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敷衍了史

    陳炯明是秀才出身,他能夠走到那一步其實挺出乎人的意料。

    那個時候能以一介秀才而走到陳炯明這一步的可以說微乎其微,另外一個更有名的則是吳佩孚。

    吳佩孚雖然也是秀才,可他卻有著和陳炯明完全不一樣的人生經歷,他早在1898年就已經投身行伍,後來也入讀過武備學堂,這在當時也算是正兒八經的軍校生了。

    可是,陳炯明呢?

    清朝在1905年取消了科舉之後,陳炯明這個秀才頓時沒了出路,所以就在1906年考入了廣東法政學堂。

    當時的法政學堂實則是清朝為了培養“新政”人才而設,所以,陳炯明歸根究底也還是一介書生。

    他從法政學堂畢業之後也進入了廣東諮議局,仍然和“行伍”這兩個字沾不上邊,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議員。

    然而到了1911年,廣東響應了武昌之事以後,陳炯明就突然被推為了廣東副都督,不久之後又成為代都督。

    這也就是說,從1909年成為諮議局議員到1911年成為代都督,他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積累。

    只這一點,陳炯明的能力就不得不讓人佩服。

    陳炯明這人唯一不好的一點就是太過重利並且自私,這是他後來之所以會落個失敗下場的原因之一。

    為了成為廣東都督,陳炯明極力討好袁宮保和梁士詒,1913年袁就罷免了胡漢民而讓陳炯明接任了廣東都督。

    可是沒過多久,孫先生討袁,陳炯明一見有利可圖,立馬就站到了袁的對立面。

    然而,卻落了一場空。

    他後來為了能夠再一次爬起來,選擇了向孫先生低頭,孫先生這才任命他為“援閩”粵軍總司令。

    也正是這一次任命,讓陳炯明迅速地爬了起來。

    但是爬起來之後的陳炯明對孫先生卻沒有好臉色,開始處處和孫先生作對,甚至試圖阻止孫先生返回廣東。

    為什麼?

    陳炯明其實就是想一人獨佔一省,當他的土皇帝,他之所以一直在推動聯省自治也是出於這個目的。

    這就是當時多數軍閥心中的想法,各家自掃門前雪,各斂自家財。

    陳炯明手裡的人手越來越多,他的這個目的就越快地暴露在眾人面前,也就更難容得下孫先生。

    於是,這才有了1922年的“六一六”事件,孫先生險些命喪他手。

    陳炯明曾經說過他和孫先生無法共事的原因,一是孫先生走得太快,他跟不上;而是先生輕身可以亡命,他卻不能亡命。

    為什麼不能?

    因為當時的陳炯明控扼一省,將一省之地視為他的家業,他不願意舍下這份家業,更不願意和別人分享。

    不過,陳炯明到底還是守不住這份家業,他自己也在東征軍的手上一敗塗地。

    孫先生一生有三個宿敵,一個是袁宮保,一個黃克公,最後一個就是陳炯明。

    由此也可見,陳炯明此人能力確實不低。

    拋開立場和對錯不談,在當時的環境之下,陳炯明能以一介秀才之身走到那一步,確實已經難能可貴。

    他的失敗,只能說是他走錯了方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聯儲加息風暴帶來危害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