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病
-
2 # 鄭鎮陣
感覺資訊量還真大,目前關於杜康是那個朝代的人其實存在爭議。網上流傳的又三個,第一,杜康是黃帝時期的大臣。第二,夏朝的第六任國君少康(也作杜康)。第三,杜康是漢代時期的人。三種說法,到底哪一個才正確呢?
其實要知道誰是造酒的杜康,我們可以看看酒出現的年代,就知道了。在司馬遷的《史記·夏本紀》當中又一段記載: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為帝中康。帝中康時,羲、和湎淫,廢時亂日。太康死後,他的弟弟仲康,做了君主。在仲康的時候,掌管天地四時的大臣羲氏與和氏沉湎於酗酒,把每年四季與日子都搞亂了。其中的“湎淫”就是沉迷於酒的意思。仲康是夏朝的第四任國君,而少康是第六任國君,說明在少康之前就已經出現了酒。
其實在《史記·殷本紀》當中也有記載:大冣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這句話是描寫商紂王的,文中也說到了酒,而且是以酒為池,說明商朝已經出現大規模的釀酒技術,此時的酒應該很流行了。所以,我們可以斷定,漢代的杜康不是“酒聖”。真正的“酒聖”應該是黃帝時期就出現了釀酒技術。
說“酒聖”是夏朝第六代君主的也說不過去,少康流落有虞氏部落,在哪裡做了一個管理膳食的小官。他在流落有虞氏的時候,經常出去放牧,帶的飯食掛在書上,結果餿了,但是產生的術卻美味異常。我個人認為,沒有大量的黍應該無法產生酒。如果說黃帝時期,有人專門掌管膳食,在大量的黍米發酵以後,應該得到了酒。如果不是黃帝時期的杜康,司馬遷應該不會在仲康時期酒把酒寫進去。
所以,我個人認為,酒聖杜康出於黃帝時期,酒出現的年代應該早於夏朝。只是當時沒有文字,到了夏商兩個朝代酒已經很普遍了。所以,我們可以排除漢代的杜康,說夏朝和黃帝時期都說得過去。
不要把上古人物理解為一個具體的人,上古人物無論是神化的,還是人格化的,幾乎都是代表族群,而不是具體的人。因為上古都是血親族群集中生活,透過召集召開長老會議統一行動,不突出個人。
目前發現全世界很多關於喝酒的習俗和上文明圖畫,幾乎都是一種用蘆葦管吸酒的形式。這個形式在中國少數民族裡現在還大量存在,包括了沒有出過中國的民族支系和西部羌族等民族支系。這種喝酒方法在中東古文明裡也有很多發現,可見是同源的。目前按漢語語音看,基本都屬於本土起源。從保留形式看也是,因為我們還有大量現存民族在使用。因為確實有西進中東的黃種人存在,所以酒的發明應該更多在中國。
剛剛說九更多特指黃種老二群體,也就是沿海支與良渚遺址有關的O1。我們知道這個群體就是歷史上說的大禹夏后氏,也就是夏代人這一體系。夏代在《史記》裡只保留了一個世系,其中最多的語音就是康。透過別的途徑破解,我發現關於看這個功能似乎是專門分配給這個族群的,所以他們有縱目紋身,二郎神也是指他們。然而瞎子也與夏諧音。就像代表苗蠻的皋陶,他的名字叫庭堅,諧音就是聽見。而苗蠻更多就是龍圖騰,所以聾子與之匹配。白種特點就是叫吼,猴子也是其代表圖騰,從咽喉到啞巴似乎也是一致的。雲南祥雲有個七星村就會舉行大啞巴和小啞巴祭祀。
這樣看康有看的意思,杜康寫作督看似乎就是指負責看的群體,也就是黃種老二九黎了。也是千里眼的原型。所以如果這些推演都正確的話,杜康與酒是一回事。我估計可以找到的素材證據挺多的,臨時回答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理解。這樣看杜康應該是很早時期的事,因為既然西進群體也帶過去了同樣的喝酒方法,那西進是大洪水大鯀時代的事,這樣就距離夏代有上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