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學者唐不聞

    公元 75 年,屯兵在西域車師後部的漢將耿恭,因為凜冬將至,天山苦寒,派出了一名軍吏範羌,東歸到敦煌郡,請求給士兵運送一批冬衣禦寒。

    這個平淡無奇的決定,在幾個月後,將成就東漢史上最肝膽相照、義勇可鑑的一次拯救行動。

    車師國分為前後兩部,都離洛陽有數千裡之遙,態度則反復不定,時而被匈奴脅迫,時而又歸順漢朝。漢朝派關寵將軍作為己校尉,屯兵車師前部,而耿恭將軍作為戊校尉,屯兵在北面更遙遠一些的車師後部。

    很快,匈奴大軍就來圍攻耿恭的金蒲城,城中人少,只能堅守。耿恭令軍士用毒藥塗抹箭頭,一齊大喊:漢家神箭,中者不祥。紛紛將箭矢射出。匈奴中箭者傷口迅速潰爛,大驚,皆以為漢兵有神妙之術,暫時退去。

    耿恭于是領兵退守疏勒城,因為城旁有山澗水可以方便汲取。數月之後,匈奴再次進圍,斷耿恭水源,將疏勒城圍個水洩不通。漢兵飢渴難耐,不得已只好榨馬糞汁飲用,但始終無人言降。耿恭知匈奴將久圍不去,親自帶領士兵在城中挖井,直至深挖十幾丈,方有水泉湧出。汩汩溢出的清泉,宛如神賜,令唇乾欲裂的士兵從絕望裡重新看到了生機,被匈奴包圍的疏勒城中一時響起了許久沒有的歡呼聲。

    而另一面,屯兵前部柳中城的關寵將軍也因屢受匈奴圍困,不得已向洛陽發出了求救書信。

    司空第五倫認為不應該派兵營救。

    而司徒鮑昱義正言辭反駁道:當初派遣兩位將軍深入西域危難之地,如今緊急之時卻棄之不顧。外則縱容匈奴的暴虐,內則令忠義之臣寒心。兩位將軍領兵不過數十人,而匈奴圍困數月不能取勝,強弱之勢可謂分明。可令敦煌、酒泉太守發兵數千,擊匈奴於疲敝之時,迎兩位將軍光耀回國,以慰社稷之臣。

    于是酒泉太守段彭領命,徵發敦煌等幾郡的士兵前往西域,之所以從這幾郡,是因為敦煌等地是東漢的西疆,離疏勒城和柳中城最近,但儘管如此,一來一回可能也要四十日左右。

    在敦煌徵發士兵時,有一名軍吏神色比其他人更為焦急,他正是耿恭之前派來運送冬衣的範羌,聽說將軍被匈奴圍攻,恨不得馬上就前往支援解圍。

    公元 76 年正月,各郡兵馬齊聚柳中城,破敵大勝,斬首三千八百人,俘虜三千人,匈奴倉皇而逃。而此時,城中的關寵將軍已經死去,只接到了倖存的士兵。

    但漢朝的救兵到這裡也就不敢再往北了,越往北則越接近匈奴的主力,而且時值隆冬,天山北面暴雪數尺,難以行軍,很容易遭遇埋伏被襲。眾將一合計,決定就此班師回朝。

    此時,從隊伍中站出來範羌,言辭急切請求道:耿恭將軍現在疏勒城,近在咫尺,諸位將軍莫非要棄之不顧?

    眾將面面相覷,範羌見狀道:如此,請給我一些人馬,我自己前去接耿將軍回國。

    漢軍這才分兵兩千,由範羌領著,冒著大雪,繼續深入北地。

    且說耿恭和數十名麾下,繼續在疏勒城中堅守,自屯兵以來,已有半年之久,遠無朝廷之援,近有城陷之憂。幾十人在絕望中唯苦守而已,沒有人知道要守到何時,也沒有人知道能守到何時。匈奴時圍時撤,然而即使撤走,他們也已經沒有向任何地方移動的能力了。

    城中也漸漸缺糧少食,匈奴曾派使者招降,耿恭將使者殺死在城頭,所有人都知道大限早晚將至,說一點兒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投降,也是絕不可能的。

    這一日夜間,城外兵馬之聲又紛紛而起,從遠而近。城中漢兵不禁既驚又悲,彼此依靠著站上城牆準備赴死。

    卻聞城外軍中一人高呼道:我範羌也,大漢遣兵來迎耿將軍!

    城頭的士兵一愣,隨即立刻丟掉手中兵刃,發了瘋一般擁抱在一起,山呼萬歲。

    城門大開,兩撥漢軍紛紛相擁而泣,耿恭和範羌也相對,涕淚橫流。

    匈奴聞耿恭欲歸國,發兵來追。漢軍且戰且行,但終於因飢困多日,一路相繼有人不支,他們熬過了最困難的半年守城生涯,卻沒有熬過那一條長長的歸路。耿恭和麾下離開疏勒時,尚有二十六人,到玉門關正式進入漢界時,僅剩十三人,衣衫襤褸、形容枯槁,不成人形。

    大漢中郎將鄭眾親自為這十三人洗沐,改換衣冠,認為他們“單兵守孤城,卒全忠勇”。

    這是一次近兩千年前拯救大兵瑞恩式的壯舉,人稱“十三壯士歸玉門”。

  • 2 # 葦說歷史

    刀叔導讀:不為大漢恥!兩千年前的這次營救行動卻沒能拍成電影。

    在東漢歷史中,記載了東漢軍隊一次跨越數千裡、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軍的行動。這次軍事行動,後人所知甚少,但細細琢磨,能從中悟出漢朝氣質特有的雄健渾厚,並在歷史的長河中涓流至今,讓今天的華人,愈加珍惜一個“漢”字。

    整個故事的主人公叫耿恭,字伯宗,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耿弁之孫,耿廣之子,耿秉之堂弟,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之侄,東漢官員、將領。

    自西漢張騫出使西域以來,大漢王朝將此作為自己的核心利益來經營維護,屢屢與西域前霸主匈奴發生戰爭。漢軍神勇,匈奴不敵,尤其是著名的猛男陳湯斬殺北匈奴郅支單于併發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強音後,漢匈戰爭告一段落。但西漢覆亡後,匈奴捲土重來,西域各國也生出二心,蠢蠢欲動。東漢國力恢復後,重新經營西域,再斷匈奴右臂,復置西域都護府。

    公元74年,耿恭進入西域都護府。第二年,耿恭所率部隊征戰匈奴後要返回都護府大營,且戰且退。為了防止匈奴再次入侵,耿恭率領一支百人的部隊駐守金蒲城。他同在柳中城的關寵互為策應,牢牢的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交通要道。

    然而,就在東漢大軍都撤退後,匈奴竟然大舉反攻,整整兩萬人把耿恭所在的金蒲城團團圍住。

    耿恭讓百餘位守軍的弓箭上全部塗上毒藥,站在城頭就往下射。史書記載說是“虜中矢者,視創皆沸”,這景象確實嚇人。到了深夜,中了毒箭的匈奴士兵那是鬼哭狼嚎,耿恭有率領全部百餘位大漢將士前來劫營,可謂是把匈奴人嚇破了膽。匈奴頭領撐不住了,哀嘆說“漢兵神,真可畏也!”潰敗而去。

    雖然此次大勝,但耿恭心裡明白自己的部隊也損耗不少。如果匈奴再來進犯,根本沒辦法防守。他又把部隊帶到了疏勒城。果然,匈奴人又回來了,幾萬人輸給了百餘人,這口惡氣憋得不爽。

    匈奴人作為遊牧民族,攻城真的不擅長,屢次攻城都無功而返。於是,仗著人多,匈奴人圍城並切斷河流。漢朝守軍開始缺水,一度“笮馬糞汁而飲之”。

    漫長的圍城仍在繼續,過去的盟友車師人也叛變了,與匈奴一起攻城。幾個月過去了,城中“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把弓弩上用動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統統煮了吃了,戰士們一個個死去,但要塞仍然沒有陷落,倖存者寧死不降。

    匈奴人也精疲力竭了,使出招降一招,許諾讓耿恭當他們的白屋王,給他找美女當老婆。耿恭說:好啊,叫你們的使者來。匈奴使者來了,耿恭把他抓到城頭,一刀殺了,然後用火烤其肉。匈奴人見了,跪倒在地,一片哭聲。一千年之後,岳飛寫下慷慨激昂的《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即典出於此。

    耿恭這一舉動徹底惹惱了匈奴人,匈奴人開始瘋狂地攻城。城裡活著的人越來越少了。最後的希望就只能寄託在此前派遣到敦煌尋求援軍的部下範羌身上。

    就在耿恭在西域被圍困之際,在東漢洛陽,剛剛登基的漢章帝開始和群臣展開一場辯論:到底要不要派救兵?!

    朝堂上有一部分人反對派救兵,距離那麼遠等援兵趕到,耿恭等人早就死了。司徒鮑昱站出來,竭力請求派援兵,他面對皇帝和文武百官,說出了在歷史上有名的一段話,至今讀起來,仍蕩氣迴腸:

    “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大概意思就是說如果咱們不去救人,只會有兩個下場,一是長了匈奴人的氣焰,二是讓自己人太傷心。現在如果不去救人,如果匈奴再來打,誰還願意為您賣命?

    於是剛剛登基的漢章帝下令:啟動救援!公元75年冬天,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軍隊共計七千人,出發了。援軍中,就有耿恭部將範羌在內。

    公元76年正月,七千人的援軍趕到柳中城,打敗了西域藩國的聯軍,那個反覆無常的車師國又投降漢朝了,柳中城光復。但問題又來了,耿恭部所在的疏勒城和柳中城相隔天山,要不要去救援?當時在場的人又說撤了吧!只有耿恭的部下範羌站出來,堅決決定救援。

    剩下的幾個將領誰都不願意冒著天險繼續走下去,便分給範羌兩千名士兵給了他。然而,在這一段漢朝的史書中沒有記載他們是如何翻越雪山的。只是記載,他們在疏勒城勝利會師的一幕,“開門,共相持涕泣”。

    疏勒城的漢朝士兵能夠回家的只剩下26人。最後進入玉門關的,只剩下13人。

    史載,當時駐守玉門關的中郎將鄭眾,見到這13名勇士歸來,感動不已,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並給皇帝上疏為13勇士請功:

    “恭以單兵守孤城,當匈奴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百千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不為大漢恥!五個大字,至今令人動容。

    可悲的是如今這個小鮮肉橫行的時代,“十三將士歸玉門”尚未被拍成電影,這是我輩榮耀還是我族之恥?留給大家去評說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下一代反艦導彈有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