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第一軍情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自從清朝頒佈剃髮令之後,滿大街都是晃人眼球的大辮子,為此催生了一個新的職業-剃頭匠。他們通常擔著剃頭的擔子,裝上剃刀,毛巾臉盆板凳等物,帶上一個小火盆,上面放上一壺水,然後走街串巷,遇到有人剃頭,就擺好傢伙什,讓客人坐好,燒好熱水,先熱敷,讓客人面部放鬆,再動刀修面。這樣的人在老北京城被叫做剃頭擔子。

    據說手藝高超的人,修面只需要刷刷幾刀,刀刀下去鬍子全部刮的乾乾淨淨,腦門兒上的鬢角也弄的非常利索,總之是寒芒一閃,刀過如風,客人還沒怎麼感覺,已經面目煥然一新了。

    然後再打散辮子,為客人洗頭,抹上頭油,重新打辮子,這要求辮子光亮,扎的要緊緻,有些有錢人還要求加個鐵絲兒讓辮子翹起來,稱作“蛇蠍鉤”,此外還附送掏耳朵的服務。如果客人要趕時間的話或者特別要求,就只修面不洗頭。

    按照滿清早期的規矩,成年男子們都要剃髮成正宗的滿式“金錢鼠尾”形狀,也就是整個腦袋上的頭髮只留一小撮銅錢大的地方,結成老鼠尾巴一樣的一根小辮子。但到了後期,人們不再對政治要求恐懼,慢慢發展成陰陽頭的髮型。

    但是無論剃髮多少,總是要剃的,剃過光頭的人都知道,頭髮這東西長起來是非常快的,但古人條件有限,不允許他們像現代人一樣但凡有空就要在頭髮上花費精力,所以我們看老照片和一些資料,就會發現很多清朝人腦後一個大辮子,前半頭都是亂糟糟的短髮,因為沒錢沒時間啊,飯都吃不飽,誰還顧得上理髮啊。

    因此剃頭,修面,刮鬍子這樣的服務反而成為了有錢人的享受,富貴人家更是在辮子上弄一些裝飾品,比如辮墜,辮穗等。到了民國時期,全國流行向西方看齊,剪辮子留短頭成為潮流。中國的剃頭匠們放下剃刀,拿起了剪刀,從此成為理髮師,專門從事三千煩惱絲的事兒,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1921年美國陸軍航空兵轟炸戰列艦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