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棉襖媽媽育兒經

    謝謝邀請。我的孩子小班時課堂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老師反應坐不住,和小朋友一起說話,做小動作等等。當時沒有想到3歲前看電視的危害,總有適應期吧,一學期下來,老師說都是這樣,家長協助一下,讓孩子養成習慣了就難改。一時才意識到問題來了,諮詢了多年幼師經驗的表姐,假期做了四個方案,一一和孩子體驗。

    一、我和孩子一起來約定每週末晚上看電視20分鐘,其他時間不可以看,不遵守約定下次就不可以看,開始執行有些困難,堅持了幾周也沒意見,減少了看電視的時間可以做更多別的事情。

    二、平時沒有電視看,我們增加了看書的時間,還有一部分聽音訊故事,對照書來聽繪本,只是比電視少了很多畫面,同樣也有插圖可以看,效果差不了多少。走迷宮,找不同的親子游戲書一直是孩子喜歡的,看了好多次還在看,熟練了也不用我讀題目。

    三、孩子喜歡魚,一起去挑選了一對金魚,我們有時餵食觀察金魚的活動,看著魚缸裡的小魚游來游去,孩子也能安靜的看十幾分鍾,這個辦法不錯。

    四、沒有孩子不喜歡畫畫的,於是買了塗色本,開始是一副塗同樣的顏色,慢慢的學會搭配顏色,還很漂亮的,後來發現畫簡筆畫可以坐下來,我也學習了一些簡單的圖案,和孩子一起畫畫,特別有成就感。

    一次次嘗試,總算有了進步,孩子讀中班時放學回來都會說當天的課程內容,作業也很輕鬆的完成,和小班時老師說的情況相比,孩子能認真聽課了,也是一起努力的結果。

    (插圖2是孩子中班時畫畫課堂畫的螃蟹)

  • 2 # 愛心輔導媽媽

    (2)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就不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喜歡這件事情,那麼孩子的注意力就會集中起來,比如,孩子愛看動畫片,那麼他們看動畫片的時候,就會聚精會神地看,專注的程度,就連你叫他,他都不會理你。

    所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實是有原因的,孩子不感興趣的事情,做起來注意力就不會集中,如果是他喜歡做的事情,他的注意力一定很集中的。因此培養孩子注意力集中,從孩子的興趣愛好開始。

  • 3 # 小乖媽媽說

    第一,電子類的產品是孩子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不要刻意去阻止孩子不去看電視,看手機,現在的動畫片對於孩子的影響力是很深的,曾經看到一個孩子,他生氣的時候說的話,走路的樣子和動作跟光頭強一模一樣。電子類的產品是孩子未來生活的一部分,這是改變不了的,你可以給孩子制定規則,當然大人也在遵守這個規則,比如,孩子要看手機,看電視之前就要說好,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告訴孩子為什麼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說明原因。重點是大人要做到說一不二。

    第二,家長參與孩子的方方面面

    可能有的大人會說,自己也有很多事情要做,忙不過來,對,每個人要做的事情太多,但是孩子是第一位。現在有的大人帶孩子出去玩,說是在帶孩子,孩子在玩,大人拿出手機不停的看這看那,放下手機,去關注孩子,去陪伴孩子。

    第三,做孩子感興趣的事來引導注意力

    我有個朋友,她教育孩子很有自己的方法,比如孩子放學回家,在看書,她在炒菜或者做飯時,孩子會問,"媽媽為什麼樹葉會變黃?"她會馬上關火,跟孩子一起來探討,而不是說“等一下”,做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大人也不會吃力,孩子也會很開心,然後再來引導其它有意義的事情。比如,有很多互動性的外語遊戲,字母遊戲都可以來引導孩子。

  • 4 # 東城西就

    孩子在幼年時集中精神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幼兒園老師也許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沒辦法因材施教,想要讓小寶貝們都集中精神來也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只有孩子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才有可能持續集中精神,好動的孩子都是非常聰明的哦!

    對於4歲多的孩子,咱們做家長的要有一個比較科學的認識和分析。關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家長需要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對孩子的態度。有以下建議――

    1.要了解孩子注意力的特點:在幼兒期,孩子對某一事物的注意力能維持10分鐘左右就不錯了。孩子的注意力與興趣有關,他能夠專心做自己的事情,說明他的注意力的穩定性和永續性本身都沒有問題,關鍵是如何引導她的興趣和對老師的要求的理解。

    還要問問孩子,老師是否懲罰過他?或因為某些原因老師對他態度不好?這樣,孩子會把“上課”與消極情緒相聯絡,就可能造成孩子對老師和上課的反感,而出現那些問題。

    2.要保護孩子的自我意識:幼兒在3-5歲已經逐步建立起自我意識,這個時期也稱為兒童的“第一反抗期”。他能夠把自己和別人區別開來,並從鏡子中認識自己,這時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和願望,並渴望自己獨立做一些事情。所以,孩子的反抗是表面現象,實質是孩子有了自己的主張,這是一個成長的訊號,應該是被肯定和被保護的,也說明他是有自己的個性的。應多問一問孩子自己的想法,讓他說出來,而不是隻要求他“聽老師的話。”

    3.要重視經常與孩子對話:孩子的反抗心理,也常常是因為不願按照老師和家長的命令做事;這不是孩子的錯,而往往是因為缺乏師生、親子的溝通。4歲的孩子本來理解能力有限,他的行為和目標往往與成人有巨大差異,他生活在自己的童真世界中;而成人的“入侵”,往往“破壞”了孩子美好的內心世界。如果家長和老師能夠經常耐心與孩子對話,並引導孩子具體做些應該做的事情,這樣孩子就可逐漸理解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並順理成章地按照成人的安排做事。與幼兒的對話,不應該只是空洞的語言,而應該透過遊戲、角色扮演、講故事等,幼兒容易理解的、形象思維的方式來進行。

    例如:讓您的孩子扮演老師,家長扮演學生,讓孩子說學生應怎樣做;然後,可以家長和孩子互相交換角色……反覆做這樣的角色扮演,孩子就可以逐漸明白,在幼兒園應按照老師的要求做事。還有同樣內容的遊戲、講故事,應儘量讓孩子參與,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他就會加強理解,並學會對別人的要求做出正確的反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圖靈獎得主大衛帕特森稱「3到5年後,RISC-V晶片將無處不在」,這將帶來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