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普大世界

    11光年外的新宜居星球,說的應該是Ross 128b了,這是一個至今仍然披著許多神秘面紗的行星。

    在室女座位置距離我們大約10.89光年的地方有一顆被稱為羅斯128的恆星(Ross 128),它是一顆質量較小的紅矮星,為美國天文學家法蘭克.艾爾.羅斯於1926年首次發現,也是距離太陽系第十二近的恆星,視星等大小為11.13,肉眼無法看見。這是因為羅斯128的質量非常小,僅有太陽的15%左右,其星體半徑也只有太陽的21%,釋放能量為太陽的0.036%,可見亮度也僅有太陽的0.35%,但是這顆恆星的年齡卻基本和太陽相等或更老一些,誕生約50億年左右。

    羅斯128的運動軌跡與銀心的距離一直在發生變化,範圍在8.22~10.49千秒差距之間,所以天文學家們認為這個恆星正在越來越靠近太陽,在7萬年之後其和我們太陽系的距離將只有7.79光年左右,另外它還有不定期的耀斑爆發現象。

    去年7月份,天文學家發現羅斯128周圍存在的一顆行星,並在11月份得到了較為詳細的資料,這顆行星編號為Ross128b,質量比地球略大,大約為地球的1.35倍左右,是距離太陽系第二近的位於主恆星宜居帶中的行星,其繞行軌道與主恆星羅斯128的距離要比太陽到地球的距離近20倍,計算發現它的地表輻照量比地球要高1.38倍,考慮到它的表面積比地球大一些,所以這顆行星的受光照程度和地球很相似,推測認為這顆行星上有大氣層,而且上面適宜的溫度很適合液態水的存在。

    由於距離主恆星特別近,Ross128b圍繞主恆星公轉一圈所需的時間為9.9個地球日左右,也就是說這個行星上的一年只有我們地球上的十天時間,而且由於距離主恆星太近,該行星很有可能被潮汐鎖定,這樣的話,這顆行星將只可以一面向著主恆星,另一面則永遠黑暗,如果這顆行星上有類似地球這樣的生態環境的話,那麼最好的宜居區將位於主恆星光照斜射度較大的地方。

    2017年5月12日,天文學家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對羅斯128進行射電觀測時發現了不同尋常的射電訊號,特徵與寬頻擬週期和非極化脈衝相似,觀測者認為訊號不是無線電干擾,科學家列出3種最可能的解釋是,與太陽耀斑類似、來自羅斯128範圍內其他不明物體,或來自高軌道衛星,其真正來源至今不明。

  • 2 # 火星一號

    上個月,天文學家透過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尋器(HARPS)找到了一顆距離地球11光年的潛在宜居行星——Ross 128 b,這是距離地球第二近的潛在宜居行星,僅次於與地球相距4.24光年的比鄰星b。既然是潛在的宜居行星,也就意味著我們仍然無法確定這顆系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那麼,為什麼說Ross 128 b是一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呢?

    由於地球上進化出了五彩繽紛的生命,這說明地球這樣的條件適宜生命的存在,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在宇宙中找到類似於地球的行星,那麼,找到生命的可能性也會更高,而Ross 128 b就是這麼一顆類似於地球的行星。根據分析,Ross 128 b是一顆類地行星,質量和半徑大約為地球的1.4倍和1.1倍,略大於地球。最為關鍵的是這顆行星與主恆星Ross 128的距離適中,它的公轉軌道可能位於宜居帶中,表面溫度與地球相類似,所以它的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甚至還有生命。此外,由於Ross 128是一顆質量不到太陽質量17%的紅矮星,所以位於宜居帶中的Ross 128 b十分靠近主恆星,軌道半徑僅為0.05天文單位,軌道週期不到10天。因此,Ross 128 b很有可能已經被潮汐鎖定,這不大利於生命的生存,因為這顆行星有一側始終是白天,另一側始終是黑夜,液態水存在的區域十分有限。

    Ross 128 b是否宜居的一大關鍵因素是大氣層,但目前天文學家還沒辦法確定這顆行星是否存在大氣層,這是因為角度的問題,導致我們在地球上觀測不到Ross 128 b的凌日現象。不過,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和歐洲極大望遠鏡將在不久後投入使用,屆時將能直接分析出Ross 128 b是否存在大氣層。

  • 3 # 星空天文

    首先要明確“宜居”是個什麼概念?“宜居”在天文學家眼中和在大眾眼中是不同的。一般人看來,“宜居”就是適宜生命生存,但在天文學家眼中,一個行星只要符合粗略的幾個條件,即可判定為“宜居”。這些條件包括:是否有大氣?是否位於宿主恆星的“宜居帶”——也就是理論上液態水能夠在行星表面維持的與恆星間的距離範圍?是否是岩石質地的行星?等等。一顆行星如果滿足這些條件,就會被列為“宜居”。事實上,在天文學家的嚴謹語系裡,“宜居行星”有個字首,是“潛在”,或“候選”。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當前我們的觀測技術還十分有限,我們只能粗略地對一顆行星的宜居程度進行判斷。事實上,一顆行星是否有生命,是否擁有適合生命繁衍的條件,還有許多因素,而且還要看這些因素之間,是否能夠互相支撐,建立起一個對生命來說友好的環境。

    打個比方,按照現在的“宜居”行星判定條件,火星、地球和金星都是宜居的。但火星和金星一個是荒涼的寒冷行星,一個是荒涼的酷熱行星,根本談不上宜居。原因在於,火星雖然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有大氣,也是岩石質的,但它因其體積、磁場等因素,使得它無法維持一個像地球那樣,對生命友好的環境。今天的火星顯然是不宜居的。金星也一樣,它的大氣比地球還要濃厚,體積和地球也差不多,但它卻因各種已知和未知的原因,陷入了不可逆轉的溫室效應,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地獄般的酷熱世界。顯然今天的金星也不是宜居的。

    所以在對系外行星的觀測中,我們無法根據有限的幾個引數,來判定它究竟是否有生命,只能說它“可能”宜居,可能有生命繁衍的條件。

    而在對太陽系行星的探測中,我們至今也沒有發現地外生命存在的證據。一方面是我們還沒有深入地進行探測,比如木衛二,有地下海洋,可能會有生命,但我們今天也還沒有能力潛入其水下,一探究竟。另一方面也因為我們確實也還沒有發現證據。

    所以雖然太空望遠鏡接連不斷地傳回資料,天文學家在這些資料中不斷地“發現”著“宜居”行星;而與此同時我們也只能說,是否有地外生命,仍然是個未知數。

  • 4 # 海哥觀世事

    如果11光年外存在宜居星球,該星球肯定沒有高階文明。因為如果有高階文明,他們肯定早就發射了星際電磁波,而星際電磁波是有規律的電磁訊號,如果發出應該早就被地球上各種各樣的“天眼”所接收到了。而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接收到任何來自太空的有規律的電磁波訊號。相對浩瀚的宇宙來說,這十一光年的距離實在很短,可以說是微不足道。所以,如果11光年外存在宜居星球,充其量也只是低端生命在上面生存,而不可能存在像地球人這樣的高階生命。相信隨著地球科技特別是天文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不久的將來,人類一定能夠探明11光年外的那顆星球到底宜不宜居,上面究竟有沒有生物存在?哪怕是低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子生病動不動就打點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