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人lee

    幼兒、兒童階段的奇怪思想

    幼教行業有個共性問題:孩子好教,家長難教。

    兒童階段有個共性問題:寫作業讓大人很崩潰。

    幼兒到兒童的階段性自身內在價值是什麼?

    作為成年人我們常常說孩子聰明或者笨,基本都是現在自己角度看孩子,按照自己理解的標準評判聰明與否。其實,說到底就是用自己跟孩子比。

    比的什麼呢?比的知識儲備。

    比的結果往往是孩子不如自己。這不是廢話嘛?十歲不到的兒童知識儲備當然比不上成年人了啊。

    只不過大多數人不明白一點,知識多不等於聰明,聰明不等於知識多。這跟兒童期的自身內在價值有什麼關係呢?

    關係就在於知識和聰明上。知識是前人經驗的積累,聰明是個體發展的狀態呈現。兒童往往知識不足,所以需要大量的學習和身體成長才能進入社會,這是人類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使然。

    聰明卻是兒童階段獨有的價值。一個人聰明或者後來被成為智慧,那一定是兒童時期有良好的智力和身體發展。很少甚至可以說沒有見到過那個人到30歲突然變的很聰明或者智慧。聰明到底是什麼呢?

    通常認為聰明由勇氣、好奇以及實踐組成。在兒童時代,這三者是常見的,成人後往往消磨殆盡。比如在兒童時代通常不會知道什麼是害怕,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孩子總是寫作業拖拖拉拉,這不是他不害怕,而是他不知道為什麼要害怕,因為他清楚的知道最後總要做完,總要有人催,所以能玩一下是一下,其實就是大人在為孩子兜底。好奇更是兒童時代的殺手鐗。這個階段大人總是告誡孩子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玩,他卻偏偏要做要玩,好奇心驅使他去嘗試,根本不去想後果。這一點其實真的很可貴。成人做事往往前怕狼後怕虎,總想著代價。其實,如果搞清楚要不要做,從心上想清楚,符合天理,自己做了應該做的,是理所應當,不需要怕狼怕虎。實踐就更珍貴了。兒童時代往往是想到就試,在嘗試中長大。成人因為試錯成本高昂,所以在實踐方面基本無法更兒童階段相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後減肥撞上哺乳期該如何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