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自出家以還,便曾經計劃往天竺學習佛法,跟從戒賢大師學習,以及參觀佛法,但多次都未成事。由於等不到唐朝出國的過所(護照),一直沒法出國,公元627年,唐玄奘終於由長安出發隻身前往天竺,經過高昌得鞠文泰禮重,沿著西域過帕米爾高原前往,歷經艱難險阻後到達天竺。在天竺的十多年間,玄奘跟隨過許多有名的僧人,他停留過的寺宇包括當時有名的佛教學習中心那爛陀寺,他向該寺的主持,印度佛學權威戒賢法師學習佛經。及後,玄奘更加徒步考察了整個南亞次大陸,昔有真唯識量重,在曲女城佛法講座中,十八天內,無人能難倒他,名揚全天竺,分別被當地大乘教徒譽為“大乘天”和小乘教徒譽為“解脫天””。在貞觀十三年,他在那蘭陀寺代戒賢大師講授《攝大乘論》和《唯識抉擇論》。643年,他啟程回國,並將當地的約657部佛經帶回中土。646年,回到長安,受到了唐太宗的熱情接待。(據後世分析,唐太宗熱情接待玄奘是為了獲取西域的情報,因為當時唐正準備對西突厥用兵).652年(永徽三年),玄奘在長安城內慈恩寺的西院築五層塔,即慈恩寺塔 (故稱),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貯藏自天竺攜來的經像。1962年,寺內建立了玄奘紀念館。故大雁塔成為了玄奘西行求法、歸國譯經的紀念建築物。 回到中土後,在唐太宗的支援下,在長安設立了國立翻譯院,參與的學生與人員來自亞洲東部各地。他花了十多年時間在今西安北部約150公里的銅川市玉華宮內將約1,330卷經文譯成漢語。玄奘本身最感興趣的是“唯識”這一部份。這些佛經之後再傳往南韓和日本。玄奘因著自己的見解以及翻譯與註解經文的努力而創始了法相宗。雖然,這一宗派沒有持續很久,但是他的許多學說卻深深的影響了其他較為成功的宗派。由玄奘法師口述而成的《大唐西域記》,堪稱中國歷史上的經典遊記。因為印度歷史紀錄的缺乏,這本珍貴的遊記也是研究印度歷史不可缺少的文獻。玄奘於664年去世,最初葬於白鹿原雲經寺;669年,改葬於少陵原(又稱鳳棲原),建有舍利塔,併為此在這裡建立興教西遊記名著《西遊記》這部小說中描繪的唐僧(唐三藏),雖然近似作者基於玄奘法師的聯想所刻意取角,但基本上仍屬於個別建立的故事與人物角色,不應因此誤解為史實或歸類為歷史小說。其中著名的孫悟空、豬八戒(悟能)和沙悟淨,及西遊除魔降妖生動活潑的豐富情節,明顯並非記述玄奘遊歷天竺的故事,而另有其獨特而廣泛的人文意義與哲學、藝術與社會價值。佛教對《西遊記》這部書,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近代的禪宗高僧虛雲大師,指斥《西遊記》是道教徒寫了來詆譭佛教的;而也有人認為,《西遊記》其實隱諱地記錄了修行的過程,若不懂佛教文化,則寫不出這部書。
玄奘自出家以還,便曾經計劃往天竺學習佛法,跟從戒賢大師學習,以及參觀佛法,但多次都未成事。由於等不到唐朝出國的過所(護照),一直沒法出國,公元627年,唐玄奘終於由長安出發隻身前往天竺,經過高昌得鞠文泰禮重,沿著西域過帕米爾高原前往,歷經艱難險阻後到達天竺。在天竺的十多年間,玄奘跟隨過許多有名的僧人,他停留過的寺宇包括當時有名的佛教學習中心那爛陀寺,他向該寺的主持,印度佛學權威戒賢法師學習佛經。及後,玄奘更加徒步考察了整個南亞次大陸,昔有真唯識量重,在曲女城佛法講座中,十八天內,無人能難倒他,名揚全天竺,分別被當地大乘教徒譽為“大乘天”和小乘教徒譽為“解脫天””。在貞觀十三年,他在那蘭陀寺代戒賢大師講授《攝大乘論》和《唯識抉擇論》。643年,他啟程回國,並將當地的約657部佛經帶回中土。646年,回到長安,受到了唐太宗的熱情接待。(據後世分析,唐太宗熱情接待玄奘是為了獲取西域的情報,因為當時唐正準備對西突厥用兵).652年(永徽三年),玄奘在長安城內慈恩寺的西院築五層塔,即慈恩寺塔 (故稱),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貯藏自天竺攜來的經像。1962年,寺內建立了玄奘紀念館。故大雁塔成為了玄奘西行求法、歸國譯經的紀念建築物。 回到中土後,在唐太宗的支援下,在長安設立了國立翻譯院,參與的學生與人員來自亞洲東部各地。他花了十多年時間在今西安北部約150公里的銅川市玉華宮內將約1,330卷經文譯成漢語。玄奘本身最感興趣的是“唯識”這一部份。這些佛經之後再傳往南韓和日本。玄奘因著自己的見解以及翻譯與註解經文的努力而創始了法相宗。雖然,這一宗派沒有持續很久,但是他的許多學說卻深深的影響了其他較為成功的宗派。由玄奘法師口述而成的《大唐西域記》,堪稱中國歷史上的經典遊記。因為印度歷史紀錄的缺乏,這本珍貴的遊記也是研究印度歷史不可缺少的文獻。玄奘於664年去世,最初葬於白鹿原雲經寺;669年,改葬於少陵原(又稱鳳棲原),建有舍利塔,併為此在這裡建立興教西遊記名著《西遊記》這部小說中描繪的唐僧(唐三藏),雖然近似作者基於玄奘法師的聯想所刻意取角,但基本上仍屬於個別建立的故事與人物角色,不應因此誤解為史實或歸類為歷史小說。其中著名的孫悟空、豬八戒(悟能)和沙悟淨,及西遊除魔降妖生動活潑的豐富情節,明顯並非記述玄奘遊歷天竺的故事,而另有其獨特而廣泛的人文意義與哲學、藝術與社會價值。佛教對《西遊記》這部書,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近代的禪宗高僧虛雲大師,指斥《西遊記》是道教徒寫了來詆譭佛教的;而也有人認為,《西遊記》其實隱諱地記錄了修行的過程,若不懂佛教文化,則寫不出這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