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野武將

    這故事出自《大唐新語》。我先講一下這個故事,然後簡單分析一下,最後給大家出一道思考題。

    1

    簡單說就是唐太宗看好侯君集,就讓李靖教他兵法。李靖教一教,就看出侯君集心術不正,就不肯把真本事交給他。那侯君集也感覺到了,就去唐太宗那裡告狀,“說李靖藏著掖著,精華都不肯交給我,肯定是要留著自己造反。”唐太宗找來李靖——我讓你教他,你怎麼不好好教呀。李靖就說了,這個侯君集,才是真的要造反。為什麼呢?我教他的,是和外敵打仗、保衛國家的本事;他不肯好好好好學,一定要把我其他的謀略都學去。這樣的人,你說,他是想幹什麼?最後,果然如李靖所說,侯君集就造反了。

    所以這個故事是要說明,李靖看人水平很高;侯君集還是小年輕的時候,一搭脈,就知道他以後要做壞事。所以《大唐新語》把這個故事歸為“知微”,就是見微知著,有先見之明。

    2

    這裡我反覆強調的是,這是個故事。

    整個《大唐新語》記載了很多八卦掌故,虛虛實實實實虛虛的。有點像今天坊間的娛樂八卦,不可全信,但又很有資訊量;而且,古人對待這些故事的態度還要嚴肅得多,是真的要補正史之不足的。那我們要怎麼看待這樣的故事呢?陳寅恪說,它們“有通性之真實”。

    換句話說,侯君集到底有沒有跟李靖學習過?李靖一開始到底有沒有看出侯君集要造反?這種事情,如果沒有其他史料佐證,就很難講清楚了。

    3

    真正有趣的是故事背後的觀念。尤其是唐人對兵法、謀略的理解。

    首先,故事中,兵法、謀略可以分為兩個層次,表面是我們說的陽謀,就是行軍打仗的基本道理,就是故事中李靖交給侯君集的部分,可以攤開來講。深層的,就是我們說的陰謀了,就是李靖不肯教的部分;用故事中侯君集的話說,就是“隱微之際,輒不以示臣”。

    繼而,故事認為,普通人即使學了陽謀,自己也悟不出謀略的精華;侯君集到最後也不懂那些隱微的謀略,所以他造反失敗了。要學這些真的陰謀,就要有高人點撥,親自指導。所以,侯君集急吼吼的事情,正是要李靖把精華的部分傳授給他。

    最後,這個故事還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思考題:

    假如兵法的隱微處有一種神奇的秘笈,一旦掌握以後,就可以無往不利;即使用來造反,也沒人能阻擋他。這樣的話,以下兩個人物中,誰更危險呢?

    (A) 李靖——因為他已經掌握了這種秘笈,還不知道和別人分享;

    (B) 侯君集——因為他試圖掌握這種秘笈,別人不教他他還惱了。

    如果你是唐太宗的話,你是怎麼想的呢?

  • 2 # 漁耕樵讀

    李靖說侯君集要謀反在《大唐新語》中有記載,侯君集其實在最早的時候不學無術,史書記載:“君集自行伍,素無學術”。人品也不怎麼好,《資治通鑑》上記載在查抄侯君集家的時候得到兩個美人,自幼食人奶,而不吃飯。“籍沒其家,得二美人,自幼飲人乳而不食”,這簡直就是不食人間煙火了,侯君集養這樣的人,可見其生活的奢華。

    李世民也知道侯君集是什麼樣的人,侯君集畢竟是秦王府舊人,而且在玄武門之變中立過大功,李世民想要重用他,還是希望他學點東西的。李世民就讓他跟著李靖學習兵法,沒想到學兵法學出了兩個人有謀反之心。

    侯君集向李世民上書說,李靖在傳授他兵法的時候,每到精要之處都搪塞過去。所以他誣告李靖要謀反,李世民當然明白侯君集的小心思,就是對李靖不滿。所以史書記載:“上讓李靖”意思就是責備李靖,一個“讓”字就可以看出李世民根本沒有怒也沒有怪罪,他非常明白兩個人心思,侯君集對李靖不滿,李靖因為不喜歡侯君集而不願意教他。

    以侯君集這種驕傲自大,“性矯飾,好矜誇”的性格和李靖的隱忍的性格完全是兩個極端。所以李靖和侯君集不和是必然的,而李靖在為自己申辯的時候說道:“如今天下已定,對於安撫諸夷,我傳授他的兵法已經足夠了,但是他還想學習更多,他才是有不臣之心。”這當然也是胡扯,也就是李靖不想教侯君集的藉口。

    不過李靖說侯君集要謀反並非空穴來風,他在一件小事中就看出了端倪,在一次朝會後,大臣們回到尚書省,按規矩官員到了尚書省門前要下馬的,但是侯君集到裡面才下馬。李靖就對人說侯君集有謀反之心,實際上說侯君集有謀反之心的不止一個,江夏王李道宗也曾說過:“君集志大而智小,自負微功,恥於房玄齡,李靖之下,雖為吏部尚書,未滿其志,以臣觀之,必將為亂。”

    侯君集這人驕傲自大,自負勇武,貪婪成性與很多朝臣都不和。在攻打高昌的時候,他把高昌的財寶據為己有,上行下效,士卒當然也大肆劫掠。班師回朝後,被逮捕下獄,但是李世民念其有功,並未責備於他。所以又把他放了。但是這個時候侯君集已經開始打算謀反了,張亮被外放洛陽都督,侯君集便蠱惑他謀反。

    侯君集對張亮說:“你怎麼會受到排擠呢?”張亮回到道:“被朝廷任命到地方為官,就是受到排擠嗎?”侯君集又勸張亮謀反,說道如果張亮謀反,那他一定響應,張亮估計想抽這個自大狂兩耳巴子的心思都有了。所以張亮回頭就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說道他只告訴了你一個人,如果他抵死不承認,我也拿他沒轍,他到時候還會懷恨於你,所以也就沒管他。

    不過後來,廢太子李承乾拉攏侯君集準備謀反,但是事情敗露,李世民最終還是殺掉了侯君集。

    所以李靖說侯君集謀反,有他與侯君集不和的因素,也有侯君集確實有不臣之心的舉動。侯君集志大才疏,在玩權謀方面完全和李世民不是一個級別,還想著謀反,終究還是害了自己。

  • 3 # 中孚鑑

    侯君集是唐朝的將軍,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因為功勞被封陳國公。開始的時候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並且後來極力勸諫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來侯君集因為太子李承乾謀反事被處死。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後,沒多久就登基為帝,封侯君集潞國公,後來又封侯君集為兵部尚書,參於朝廷大事。之後李世民決定討伐吐谷渾,就命李靖為行軍總管,候君集他的副手。

    之後侯君集就隨李靖討伐突厥,後又領大軍徵高昌國,因此侯君集也算是戰功赫赫,所以就開始居功自傲,又在討伐高昌國時私自取得寶物,所以侯君集就被囚禁,侯君集也心生怨恨。

    雖然如此,李世民對侯君集的態度還是和以前一樣,並且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侯君集位列第十七位。

    曾經李世民對侯君集抱有很大的希望,因為隨李世民打天下的名將有的已經老了,所以他希望侯君集能接班,於是就讓侯君集向李靖學習兵法。

    但是後來侯君集卻誣陷李靖,說李靖只教一些普通的戰法兵法,侯君集想學更多的,但是李靖卻不教他,李世民聽後就來問李靖。

    李靖說教侯君集的戰法已經可以讓他保家衛國了,侯君集還不知足,難道他想打天下嗎?所以李靖就告訴李世民,將軍侯君集必反。

    果然,後來太子李承乾因為覺得不受李世民喜愛,擔心自己被廢,所以就拉攏侯君集,而侯君集也覺得太子李承乾能力不大,所以就想利用太子,勸李承乾謀反。之後就開始策劃謀反之事。

    但是後來事情洩露,李世民本來想著侯君集有大功於朝廷,不想處死侯君集,但是朝廷大臣建議處死侯君集,最終侯君集被處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歡樂頌3》一個道德綁架一個精明算計,何憫鴻餘初暉誰更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