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獵奇動物社

    穿山甲和食蟻獸是蟻類的兩大剋星,不過比起吃蟻類的能力來還是穿山甲更勝一籌,因為食蟻獸家族中最大的大食蟻獸一天也就吃掉30000只蟻類,但是穿山甲平均一天能吃掉19萬隻蟻類,是食蟻獸的6倍還要多。

    穿山甲之所以有如此強的食蟻能力,要得益於它有一條長且溼滑的舌頭,這條舌頭能夠在蟻巢中自由的穿梭,將每一條通道中的蟻類一網打盡。

    不過,奇怪的是穿山甲在用舌頭時,這條溼滑的舌頭竟然不會沾上沙土,尤其是像大穿山甲,它們一些種群生活在沙漠中,但是在進食蟻類時,舌頭也沾不上沙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沙漠中的穿山甲

    穿山甲古稱鯪魚,這是因為穿山甲全身都被像鯉魚鱗一樣的角質化鱗片覆蓋。雖然它身體細長,爬低而行,但它不是爬行動物,而是一種哺乳動物,只是穿山甲是比較原始的一類爬行動物,它們早在距今約3790萬年前就出現在了地球上,在進化的過程中,除了毛髮變為鱗片外,也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從整體上看,穿山甲是一個大家族,如今的穿山甲科有3屬8種不同的種類,這8種穿山甲的分佈很平均,亞洲四種,非洲四種,在中國僅有一種分佈,它就是中華穿山甲。不過,現存的8種穿山甲,由於人為的捕殺都已經岌岌可危,除了南非地穿山甲和巨地穿山甲是易危物種外,其他6種不是瀕危就是極危,離滅絕只有一步之遙。

    從分佈上看,穿山甲主要分佈在熱帶地區,由於它們的主要食物以白蟻和各種螞蟻為主,而這些蟻類(白蟻不是螞蟻,與蟑螂是近親)喜歡棲息在植被茂盛的地方,所以大多數的穿山甲生活在灌木叢、潮溼的森林、雨林之中。

    不過,在沙漠中還真的有一種穿山甲,它就是大穿山甲,也稱巨地穿山甲,這是一種分佈在西非和中非的大型穿山甲,也是最大的穿山甲,它們在原生環境下主要棲息在溼潤的森林地帶,不過有一部分的大穿山甲生活在撒哈拉沙漠邊緣地區,這是現存唯一一種會出現沙漠環境中的穿山甲。

    大穿山甲與其他穿山甲一樣都是晝伏夜出的,白天它們通常棲息在灌木叢下的洞穴之中,到了傍晚才外出覓食,它們有著發達的嗅覺,能夠聞到蟻巢的位置,找到蟻巢後,大穿山甲會用粗壯的前爪將蟻巢刨開。

    接著找到蟻巢內的通道後,穿山甲強大的舌頭就要工作了,穿山甲的舌頭幾乎能達到體長的一半左右,成年大穿山甲的體長平均1.35米,舌頭長度可達60釐米,這半米多長的舌頭直徑僅有5毫米,這使得它的舌頭能輕鬆的伸入蟻巢內,上面佈滿的溼滑的粘液會將螞蟻們帶出來,之後,大穿山甲會將帶有密密麻麻的蟻類的舌頭直接放入胃中,這種舌頭的進化動力是穿山甲沒有咀嚼能力導致的,而且咀嚼蟻類也有咬傷口腔的風險項,而直接將螞蟻放入胃中,消化液會將螞蟻立即殺死。

    據統計,一隻成年的大穿山甲一年可以吃掉約7000萬隻蟻類,由於其中白蟻佔比較大,而白蟻又是樹木殺手,所以保護一隻穿山甲就相當於保護了250畝的森林。

    穿山甲吃蟻類,舌頭上不會沾上沙土嗎?

    穿山甲溼滑的舌頭在舔食蟻類時,必然會沾上沙土,但是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多,只是偶爾沾上一點而已,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穿山甲的粘液不沾沙土?

    其實,穿山甲在進食蟻類時,很少沾上沙土的原因與它們進食的步驟和方法有關。首先,穿山甲在找到蟻巢後不會直接“開飯”,而是先用爪子將蟻巢刨開,刨到什麼程度呢?露出蟻巢內的通道,我們都知道,螞蟻的建築能力很強,一個成熟的蟻巢裡面四通八達,不但有多條正常活動的通道,還有“產卵室”、“育幼室”、“糧倉”、“廁所”等。

    其次,當挖開上面的主通道露出其他的通道後,就來到了穿山甲的表演時刻了,此時它們會將靈活的舌頭準確伸入每一條蟻巢通道中,這裡面聚集了大量的螞蟻,這些螞蟻一旦碰到舌頭就會被粘液“粘住”,從而帶出來。

    此時,關鍵點就來了,蟻巢內的通道內部是比較光滑和結實的,而且通道內也沒有什麼雜物,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自己去挖過一個蟻巢,尤其是白蟻巢,它們的通道非常的明顯,內壁是螞蟻們用唾液和身體壓實的,平時工蟻們也會清理通道內滾落的一些沙粒、小土塊,這使得穿山甲在伸入舌頭時,舌頭幾乎是碰不到鬆散的土壤的。

    而且在穿山甲舔食螞蟻時,它的粘液也會粘到蟻巢通道內壁上,這樣也能防止一些內壁上的沙土沾上舌頭的,就像上圖一樣。

    在沙漠地區生活的大穿山甲也是一樣的,它們通常是在有植被的沙漠邊緣活動,而蟻巢通常也是在植被的根部,這裡並不是沙子,而是與其他地方差不多的土壤,再加上穿山甲在進食蟻類時,舌頭是從蟻巢裡直接進入到胃裡的,這樣舌頭也不會碰到蟻巢上方挖鬆散的土壤,這樣穿山甲幾乎不會吃到沙土,不僅如此,穿山甲還是一種懂得迴圈利用的動物,它們每個蟻巢通常只吃一半的螞蟻,留下一半過段時間再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接著聊。

    “吃一半留一半”的穿山甲

    在科學家們觀察和研究穿山甲時,他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穿山甲從不會把一個蟻巢掏空。而透過研究,科學家們也發現,這個習性與“仁慈”沒有關係,而是與以下兩個因素有關:

    第一:穿山甲覓食地的固定性。穿山甲雖然擅長挖洞,但是它們除了挖住所和覓食,很少挖洞,而挖住所的頻率是很低的,因為穿山甲的棲息地比較固定,一旦選好了地方,挖好了洞,它們很少會離開再找新的地方了,而且穿山甲不喜歡遠足覓食,覓食地通常在洞穴附近,這就使得它們必須要讓食物可以持續性的供應,而吃掉一半的蟻類,以它們的繁殖能力,很快就能吃第二波、第三波,這樣就不用頻繁的換棲息地了。

    第二:一頓吃不下。一隻穿山甲一天可以吃掉十幾萬只蟻類,此時就已經吃飽喝足了,但是一個蟻巢內的蟻數量何止十幾萬,我們以白蟻為例,一些成熟的白蟻巢內至少有幾十萬只白蟻,一個大型的白蟻巢成員可以超過百萬只,所以,穿山甲一次性也無法將一個蟻巢一網打盡。

    寫在最後

    穿山甲雖然用溼滑的舌頭去舔食螞蟻,但是有舌頭上大量粘液附著在蟻巢內壁上和原本就比較結實的蟻巢通道,沙土極少會貼到穿山甲的舌頭上,所以,穿山甲很少“吃土”。

    雖然穿山甲的捕蟻能力很強,它們全身的鱗片也能提供很好的防禦能力,但是它們沒有躲過人類,許多人迷信穿山甲的鱗片,這導致了穿山甲成為了近代被走私最嚴重的哺乳動物之一,最終讓它們如今的現狀變得岌岌可危,所以,保護穿山甲,我們要從根源上認知這種動物,相信現在的醫學,切勿盲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季後賽裡為什麼有些球隊的球衣會有一橫黑色肩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