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浩騫

    《孫子兵法·行篇》: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 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意思就是說:古時候所說的善於用兵打仗的人,都是在敵人已經處於可能為我戰勝的情況下取得勝利的。所以他們所打的勝仗,並沒有令人驚奇之處,也沒有料敵制勝的名聲和勇武威猛的戰功。他們在獲取戰爭勝利的過程中不出任何差錯;而之所以不出錯,是由於他們所採取的制勝措施都是建立在必勝的基礎之上,其所戰勝的都是早已處於失敗地位的敵人。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總是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而不放過敵人可能被擊敗的機會。

    曹操當年在看了這段話後,作了批注: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便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出處,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不打無準備之仗,在開戰之前就已經掌握了必勝的優勢。比如“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歷史上以弱勝強,才是值得誇耀的赫赫戰功,而歷史記住的也大多是這些名將。那麼,哪些名將可以稱得上“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呢?

    1、《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有言:

    太宗曰:當今將帥,唯李績、道宗、薛萬徹,除道宗以親屬外,孰堪大用?

    靖曰:陛下嘗言績、道宗用兵不大勝亦不大敗;萬徹若不大勝即須大敗。臣愚思聖言,不求大勝亦不求大敗者,節制之兵也;或大勝或大敗者,幸而成功者也。故孫武雲:“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節制在我云爾。

    因此,大唐第一名將李靖同樣認同“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在李靖眼中,李績、李道宗都是善戰者,而薛萬徹打仗則運氣的成分就很多。

    二:明朝戚繼光以抗倭聞名,但後來抵抗蒙古世人卻甚少提及。當時,戚繼光鎮守薊門,善於打殲滅戰。萬曆二年,戚繼光在董家山重創朵顏部,並生擒了首領董長禿,從此朵顏部再也不敢侵犯戚繼光的防區,戚繼光後來在薊門十餘年,戰事甚少。

    三:距今天最近的“善戰者”,非101莫屬,101從不打無把握之仗,把“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用的爐火純青。如平型關大捷、攻錦州、克天津等等~

  • 2 # 七追風

    王勃的《滕王閣序》中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裡的李廣,就是大漢飛將軍李廣。

    說“李廣難封”,其實就是說他打了一輩子仗,匈奴人又敬又怕,卻始終沒有大的戰功,無法加官進爵,實在是可惜。

    李廣這人吧,少年時期,漢文帝那時候,他就開始從軍打匈奴人,立了不少戰功,被提拔為皇帝的侍衛。

    到了漢景帝時期,李廣接著征戰四方。他先後擔任了上谷、上郡、北地、代郡、雲中等地的太守。只要是他任太守期間,匈奴人來一次打一次,使勁往死裡打,後來匈奴人就知道了,李廣在的地方,輕易不要去騷擾。

    到了漢武帝時期,李廣雖然年齡大了,但是作戰經驗豐富,繼續參加著對匈奴的作戰。但是吧,沒立什麼戰功,還遇到很多倒黴事。

    比如公元前129年匈奴進犯,衛青率部殺進龍城,大獲全勝。而李廣呢,不小心遇到匈奴重兵,寡不敵眾,受傷被俘。幸好匈奴人敬重他,沒殺他,後來李廣瞅機會逃跑了。

    後來李廣帶兵繼續抗擊匈奴,要麼錯過戰機,要麼遇到匈奴主力大軍,似乎一直運氣不好。

    直到最後一次,他跟隨衛青和霍去病征戰漠北,在迂迴包抄的時候,竟然迷路了。後來李廣羞愧難當,拔劍自刎。

    其實李廣還是有實力的,總感覺,他是敗在了運氣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家裡正在裝修,能夠讓小孩子進入裝修現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