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車友人

    無論年代多久遠無論歷史多漫長那些民族英雄激起的浪花朵朵永遠烙印在人民的記憶裡,民族英雄岳飛詩是岳飛當時抗金的真情實感表達了岳飛內心激情和壯志。如果沒有這樣情感,是不會寫出《滿江紅,怒髮衝冠》這種蓋世作品,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如果有人置疑就是別有用心。

  • 2 # 渤海梵夫

    因為有槓精和文化漢奸,必然有人質疑岳飛啊!

    上世紀50年代,先後有幾位學者,對《滿江紅》的作者,提出質疑,認為不是岳飛,而是明朝人的偽作。

    有人甚至直接說,這首流傳上千年,充滿愛國激情的佳作,作者是明代中期的名將、詩人王越。

    學術界有質疑的聲音,很正常。但是,提出反對意見,應該有足夠的依據。

    毫無道理的,或者牽強附會的,隨意質疑別人,通常都是槓精所為。

    中國文學界,歷來不缺少槓精,多數學者對此都習以為常。

    因此,這種質疑的聲音,就如同偉人詩詞中提到的,四處碰壁的那幾只蒼蠅,發出幾聲淒厲的抽泣,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

    多數人,就當作聽了一段小笑話,一笑置之。

    近年來,西方反華勢力,為了打壓中國,開始對中國文化展開瘋狂的攻擊。

    他們採取各種手段,收買了一大批無良文人,充當他們文化侵略的走狗和馬前卒。

    這些文化漢奸,為了討好外國主子,罔顧史實,胡編濫造,為奸臣、昏君翻案,抹黑民族英雄。

    於是,在他們毫無廉恥的宣傳和炒作下,秦檜、李鴻章、楊廣等奸臣、昏君,一夜之間,都變成了忠臣和明君。

    岳飛、袁崇煥、鄭成功等民族英雄,都被不同程度的醜化。甚至,連雷鋒、邱少雲等學習榜樣、革命烈士,也受到他們侮辱。

    在這種形式下,認為岳飛不是《滿江紅》作者的聲音,又逐漸開始多了起來 。

    認為《滿江紅》是後人“偽作”者,主要提出了三方面質疑。

    只要有些歷史知識的人,都能看明白,這些質疑,純屬吹毛求疵,雞蛋裡頭挑骨頭。

    下面就針對這些質疑,逐一加以反駁:

    質疑1、來歷:

    這首詞,最早見於明嘉靖年間,徐階編寫的《嶽武穆遺文》。

    在此之前,從未見於宋、元文人的記載。突然出現在明朝中葉,質疑者認為來歷不明,深為可疑。

    另外,岳飛的孫子岳珂,平生富於收藏,精於鑑賞。

    他與父親嶽霖,收集岳飛遺稿不遺餘力。

    然而,他在嘉定三年,為《嶽王家集》作序,到端平元年,重刊此書,前後共經歷31年。

    卻未收錄這首詞,說明這首詞,可能不是岳飛所作。

    這個問題,很容易解釋。

    歷史上很多優秀作品,被湮沒多年,歷久始新的情況,不勝列舉。

    比如:唐代詩人韋莊所著《秦婦吟》,就堙沒了900年,但人們卻從未懷疑過它的真實性。

    至於岳珂的《嶽王家集》,未收錄它,很可能是收錄不全所致。

    要知道,岳飛被害時,家產文稿都被查封,很多被銷燬,他的家人們,很可能沒能得到這篇詞作。

    岳飛死後,秦檜及其餘黨,繼續把持朝政,殘酷的迫害岳飛的家人。

    至宋孝宗時,岳飛雖然得到平反。

    但他的作品,經過十幾年的不斷遺散,雖經嶽霖、岳珂兩代人的努力,也很難收集到岳飛全部的遺文。

    因此,《滿江紅》未被收錄,也是很正常的事。

    隨後,又歷經少數民族建立的元朝統治。岳飛的後代,始終受到打壓,直到明朝才逐漸改觀。

    而且,當前的歷史研究中,從明代材料內,發現宋人不曾記載的宋朝史實,是一個普遍現象。

    比如:從《永樂大典》殘本中,抄錄的宋時史料內容。

    也就是說,由於當時的特殊情況,《滿江紅》,很可能被岳飛的部下或親友,暫時藏匿起來,未能廣為流傳。

    而在明中葉,他們的後人,認為時機成熟,就拿出來,供大家欣賞、傳頌,不是很正常嗎?

    質疑2、賀蘭山:

    他們質疑“踏破賀蘭山闕”一句。“賀蘭山”在南宋時,屬於西夏,並非金國之地。

    而岳飛抗金,要直搗的“黃龍府”,是在現在的吉林省境內,與位於寧夏的賀蘭山,簡直是南轅北轍!

    在明代,北方韃靼人,常侵犯賀蘭山一帶。

    弘治十一年,明將王越,曾在此打了個勝仗。

    若說王越“踏破賀蘭山闕”,好像倒是順理成章的事。

    這一點,令文化漢奸們,非常興奮。他們想以此證明,這首詞,是明人所作。

    這個質疑,很容易解釋:

    西夏與北宋之間,屢有戰事發生,真宗、仁宗時,向西夏賄賂求和,才換來暫時的安寧。

    岳飛對這段歷史當然很熟悉,因此便在《滿江紅》一詞中,以賀蘭山借指敵境。

    就如詞中寫“胡虜肉”、“匈奴血”,而不用“女真肉”、“金人血”一樣,都是中國文學中,慣用的比喻手法。

    比如:宋代范仲淹的詞作《漁家傲》中,有一句:

    “燕然未勒歸無計”。其中的燕然山,遠在蒙古境內。而范仲淹是在同西夏作戰,也沒去過燕然山。

    宋代辛棄疾,曾將長安比作汴京,陸游也將天山比作中原前線。

    總不能說,宋朝的詩人們,都犯了地理常識性的錯誤吧?

    而且,在中國有兩座賀蘭山。一座在今寧夏境內,一座在河北磁縣。

    磁縣境內的賀蘭山,比起甘肅的要小一些。由鵝卵石堆成,高約五丈左右,蜿蜒十餘華里。

    據說,宋代有位一位賀蘭道人,在此修煉,故取名為賀蘭山。

    因為,河北是岳家軍抗擊金兵的重要戰場。

    所以,很多學者認為,岳飛的《滿江紅》中,所寫的“賀蘭山缺”,很可能是指的這個地方。

    質疑3、風格:

    質疑者把《滿江紅》與《小重山》作比較。

    前者英風颯颯,豪氣干雲;後者卻低沉惆悵,徘徊宛轉。

    兩詞的風格完全不一致。他們因此認為,這兩首詞,不可能出自一人之手。

    巳知《小重山》,確是岳飛所作,則《滿江紅》無疑就是偽作了。

    這個質疑,就更加荒唐可笑了。

    由此可見,質疑者們,是多麼的孤陋寡聞,少見多怪。

    有一句話,形容他們正合適,就是“睹駱駝,言馬腫背也”。(看見駱駝,不認識,說馬背腫了。)

    首先,文學史上的作家,並非個個都是隻有一種風格。

    豪放派的大師:蘇軾、辛棄疾,也有婉約淸麗之作。

    比如:辛棄疾的那句著名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難道不是水平極高的婉約派詞作嗎?

    而且,岳飛的其他作品,都是洋溢著英雄氣概。

    比如,這首被公認為岳飛所作的《題新淦蕭寺壁》:

    “雄氣堂堂貫鬥牛,誓將直節報君仇。

    斬除頑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和《滿江紅》中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何其相似?

    絕不能因此斷定,寫了《小重山》的岳飛,就寫不出《滿江紅》來。

    平心而論,這首振奮人心、充滿愛國精神的絕佳詞作,其內容恰恰是岳飛赤膽忠心、以身報國的真實寫照。

    也只有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岳飛,才寫得出、也配得上這首“一詞壓兩宋”的絕妙好詞!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這首詞,必是岳飛的作品,無疑。

    不論那些跳樑小醜怎麼質疑,《滿江紅》都必將繼續傳誦下去,流芳百世。

    讓我們一起再來欣賞一下,岳飛的這首慷慨激昂,曾經激勵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祖國、為民族,英勇奮戰的壯麗詩篇吧:

    《滿江紅》.宋.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廣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欣賞完佳作,我想引用詩聖杜甫的一句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奉勸那些文化漢奸,不要再胡說八道,把精力用到正地方吧!

  • 3 # 梨花園主

    不論別人怎麼認為,我據史料介紹記載,始終堅定認為:《滿江紅、怒髮衝冠》是岳飛歷經百戰、親手寫做作品:該作品原本叫《滿江紅、與祝允哲述懷》,他是岳飛1133年的時候報國激情而發寫下的一首詞,並將它贈送給自己好友祝允哲;後隨著岳飛征戰彊場經歷延長,他又進行了刪改,使我們看到了這首讀來激情澎湃、充滿報國情懷《滿江紅、怒髮衝冠》。

    整首詞朗誦下來,使人感到洶湧澎湃,增添愛國情懷和無盡力量,激勵華人在保家衛國道路上生生不息,為國家強盛而奮鬥,使《滿江紅丶怒髮衝冠》得以傳揚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樂福重回森林狼,詹姆斯去火箭,森林狼和火箭前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