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均是天涯淪落人
-
2 # 蘭州紅娘肉肉姐
一種社會現象出現,把它歸咎於某個群體本身就是有問題的,一定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小鎮做題家”、“孔乙己”,我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兩個原因:一個是大學的盲目擴招,另一個是觀念。
先說一下大學的盲目擴招,從1999年開始,大學開始了擴招,國家也不在為大學生包分配工作。中國那時候,也需要大量的理工類人才,這一輪擴招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理工類人才,不能忽視他們對中國建設的貢獻。可這樣也導致一個後果,文科類大學生難找工作了。為啥文科類難了呢?發展中國家為文科類提供的就業機會太少了,很多高校開設的專業也不會實際考慮什麼以後得就業,大部分是職能型崗位,可替代性太強了,進入體制內的還好,至少不擔心失業,體制外的大部分是今天這打打工,明天那打打工。還有一個,短期內也創造不了什麼財富,生活壓力一上來就著急了,沒啥技能想掙大錢太難了。文科類就業相對容易的是名校的,但這些人被社會毒打久了,也會抱怨自己掙得不如理工的。說白了,有一門技術就業永遠容易,最怕文科假大空的專業,最難就業的就是這批人,體制內進不去,體制外不穩定。
再說一下觀念問題,還有一類群體,就是技工,這部分人大多是被考大學分流出去的,隨著技術增長,掙得真的不少。可社會地位一直不如什麼體制內,大型央企國企的,沒辦法,總有一部分人喜歡找優越感。80、90後父母,基本也不能接受孩子上不了大學這種事,最後實在不行了,才會認了。技工社會地位的提高,我個人覺得也是時間問題。
總之吧,上了大學的文科生最難就業,高不成低不就,薪資以及可替代性不如理工生和技術生,天天嘲諷自己是“小鎮做題家”、“孔乙己”的也是這部分居多。不管學什麼,都離不開就業,有一門吃飯的技能才是立身之本,社會地位啥的,在沒錢養不起自己和家人的時候,都是扯淡。
沒有什麼對錯,只不過是因為環境快速變化帶來的波動太過劇烈,導致個人無法再短時間內與環境的需求進行匹配而已,對於多數人而言,自己要想從眾人中脫穎而出顯然最好的方式便是學習,而學習的目的便是為了符合相應的選拔標準,當自己沒有更多資源支援的前提下,自己選擇集中資源來解決最大的問題,顯然是最為優質的解決方案,當越來越多的人依靠讀書走出困境的時候,大家依舊需要透過激烈的競爭來滿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因為資源是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個人的主動學習能力便成為了個人獲取競爭力的巨大保障,但是很顯然對於多數人而言這樣的狀態是難以長久維持的,因此個人所擁有的競爭力也就在衰弱,對於透過學習得到資源的人而言,自己尚且擁有相應的選擇空間,但是對於沒有選擇空間的人而言,自己當下所擁有的資源便是個人的全部,自己必須要竭盡全力去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