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被很多後世學家稱為“千古一帝”,這主要是他開疆拓土,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樣都是當代的雄主。不過康熙繼位之初天下可不算穩定,和唐太宗不同的是,康熙皇帝八歲登基時還是個孩子,雖然經過多爾袞和父親順治的治理,但滿族剛入關的動盪局勢也並沒有因此減輕多少。
滿清入關之初,因為明朝的勢力還在南方,西川有大西國,各地反清勢力的崛起,事實上清朝一開始的國庫就註定入不敷出了。尤其是清入關以來一直就很嚴峻的圈地行動,導致了大臣斂財,國庫沒錢之餘還得死擠爛擠出一點資金來平叛和維持生活。到了康熙初年,國庫的問題就更加嚴重了,若不是孝莊太后和大臣索尼盡力維持,僅憑康熙一個八歲的孩子,能不能坐穩皇位還是個未知數呢。
在康熙帝智擒鰲拜後終於正式親政,執政之初康熙是很清楚國庫問題的嚴重性的。尤其是廢除三藩之後天下民力疲敝,可在東南還有臺灣,東北還有沙俄,西北還有準葛爾,用錢的地方還有很多,特別是那條千百年來老是氾濫的黃河,一次氾濫的損失就是上千萬兩的銀子。
康熙下令廢除圈地和修建漕運,收回臺灣之後也開始和日本等海外國家建立起了貿易往來。
圈地一廢,清初以來一向被大臣控制的土地大部分都回到了國家的手裡,國家出資開墾荒地,並以免稅來吸引流民和無家可歸的群眾,修建漕運有利於南北的貨物流通和糧食的運輸。康熙以靳輔和陳璜治理黃河,終於使得黃河從“災難河”正式成為了“母親河”,並且開墾出了千里膏沃良田,開放通商又使得大量白銀流入了國庫。糧食多了物價就穩,物價穩了交稅就多,大清的錢袋子是越來越飽滿了。
康熙早年雖然節儉,可也架不住底下人的浪費,到了康熙晚年,不知道是不是皇帝做得太久了,康熙也感到了疲憊,到了康熙四十九年,吏治腐敗已經是前所未有的嚴重。當時甚至連管理國庫的戶部官員都開始貪汙,金額明面上達到了六十四萬兩,牽涉到一百多個官員,而康熙也無力再處理如此複雜嚴重的事務,只能把首犯革職,其他從犯限期還款就行了。
不得不說康熙帝還真不像李世民,要說像倒是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樣,都是開創盛世後又一手摧毀了這個盛世,李隆基有逃荒經歷,康熙帝也有奪嫡之亂。《雍正王朝》裡所說康熙晚年國庫只餘下七百萬兩似乎也不完全是小說家言。
不過幸運的是,唐玄宗有李亨和郭子儀,大唐才不至於就此滅亡,而康熙帝也有一個勤政的好孩子雍正以及大臣張廷玉,大清能在乾隆朝重現盛世並再延續了兩百多年,四爺可謂是勞苦功高啊!
康熙皇帝被很多後世學家稱為“千古一帝”,這主要是他開疆拓土,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樣都是當代的雄主。不過康熙繼位之初天下可不算穩定,和唐太宗不同的是,康熙皇帝八歲登基時還是個孩子,雖然經過多爾袞和父親順治的治理,但滿族剛入關的動盪局勢也並沒有因此減輕多少。
入關之初的局勢滿清入關之初,因為明朝的勢力還在南方,西川有大西國,各地反清勢力的崛起,事實上清朝一開始的國庫就註定入不敷出了。尤其是清入關以來一直就很嚴峻的圈地行動,導致了大臣斂財,國庫沒錢之餘還得死擠爛擠出一點資金來平叛和維持生活。到了康熙初年,國庫的問題就更加嚴重了,若不是孝莊太后和大臣索尼盡力維持,僅憑康熙一個八歲的孩子,能不能坐穩皇位還是個未知數呢。
奪權之後勵精圖治在康熙帝智擒鰲拜後終於正式親政,執政之初康熙是很清楚國庫問題的嚴重性的。尤其是廢除三藩之後天下民力疲敝,可在東南還有臺灣,東北還有沙俄,西北還有準葛爾,用錢的地方還有很多,特別是那條千百年來老是氾濫的黃河,一次氾濫的損失就是上千萬兩的銀子。
錢是好東西康熙下令廢除圈地和修建漕運,收回臺灣之後也開始和日本等海外國家建立起了貿易往來。
圈地一廢,清初以來一向被大臣控制的土地大部分都回到了國家的手裡,國家出資開墾荒地,並以免稅來吸引流民和無家可歸的群眾,修建漕運有利於南北的貨物流通和糧食的運輸。康熙以靳輔和陳璜治理黃河,終於使得黃河從“災難河”正式成為了“母親河”,並且開墾出了千里膏沃良田,開放通商又使得大量白銀流入了國庫。糧食多了物價就穩,物價穩了交稅就多,大清的錢袋子是越來越飽滿了。
飽暖思淫慾康熙早年雖然節儉,可也架不住底下人的浪費,到了康熙晚年,不知道是不是皇帝做得太久了,康熙也感到了疲憊,到了康熙四十九年,吏治腐敗已經是前所未有的嚴重。當時甚至連管理國庫的戶部官員都開始貪汙,金額明面上達到了六十四萬兩,牽涉到一百多個官員,而康熙也無力再處理如此複雜嚴重的事務,只能把首犯革職,其他從犯限期還款就行了。
早年的盛世,晚年的衰弱不得不說康熙帝還真不像李世民,要說像倒是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樣,都是開創盛世後又一手摧毀了這個盛世,李隆基有逃荒經歷,康熙帝也有奪嫡之亂。《雍正王朝》裡所說康熙晚年國庫只餘下七百萬兩似乎也不完全是小說家言。
不過幸運的是,唐玄宗有李亨和郭子儀,大唐才不至於就此滅亡,而康熙帝也有一個勤政的好孩子雍正以及大臣張廷玉,大清能在乾隆朝重現盛世並再延續了兩百多年,四爺可謂是勞苦功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