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唐哥cs
-
2 # 老戴ddf
說反了吧,國營企業有國家強大的政策和資金支撐,是國家扶持的,怎麼沒感安全感了,工作沒動力,沒起色,沒能力的個人在那裡都不好混,才沒安全感!希望不是提問者!
-
3 # AhHnWyh
真沒看到大陸企業所謂的有“很多”沒有安全感的!中國企業背靠祖國這棵參天大樹,能遮風擋雨。讓大陸企業能在國際上兇險的大環境中無後顧之憂,勇往直前。相反,外國企業在疫情倒是中死傷無數,外國政府也無暇顧及。那才叫沒有安全感!
-
4 # 漂移過道
做企業的,怎麼可能有安全感?市場變化?成本上升,競爭壓力?這些時時刻刻都在威脅著企業的生存?全球各地行業巨頭破產或被迫轉型的數不勝數,強如蘋果、微軟這類全球巨無霸,都在想盡辦法甚至不擇手段的去維護自身生存,你能問出這種問題,還這麼有指向性,不是蠢,就是壞,沒準就是行走的50萬!
大陸企業安全感主要受這幾方面影響:資本原罪、營商環境、競爭壓力。
1.資本原罪。一是歷史問題原罪。近期,司馬南手撕聯想和“楊柳依依”,上升到國有資產流失等敏感話題,引發社會熱議。胡錫進發聲表示:如果反過來追究過往的企業改制,形成一個運動,會打擊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增加他們的不安全感。從穩定和大局出發,胡錫進所言不無道理。像聯想、海爾等改制發展成功的明星企業,不少人把國有資產、集體資產流失的帽子扣上,畢竟曾經的國企、集體企業最後被職業經理人掌控,國有、集體持股被稀釋,個人資產大增。在這個操作過程中,國內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在政策的鼓勵下摸著石頭過河,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如科龍、健力寶。胡錫進談到的“原罪”,就在於此。畢竟現在存量的大型民企,不少是企業改制而來,有沒有人中飽私囊,肯定有;有沒有涉及到一些著名企業家,不排除,這就是原罪。政府考慮到當時的政策因素,只要不主動作尋死,應該不會再追求,也不應該再追究。
二是違法犯罪原罪。在企業發展壯大中,企業有沒有和政府工作人員官商勾結,輸送利益,利用官員的影響力謀取市場地位和經濟利潤?這個是肯定有的,特別是十八大以前。國家反腐倡廉不斷深入,“打虎拍蠅”牽連出來的企業老闆數不勝數,涉及的明星企業也不少。這種原罪一旦被發現,肯定要對相關企業人員進行處理,涉及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嚴厲處理,形成震懾。企業家在利用官員的職務便利,完成了資本積累,本身就是原罪,這也是不少企業家移民的原因之一,不是他對中國的法治、市場環境不放心,是對自己過往的犯罪行為不放心。
2.營商環境。最近幾年,政府對營商環境的關注明顯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政府透過“放管服”改革,打通最後一公里,吸引更多的商事主體,活躍經濟。但從有關部門披露的典型案例來看,不少地區公職人員紀律、法治意識淡薄,十八以後不收斂、不收手,索賄受賄,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營商環境和政府公信力。不少基層執法人員,吃拿卡要的現象屢禁不止,給企業的發展和經營帶來不安全感。這種現象,越是不發達的地區營商環境越惡劣;反之越是經濟活躍發達的地區,政府工作人員素質較高、收入較高,營商環境建設得更好,形成連鎖反應。
3.競爭壓力。壟斷行業的國企內卷也嚴重,比如移動、電信和聯通,但不涉及生死存亡之事。民企和國企最大的區別是與政府機關的關係,從中獲取的資源是民企無法企及的,權利和義務對等,國企承擔的社會責任也遠大於民企。民企的危機感更甚於國企,因為大多生存在完全競爭市場。民企競爭對手涉及國內國外,政策、成本、技術、環境等影響巨大,中國的企業平均存活時間不到三年。
從這次房地產調控來看,為什麼保利等國企、集體企業活得相對好,而恆大等民企朝不保夕、風雨飄搖呢?答案就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地產業的國企和民企的融資成本是天壤之別。銀行恨不得國企把錢都貸走,畢竟有兜底保障;民企的貸款利率高,中間環節成本更高,這也是企業的巨大負擔。當然恆大等民企暴雷不僅僅是融資方面,但僅從銀行融資這一塊,國企就對民企形成了明顯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