城豐、鎬西北被犬戎佔領。曾經強盛一時的西周王朝覆滅。
此後,犬戎便成了華夏民族最可怕的敵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還把一切西北遊牧民族統稱之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間,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說:“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在唐德宗年間,大臣柳渾對德宗說:“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結。”
‘犬戎’之得名,有一些傳說可以追溯。但拋開那些人為的編造,應該是該民族的先祖以犬或者狼為圖騰,這才應該是真正的原因。在周朝鼎盛時期,周穆王曾經遠征西部。獲“四白狼、四白鹿以歸。”這應該就是俘虜了以白狼、白鹿為圖騰的部落。說明在華夏民族的周邊,以犬或狼這類動物為圖騰的民族是大有人在的。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為秦國的強敵。後來犬戎的一支北遷到蒙古草原,成為蒙古草原最早的遊牧民族之一。研究中國周邊的遊牧民族、遊牧民族的精神和遊牧民族的圖騰,也必須從古匈奴葷粥和犬戎開始。
以上知識連結感謝百度,接下來是個人關點,供大家探討。
本文要探討的是武器問題,首先西周屬青銅時代,鐵器罕有。犬戎屬遊牧部族無可爭議,而馬蹬是唐代才出現可考實物的東西,所以正規的騎兵和彎刀是不存在的。(因為沒馬蹬騎兵無法固定自身和發力就不是電影裡的騎兵,青銅易折固不易長亦不適合劈砍,所以沒有彎刀,小說很悅目現實很殘酷)
我從個人知識猜測他們的武器應該是鞭,短矛(投擲用,長矛是對付騎兵的),石索(兩石頭中間系根繩,遊獵常用工具),匕首短劍。
各位看客會想這些東西並沒有什麼太大優勢啊!那麼我告訴你一個顛覆的觀點,第一是他們內外勾結有內應。第二是他們打仗不講禮儀。這兩點不細說了,因為這些不是武器嗎。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馬上民族可以征服農耕民族,不過他們一下馬就完了。比如金,北魏,元,滿女真等,總之文化不滅民族就不會滅,大燴菜就是我們的最愛,隱忍、包容、不屈和以德報怨方彰顯我華夏巍峨之風。
做為禮儀之邦,我們民族不夠尚武也確實有些讓人擔心啊!
回覆列表
犬戎,在夏商周三代的眼裡是野蠻人與動物般的人。因此在甲骨文時期他們居住的地方就被記載為“鬼方”,就是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他們亦被正統王朝稱為“犬戎”——像狗一樣卑賤的人。
但是就是這群象狗一樣的野蠻人,教給了周人戰車製造的方法!
古代六盤山一帶森林茂盛,所以這裡的戎人擅長用木造房、制車。西周著名謀士姜子牙知道戎人驍勇善戰,派了大將南宮适攜帶美酒、美女、青銅器出使戎族部落,除了換取戎人兵卒之外,還為了一個重要的武器——戰車。這是史冊第一次記載中原地區與戎族交往,而本次交往也促成了西周的建立和中國軍事史的革新!
追溯到牧野之戰,周軍與商軍對戰牧野,對於周武王為什麼選擇牧野?有一種看法是牧野地區原野空曠,十分適合周軍主力坦克——戰車的縱橫。
牧野,因位於商朝朝歌以南,地形平曠開闊,故有牧野之稱!透過周武王一月末透過孟津渡渡過黃河,二月初就抵達距離商都三十里的牧野來看!周軍五天就推進了四百餘里,無疑打了商紂王一個措手不及!如此大規模運兵,周軍即是依靠戰車的速度優勢完成!也從另一個方面看出周人對此戰的精心謀劃!
史料記載,當時周武王所率兵力計有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45000人,以及八國僕從軍。但是即使如此,對比商軍七十萬之眾,周軍也是如同滄海一粟!所以,周軍的戰車立刻顯示出了威力!
戰鬥剛開始,周軍就利用戰車實行突破戰,周人利用戰車的機動性與衝擊力,以最快速度突擊商軍戰陣,摧毀了商軍鬥志!史稱,“武王馳之,紂兵皆崩叛”。
對比周武王有戰車三百乘的記載,商軍則無戰車兵的記載!也許商軍有戰車,僅僅分散存在於班排一級,但是第一次大規模運用其高度突擊能力而記載史冊的,牧野之戰為首次!說白了,周軍就是利用武器革新,給商朝以戰術奇襲!對於當時而言,戰車無疑就是後世坦克一般的存在!
對於戰車,《六韜》之中姜太公對戰車的型別曾指出,武衛大扶胥可做震駭敵軍,武翼中扶胥、提翼小扶胥,以及輜車騎寇、扶胥輕車,作雷霆突擊之用,是“陷敵陣,敗強敵”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