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自由水滴ha

    品茶,其實是最講究程式的。茶藝館裡表演雖然精彩卻過於繁瑣,生活中不妨簡單一些,但幾個主要步驟是不能省、不能亂的,否則品茶也就失去了意義。

    第一步:用開水溫杯,讓杯子預熱,這樣有助於茶水香氣的散發;

    第二步,放茶葉。此時可觀賞茶葉的色澤、形狀、品質;

    第三步,洗茶。第一次衝的茶湯是不飲的,將其淋在杯蓋上,淋完後還可聞到茶葉散發出來的清香;

    第四步,觀茶。重新沖泡茶葉,欣賞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舒展、沉靜之過程;

    第五步,品茶。先用舌尖舔,感受其甜潤的味道。再喝一口,細細品茶的滋味;

    第六步,回味。喝完第一口茶後,還可以一邊回味,一邊聞茶杯留下的餘香。

    一泡好茶是必不可少的,然後呢?

    首先,是有優質泡茶的水;

    其二要有好的器皿;

    其三要有舒適的環境。硬體都有了,沒有

    好的軟體

    也是枉然,這個軟體就是泡茶的技巧。

    泡茶技巧分廣東潮汕功夫茶與福建閩南一帶為代表的閩南工夫茶,閩南功夫茶因

    泡茶用具

    不同又分蓋杯功夫茶、紫砂功夫茶。

    水的選擇

    茶人有句口頭禪,叫做:“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古人對宜茶水品的論述頗多,說法也不完全一樣。

    綜合起來,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論點。

    (1)強調擇水先擇“源”:如唐代陸羽《茶經》中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陳眉公《試茶》詩中的“泉從石出情更洌,茶自峰生味更圓”,都認為,宜茶水品的優劣,與水源的關係甚為緊切。

    (2)強調水品在“活”:如北宋蘇東坡《汲江水煎茶》詩中的“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情。大瓢貯朋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鐺”。宋代唐庚《鬥茶記》中的“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等等這些,都說明宜茶水品貴在“活”。

    (3)強調水味要“甘”:如宋代蔡襄《茶錄》中認為:“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明代羅廩《茶解》中的“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其味獨甘,梅後便不堪飲”,說的是宜茶水品重在於“甘”。只有水“甘”,才能出“味”。

    (4)強調水質需“清”:宋代大興鬥茶之風,強調茶湯以白為貴,這樣對水質的要求,更以清淨為重,擇水重在“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說:“養水須置石子於甕,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會心亦不在遠。”這就是說:宜茶用水需以“清”為上。

    (5)強調水品應“輕”。

    器皿的選擇

    俗話說:“水為茶之母,壺是茶之父”。要獲取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這是因為飲茶器具,不僅是飲茶時不可缺少的一種盛器,具有實用性,而且飲茶器具還有助於提高茶葉的色、香、味,同時,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本身還具有欣賞價值,富含藝術性。

    選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效能外,茶具的藝術性如何,成了人們選擇時的另一個重要標準。

    (1)選配茶具要因地制宜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的飲茶習俗不同,故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如福建及廣東潮州、汕頭一帶,習慣於用小杯啜烏龍茶,故選用“烹茶四寶”--潮汕風爐、玉書碨、孟臣罐、若琛甌泡茶,以鑑賞茶的韻味。

    (2)選配茶具要因人制宜

    在古代,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茶具,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不同地位與身份。如歷代的文人墨客,都特別強調茶具的“雅”。宋代文豪蘇東坡在江蘇宜興講學時,自己設計了一種提樑式的

    紫砂壺

    ,“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獨自烹茶品賞。

    另外,職業有別,年齡不一,性別不同,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如老年人講求茶的韻味,要求茶葉香高、味濃,重在物質享受,因此,多用茶壺泡茶;年輕人以茶會友,要求茶葉香清味醇,重於精神品賞,因此,多用茶杯沏茶。

    (3)選配茶具要因茶制宜

    自古以來,比較講究品茶藝術的茶人,者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為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

    一般說,飲用花茶,為有利於香氣的保持,可用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飲用大宗紅茶和綠茶,注重茶的韻昧,可選用有蓋的壺、杯或碗泡茶;飲用烏龍茶則重在“啜”,宜用

    紫砂茶具

    泡茶;飲用紅碎茶與工夫紅茶,可用瓷壺或

    紫砂壺

    來泡茶,然後將茶湯倒入白瓷杯中飲用。如是品飲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細嫩名優綠茶,除選用玻璃杯沖泡外,也可選用白色瓷杯沖泡飲用。

    (4)選配茶具要因具制宜

    選用茶具,一般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有實用性;二是要有欣賞價值;三是有利於茶性的發揮。

    舒適的環境

    力求茶的質地優良,水質純淨,沖泡得法,茶器精美,這是飲茶的基本要求。但要使飲茶從物質享受上升到精神和藝術的享受,那麼,品茶與周圍環境間的關係就顯得相當重要了。清山秀水,小橋亭榭,琴棋書畫,幽居雅室,當然是理想的品茗環境了。

    品茗環境包括的方面很多,通常由園林、建築物、擺設等幾方面組成。凡層次較高的聚會茶宴,不但要求

    室內擺設

    講究,而且力求居室、建築富有特色,如果周圍自然景色美觀,當然是品茶的理想場所了。而設在車船碼頭、大道兩旁,田間工地的茶水供應點,除了要求清潔衛生之外,並無多大講究。

    至於家庭飲茶,環境是固有的,難以選擇,但在有限的空間,透過一定的努力,同樣可以營造一個適宜的品茶環境。例如,可以選擇在向陽靠窗的地方,配以茶几、沙發、臺椅等。儘量把室內之物放得整潔,窗明几淨,儘量做到安靜、清新、舒適、乾淨,同樣也能成為令人賞心悅目的品飲場所

    沏茶工序

    一、燙壺:

    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鑑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

    三、溫杯:

    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四、高衝:

    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衝"。

    五、低泡:

    泡好之茶湯即可倒入茶盅,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為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茶盅內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

    六、分茶:

    茶盅內之茶湯再行分入杯內,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為度。

    七、敬茶:

    將茶杯連同杯託一併放置客人面前,是為敬茶。

    八、聞香:

    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個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嚐,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視泡茶師一至兩秒,稍帶微笑,以示感謝。

  • 2 # 釋雁大師

    這個細說的話,那講究多了。首先,茶具:有必備紫砂壺清水泥,紅泥,朱泥。為的是一茶一壺。扣碗兒要小中大型。有薄胎,厚胎,水晶。水要選擇山泉水。熱水最好用銀,鐵,陶壺。音樂選擇:茶韻十三張光碟。燈光要暗,茶臺上要有七彩燈,方便看出茶湯的顏色。(60元魚缸燈可以替代)要穿便服,也就是茶博服。不可抽菸,不可點香。洗茶以後心情要沉靜,放下一切。忘記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此時的你在和自然說話,等你品好了。你就莫名的笑了。

  • 3 # 茶緣老胡

    首先分場合吧,不是所有品茶的人都用一個標準,地域不同,風俗不同,人文就更不同了。大體有茶室,茶桌,茶具,茶食陪襯,最主要的是茶葉和水。

    什麼樣的茶搭配什麼樣的水,我認為這最好的講究,當然得有一定經濟實力,才能辦到。

    茶室,茶具,茶食這個相對能辦到。

    剩下的講究就是表面的講究,整一個妙齡少女,坐在茶臺跟前,裝模作樣的燒水泡茶,看著我牙都酸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嶽嶽是個什麼物體?還有大嶽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