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漩渦鳴人yy
-
2 # 歷來現實
誰說德軍沒有把古斯塔夫大炮派到斯大林格勒前線?
可惜沒用上,否則鹿死誰手未必可知,就像在平安格勒戰役中李雲龍調來了義大利炮,併成功一炮轟掉了城樓和山本一木、秀琴姑娘,古斯塔夫大炮作為德軍重器,本來是可以扭轉一個戰役戰局的,它有這個實力。
古斯塔夫大炮是專門為大場面而生的,建造它的目的是為了對付法國在邊境設立的馬奇諾防線,可惜德華人和法華人雙重不給力,德華人建造大炮的進度慢了點兒,法華人投降的進度快了點兒,導致1942年初大炮研製成功時,法國已在囊中。
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大炮本身重量近1500噸,單一枚炮彈的重量最低也是4.8噸,能且只能採用火車運輸的方式。普通鐵軌根本撐不住它的重量,要想挪動一公里,就得先修一公里的專用鐵軌。
很快,古斯塔夫大炮就被投入到新的使命中——如火如荼的蘇德戰場。1942年6月7日,在緊張除錯一個多月後,古斯塔夫大炮向蘇軍盤踞的塞瓦斯托波爾發出了頻率很慢、然而效力很高的怒吼,整場戰役中它一共轟出48發炮彈,擊毀了塞瓦斯托波爾的5個要塞群。其中的一發直接穿透了蘇軍主彈藥庫上面30米的土地(包括10米混凝土牆),引發致命爆炸。
繼首次實戰旗開得勝後,古斯塔夫大炮又被轉送到列寧格勒,在那裡,大炮的弱點開始顯露。它的弱點在於運輸、轉移、安裝、維修繁瑣,沒辦法,誰讓它塊頭太大,更重要的弱點是缺乏防空能力。如果德軍掌握制空權,這個傢伙使用起來相當順手,假如敵手具備足夠的空中打擊能力,就像蘇軍那樣,問題就來了。
古斯塔夫大炮抵達列寧格勒戰場時,恰逢蘇軍開展反擊,德軍只好將大炮運回大陸。
德軍派往斯大林格勒戰場去的是第二門古斯塔夫大炮,也稱多拉巨炮,抵達斯大林格勒戰場後,老規矩,要經過一個月時間的架設和準備。剛要投入使用時,蘇軍卻開始了對斯大林格勒的反攻戰,德軍有被合圍的可能。為了保全名節,事實上更適合攻堅戰的多拉巨炮在這種情形下,只好選擇從前線撤走,僥倖突破了蘇聯人的包圍圈,在以後的蘇德戰場上,它的身影再也沒有出現在實戰中。
回覆列表
古斯塔夫大炮,坊間一般稱這款大炮,叫多拉大炮,因為這款火炮的第二門主炮,也就是多拉大炮比較出名,所以相比較於二號炮一號炮古斯塔夫號,反倒是顯得有些名不見經傳,但是事實上真正參加過實戰的人類最大的火炮,也就是古斯塔夫大炮。
古斯塔夫為一次真正參加過實戰的,有歷史記錄的是圍攻塞瓦斯托波爾的戰役,由於這款火炮是人類歷史最大的火炮,當然,單體火炮口徑更大的還大有人在,但是確實古斯塔夫巨炮的重量可以稱得上是空前絕後。
但是為了伺候這麼一根大管子,德國方面可以說是沒有少費苦心,首先這款火炮他是放在鐵軌上進行發射的,但是普通的單列鐵軌是沒辦法滿足他的發射條件的,因此部隊,想要讓這門大炮管發射炮彈,還必須得再次重新的鋪設鐵路,並且古斯塔夫巨炮它的發射的紀錄片我看過它的發射的角度跟火車的那個鐵軌的角度是有一定的比例的,這也是一個比較苛刻的條件。
與此同時,古斯塔夫巨炮他是不能移動的,當年德華人發明的v3火炮就是因為他的地點被盟軍事先偵測到了,然後導致了盟軍方面派出了飛機直接把它連窩一起炸上了天,最後v3火炮是一炮未發,直接被塵封性的歷史博物館,所以,掩護這門巨炮德華人方面還必須得派出相應的警戒部隊高空高炮部隊,前前後後總計在至少4000人才能夠完成這麼一個巨大的工作量,與此同時,他的坦克的炮彈是沒有辦法透過人力進行填裝的,而是要透過一輛輕型的戰車把炮彈塞到炮管裡。整個火炮的鋪設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就這樣,高約11米,長約40多,口徑進800mm的巨炮才能夠向敵方的陣地噴射火力,但是在塞瓦斯托波爾的戰役裡面,公司塔夫巨炮一共發生了48枚炮彈,等到這48枚炮彈打完了膛線就差不多磨平了,此時此刻,古斯塔夫巨炮又得重新運回國內,把所有之前裝的東西全部拆卸下來,封裝成零件,然後裝上火車拉回國內去在重新刻一套膛線出來。
但是塞瓦斯托波爾戰役是發生在1942年6月份左右,而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發生在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這二者就出現了重疊,而且來年一開春雪水融化,整個前蘇聯的道路運輸條件可以說是糟糕到了極點。
對於這件事情,德華人方面也有自己的考量,就是派了二號炮,也就是我們一直說的多拉大炮去代替古斯塔夫完成相應的戰術任務。
可是問題是整個一門大炮的部署時間需要一個月,而在此之前,德華人又猶豫了一個月,到底要不要用這門大炮,拖著拖著這事情就到了冬季。一旦到了冬季就到了,蘇聯人進攻的時間,也就是到了蘇聯的冬季攻勢,這個時候起進攻方就輪到前蘇聯了,此時此刻一個這麼巨大的一個目標出現在前蘇聯空軍的眼皮子底下,你認為前蘇聯人會放過他嗎?因此德華人這個時候只能夠選擇把這門大炮拆了,然後重新給運出來,畢竟這門大炮上面也用到大量的貴金屬。把這東西重新熔了加入到新的裝備裡面這東西是划算的,並且你也不想這麼大炮落到前蘇聯人手裡。
這也就是為什麼二戰結束以後,這兩門大炮都難覓蹤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