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四十五度說

    歷史的車輪不僅滾滾向前,有時候也會發生倒退的現象。眾所周知,元朝是科舉制度建立後,唯一不按套路出牌的朝代。無數胸懷大志有識之士無報國之門,只能每日唱唱元曲抒發內心的抑鬱以及對朝廷的不滿。那麼元朝的選官制度是怎麼樣的?

    元朝銓選制度概況

    由於元代初年,科舉制度被廢除。朝廷中用人不是依據真才實學,大部分靠的是世襲和推薦。朝中職位大部分被官僚子弟所壟斷由怯薛出職的世勳子孫所佔據中、下級官員中的絕大部分。在元代後期,迫於形式的壓力,恢復了科舉制度,但收效甚微對整個官僚機構的影響不能和從一而終實施科舉制度的朝代比擬。

    元朝銓選制度對漢人的影響

    元朝是蒙古貴族建立的朝代,他們秉持一個原則“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為了抑制漢人在朝廷中的影響力,防止謀朝換代的事情發生。元朝銓選制度優待蒙古、色目人。一般漢人即便是有真才實學濟世之才,也很少能進入高階官僚的行列。大多數漢人在下級官吏的職位上耗盡青春,也搏不了功名。

    升遷制度

    評價一個朝代選官制度是否合理重要的方面就是升遷。入仕只是開始,升遷才決定了仕途的高度。除了一些地位低微,沒有實權的職位。凡是涉及到官員的流轉升遷體制。外地官員比朝廷官員升職速度要慢很多。無論你做出多大的功績,都要服從體制的安排,這很顯然不公平。特別是對在外地任職的漢人他們的政治前途相當的不明朗。

    由於科舉制度不健全,導致元朝的蒙蔭體系十分完善。用蔭入流品職官必須是從五品以上的職官,這變相的阻止下層階級向上層階級流動流動,導致階級固化,底層群眾叫苦連天。縱然滿腹經綸,卻無用武之地。元朝的選官制度可謂是歷史的倒退。

  • 2 # 黑貓talk

    廢除科舉制: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權,各種制度都有一定的改變,在選官方面,元朝先廢除了科舉制,在後期才恢復過幾次,因此元朝在前期在選取高階官僚主要是看與元廷關係的遠近而決定,主要採取世襲、封賞和推舉制的方法。另外低階官員就採用循胥吏升進為官僚,這樣打破了官吏屏障,使官吏成為上下的關係,元朝主要選官就是這兩種方法。

    科舉制時立時廢:

    科舉制選材方面,蒙古帝國時期窩闊臺聽從耶律楚材建議,召集名儒到東宮講學,並修編修所,倡導學習漢族古代文化,又於1234年開設國子學,命侍臣弟子18人學習漢文化,並於1238年舉辦戊戌選試,此次科舉取士錄取4000多人,並且建立儒戶以保護士大夫,但是最後卻廢除了科舉。忽必烈建立元朝後正式確立國子學,親自選擇蒙古弟子學習儒家經典,以培養統治人才,但是忽必烈還是推行推舉制。到了1313年,元仁宗即位,元仁宗非常喜歡漢文化,提倡推行漢文化,他下詔恢復科舉制。並於1314年在全國的考場,舉行鄉試,1315年二月和三月相繼在大都舉行會試和殿試,這次考試內容主要以程朱理學為主,但是元仁宗病重身亡後,科舉制又被廢除。科舉制在元朝前後舉行過16次,選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進人共約1100餘人,但是元廷為了保障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權利,給漢族的考試題偏難,並且只能獲得一半的名額。

    科舉制對元朝的影響:

    科舉制在元朝只舉行了幾次,後期在形勢上已經恢復,這對懷柔漢族士大夫有一定的效果,在元朝滅亡之時,一些漢族士大夫莫不對元廷忠心耿耿,一些江南士大夫還拒絕於朱元璋的明朝合作,還有一些科舉出生計程車大夫捨身殉國。如果元朝進行漢化改革,採用科舉制,應該不會九十八年就滅亡了。大家好,我是掘史官,歡迎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接待法國總統這種好事,為什麼落在了黃渤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