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鶴凌空

    題主的孩子說,他“不喜歡可愛的東西”。這樣的心理狀態,要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一般不而言,“可愛的東西”,可以引導孩子心理、情感的正向發展。可當一個孩子不喜歡可愛的東西的時候,就表明孩子的心理、情感是負面的,灰暗的,甚至是陰暗的!

    孩子在學校裡,可能受到過老師的嚴厲批評,或者同學的諷刺、嘲笑,在家裡,又有媽媽的“吼”、“罵”,我猜測,嘮叨、訓斥就更是家常便飯了。

    因此,久而久之,孩子接觸到的,都是他“不喜歡的東西”,很少,甚至從沒感受到“喜歡的東西”給他帶來的心理愉悅和情感愉悅。

    孩子的這種心理,如果發展下去,不及時矯正,不但影響他的健康成長,嚴重的,還會發展到抑鬱症,甚至自閉症。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如何矯正?首先是家長要有耐心和細心,其次要有健康的態度,三是要有恰當的方法。

    我在家裡經常說三句話,反覆提醒孩子的爸爸媽媽,一,孩子是家長的老師。二,家長要站在孩子一邊,和孩子一起,共同對付“問題”,而不能站在問題一邊,來對付孩子。三,家長要做老師的助手,而不是老師的“助理”。

    第一句是說,孩子在成長,但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要不斷地學習,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不能僅憑自己的願望、要求、個性去教育孩子。

    第二句是說,家長要經常和孩子交流,從中發現問題,從而幫助孩子去“對付”問題。可不少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的問題,便嘮叨訓斥怒罵接踵而來,站在問題的那一邊,來“對付”孩子。

    第三句是說,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也就是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學校的老師教育“管不到”的那些地方,那些內容,這就要求家長起到“老師助理”的作用,而不能僅僅是老師教育的簡單重複,那就是老師的“助手”了。在學校裡,張老師說過去,李老師說過來的,都是學習,孩子回到家裡,家長說的,還是張老師李老師說的那些話,那些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家,已經不是孩子“心靈的港灣”,爸爸媽媽,也不再是他“傾吐”的物件了。如此一來,孩子回到家裡,就會缺乏“歸屬感”;面對家長隨時到來的嘮叨,吼叫,訓斥,怒罵,也就沒有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倘若出現這種情況,那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及其不利的!

    家長可以問問自己:孩子喜歡這個家嗎?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嗎?如果有“來世”,讓孩子選擇,他還會選擇這個家,選擇他現在的爸爸媽媽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婚姻為什麼還有彩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