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I7的超執行緒技術是把一個物理核心在軟體層變成兩個邏輯處理器,使得在某些情況能下充分調動處理器的閒置資源,並行處理更多的資料。由於物理核心數量沒變,超執行緒所帶來的效能肯定達不到兩倍,但是透過這項技術可以以相當少的代價(電晶體數量,核心面積,發熱功耗)來獲得明顯的多執行緒效能提升。現在已經被廣泛應用到英特爾I7、I9和AMD銳龍等處理器上。
超執行緒技術既然能更充分的調動CPU資源,帶來更高的效能,那樣當然也會帶來更大的功耗和溫度,拿I7 8700K和I5 8600K來說,兩者儘管都是6核CPU,頻率相差不大,而且tdp都是95W,但是8700K多出來的6個執行緒在滿負荷執行時比8600K溫度普遍高出10度以上,這也是為什麼購買8700K的使用者一般最好搭配更好的散熱器,而且8600K的5G超頻成功率普遍比8700K高,這主要就是超執行緒技術帶來的影響。
使用者在主機板BIOS裡就可以開關超執行緒技術,實測在同樣的散熱環境下,8700K關閉超執行緒技術後滿載執行最多能降低大約8-10度的溫度,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必須是6核滿載執行的情況下,因為日常使用下8700K的使用率是很低的,很難充分調動所有執行緒的效能,所以一般使用情況下,哪怕是玩遊戲,關不關超執行緒對CPU溫度影響是很小的。
I7的超執行緒技術主要用在3D渲染、影片剪輯、虛擬機器等工作應用中,日常的話或許只能在4K影片、網路遊戲多開等方面發揮作用,因為由於程式設計的複雜性,日常軟體和絕大部分遊戲對CPU頻率更加敏感,能最佳化到4核就不錯了,6核12執行緒發揮出的效能很有限。
所以如果不是做對CPU多執行緒要求高的應用,I7透過關閉超執行緒的降溫效果其實很有限,功耗也不會降多少,恐怕還不如直接降低CPU頻率來的效果好。這種情況下似乎更適合選擇I5 8600K這樣不帶超執行緒技術的處理器,效能夠用價格更低,單核效率還可以拔的更高。
酷睿I7的超執行緒技術是把一個物理核心在軟體層變成兩個邏輯處理器,使得在某些情況能下充分調動處理器的閒置資源,並行處理更多的資料。由於物理核心數量沒變,超執行緒所帶來的效能肯定達不到兩倍,但是透過這項技術可以以相當少的代價(電晶體數量,核心面積,發熱功耗)來獲得明顯的多執行緒效能提升。現在已經被廣泛應用到英特爾I7、I9和AMD銳龍等處理器上。
超執行緒技術既然能更充分的調動CPU資源,帶來更高的效能,那樣當然也會帶來更大的功耗和溫度,拿I7 8700K和I5 8600K來說,兩者儘管都是6核CPU,頻率相差不大,而且tdp都是95W,但是8700K多出來的6個執行緒在滿負荷執行時比8600K溫度普遍高出10度以上,這也是為什麼購買8700K的使用者一般最好搭配更好的散熱器,而且8600K的5G超頻成功率普遍比8700K高,這主要就是超執行緒技術帶來的影響。
使用者在主機板BIOS裡就可以開關超執行緒技術,實測在同樣的散熱環境下,8700K關閉超執行緒技術後滿載執行最多能降低大約8-10度的溫度,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必須是6核滿載執行的情況下,因為日常使用下8700K的使用率是很低的,很難充分調動所有執行緒的效能,所以一般使用情況下,哪怕是玩遊戲,關不關超執行緒對CPU溫度影響是很小的。
I7的超執行緒技術主要用在3D渲染、影片剪輯、虛擬機器等工作應用中,日常的話或許只能在4K影片、網路遊戲多開等方面發揮作用,因為由於程式設計的複雜性,日常軟體和絕大部分遊戲對CPU頻率更加敏感,能最佳化到4核就不錯了,6核12執行緒發揮出的效能很有限。
所以如果不是做對CPU多執行緒要求高的應用,I7透過關閉超執行緒的降溫效果其實很有限,功耗也不會降多少,恐怕還不如直接降低CPU頻率來的效果好。這種情況下似乎更適合選擇I5 8600K這樣不帶超執行緒技術的處理器,效能夠用價格更低,單核效率還可以拔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