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光藝境

    桓振是東晉名將、權臣桓溫的侄孫,偽楚皇帝桓玄的侄子,少時即驍果勁銳,勇冠三軍,是員力敵萬夫的猛將。桓玄稱帝,授其揚武將軍、淮南太守。405年三月,桓振醉酒上陣,勇不可擋,旋中流矢而被殺,死在一無名之輩手中。

    東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十二月初三,東晉權臣桓玄竊國篡位,國號楚,降封晉安帝司馬德宗為平固王,徙居尋陽郡(今江西九江市西南)。轉年二月,晉彭城內史劉裕、劉毅等將領於京口起兵討伐“楚帝”桓玄;三月,桓玄兵敗棄離京城西走;四月,挾持晉安帝來到江陵(今湖北荊州市,為桓玄的大本營);五月,桓玄捨棄江陵西逃,半路上被殺,他所建立的“楚”政權僅僅維持半年便退出歷史舞臺了。

    元兇桓玄雖死,但桓氏餘黨還有反彈的實力。桓玄敗亡之時,其堂兄弟桓謙藏匿於沮中(今湖北南漳縣、宜城市的蠻河流域一帶),侄子揚武將軍桓振藏身於華容浦(今湖北潛江市西南),其他一些將領也還在效忠“楚帝”,並擊退了劉裕的討伐軍。桓振遂趁勢而起,糾聚黨徒二百餘人,會同叔父桓謙發起反攻。閏五月初三,桓振襲佔了江陵,將痴呆皇帝晉安帝捏在手中,安帝授其為都督八州、鎮西將軍、荊州刺史。桓謙、桓振叔侄為桓玄舉哀治喪,諡其為武悼皇帝。

    桓振屯紮於江津戍(在今湖北荊州市南長江中)。405年正月,東晉南陽太守魯宗之率軍自襄陽出兵,南下攻打桓振,於柞溪(源自江陵縣北)擊敗桓振部將溫楷,進屯紀南城(即今荊州市荊州區紀南城)。桓振聞報溫楷失利,遂讓桓謙與部將馮該守護大營,自率一軍迎擊魯宗之。魯部將士抵擋不住桓振的勇武,被打得抱頭鼠竄;桓振揮軍追殺,追上了單騎逃命的魯宗之。桓振不認識魯太守,便隨口問他“魯宗之在哪裡?”魯宗之趕忙用手胡亂一指,欺騙他說“就在前面”。桓振手懶,沒有順手給他一槍,魯宗之遂撿得一命。

    不久,東晉大將劉毅率軍擊破馮該留守的大營,平定了江陵。桓振部眾聞知大本營被連窩端,大多驚駭潰散。桓振率領殘部自鄖城(今湖北安陸市)西進攻襲江陵。晉荊州刺史司馬休之抗擊失利,敗走襄陽,桓振重佔江陵,自稱荊州刺史。

    三月,東晉建威將軍劉懷肅及寧遠將軍索邈自雲杜縣(今湖北京山縣)率領大軍馳援江陵,劉毅又派遣廣武將軍唐興率部援助之。晉軍同桓振大戰於江陵城北的沙橋,戰況不利,處於下風。桓振的部眾雖然人數不多,但強將手下無弱兵,個個精壯勇悍,嫻於格鬥技擊,再加上玩了命的殊死力戰,晉軍根本不是對手。桓振本就有萬夫不當之勇,可能是為了增添豪氣和戰力,臨戰之時,他又豪飲一通;交鋒之時,醉醺醺的他瞠目叱吒,橫掃千軍,晉軍將士紛紛辟易,沒有一人敢於走馬上前同他打照面過招。然酒能助興,更能壞事,桓振不管不顧地奮勇衝殺,混戰中,桓振被流矢射中。桓振一愣神兒的工夫,廣武將軍唐興趁機撿漏,躍馬上前,陣斬桓振,勇冠三軍的萬人敵桓振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死在了醉酒上。

    桓氏頂樑柱桓振戰死,江陵覆被朝廷收復;桓謙孤掌難鳴,遂北去長安投奔了後秦主姚興,桓玄餘黨悉滅。

    醉酒上陣廝殺,乃兵家之大忌;粗豪驍勇的萬人敵桓振栽在醉酒上,真有些可惜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裡當班長有什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