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昌鵬

    銜接及象徵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一共四句。如果對它們的內在聯絡不予以分析,這首詩的後兩句看起來就是狗尾續貂,因為它的前面兩句完全獨立、自足,可以視為一首優秀詩作。

    前面兩句側重寫草的榮枯,死去活來,強調其生命力,傳達哲理;後面兩句寫一場送別,也寫發生在大地上的無數次的生離死別。前後兩句連起來後,這首詩在意趣上才讓離別抵達“哀而不傷”的狀態,無論草的枯敗還是離別在詩中都是可釋然的,因為草可逢春,死而復生。這首詩飽含感情但又無傷痛感,詩作具有寬慰人心的力量。

    前面兩句和後面兩句,透過兩個“又”以及“草”的反覆出現,銜接在一起,渾然一體。草的反覆榮枯,具有景象化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年年冬天枯萎後被野火燒,年年春風又將草喚醒。第一個“又”專門用在“生”的前面,而不是用在“野火燒”前面,是對生命打擊的輕描淡寫,強調生命會一次次滿血復活。第二個“又”,表示不是第一次送別。“王孫”也不一定是指具體的人。“又”的意思既可以指一個人反覆離別歸來,離別了有再相見時;還可以指這世間無數前人送別之後的又一次送別。第二個“又”,對應草的反覆榮枯。而離愁別緒也像草一樣有根,一茬茬茂密地蓬勃著——這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間,朋友們在這片大地上相逢又告別、告別又相逢。

    這裡“萋萋”的草,是長在古道邊,從古到今的、見證了離別的草,它們一年年死而復生,是離別情緒的疊加,因而這首詩中的“草”是一個“離別”的新意象,而“楊柳”等則是常見的舊修辭。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這句話經常被讀者忽視,原因大約是很少有人重視其象徵意義。這條“古道”的抽象意義是人生之路,是從生到死的路,它遠不是表面意義上那條送別朋友的路。“荒城”,本身就有墳墓的意思。正因“古道”另有深意,所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才是妙句,它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舉重若輕、戛然而止的句子;正因“古道”另有深意,前寫的草榮枯,火中的毀滅、春風中的重生,這才落實到了人身上,避免了空泛地發感慨。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一首銜接巧妙,渾然一體;象徵意義豐富,直抵存在生死;有情有理,哀而不傷;思接千載,境界宏闊的好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哆啦A夢》動漫很成功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