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漢壹周

    汪豆腐的全稱是“蟹黃汪豆腐”,屬於江蘇興化、高郵等地的地方傳統小吃,曾經在《舌尖上的中國1》中一瞥而過,屬於淮揚菜的代表。

    著名作家汪曾祺就是高郵人,壹周君拜讀過其名篇《豆腐》,他對家鄉菜“汪豆腐”的偏愛躍然紙間:豆腐切成指甲蓋大的小薄片,推入蝦子醬油湯中,滾幾開,勾薄芡,盛大碗中,澆一勺熟豬油,即得。叫做“汪豆腐”,大概因為上面泛著一層油......

    看起來汪老確實不負美食家之名

    寒冬時節,一鍋燉得滾燙的汪豆腐,熱騰騰地端上桌,周身寒氣瞬間被噴香的豆腐趕走,大家一直吃得鼻尖冒汗,那是幸福的味道!

    在《舌尖上的中國1》中出現的汪豆腐,的的確確是用江南水鄉新鮮上市的大閘蟹來製作的,雖然做法不難,但成本頗高。

    先去豆腐坊買兩塊水豆腐,細細地切成指甲蓋大小的丁丁,用開水稍燙去豆腥。然後將大螃蟹蒸熟,取其蟹黃、蟹肉和蟹油,加入蔥薑末下鍋煸香,並加紹興酒去腥,最後倒入雪白的豆腐,用清水燉開,勾芡收湯汁即成。

    此時的豆腐已經被蟹黃映成金黃黃,油汪汪,撒上胡椒末,青蒜花,迫不及待滴一勺入口,令人味蕾綻放,無比陶醉。

    當然了,江南尋常人家吃的汪豆腐就沒有這麼奢侈啦。大家一般是用豬肉渣、芋頭丁和汪豆腐來搭配。芋頭是水鄉的龍頭,也上過《舌尖上的中國1》,如今已是名噪天下。

    還有用慈姑丁的,配上些五花肉丁,撒上些橙紅蝦子,依然是“油汪汪”,香滑柔嫩,鮮味與菜色雙飛

    外省人來水鄉第一次吃汪豆腐,大多會不懂吃法而被燙到嘴。

    汪老也說啦:“要用勺舀了吃。滾開的豆腐,上面又是滾開的油,吃急了會燙壞舌頭。不過我的家鄉人喜歡吃燙的東西,語云:“一燙抵三鮮。”

    最後,汪老還推薦了周巷的汪豆腐。他說:”我沒有到過周巷,周巷汪豆腐好,我想無非是蝦子多,油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橫突間韌帶和棘間韌帶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