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父母官和百姓之間的關系不是“養”,而是“牧”。

    《三國演義》裡有個官叫“州牧”。陶謙是徐州牧,劉備是豫州牧,劉表是荊州牧。比一郡太守的官大。

    “牧”就是放牧的意思。老百姓是羊,啥也不懂,什麼都聽羊倌的。沒有羊倌,它們會餓死凍死被野狼給叼走。而羊倌和主人的收益實際上還是來自於羊。

    《神探狄仁傑》也有一句臺詞叫“為天子牧養百姓”,說的也是同樣的意思。

    這種文化觀念的形成和中國特殊的文字有關系,因為漢字是方塊字,和語言是分離的。普通人雖然會漢語,但卻不掌握漢字。沒有閱讀能力,對於沒有電視沒有廣播沒有其他任何傳媒的古代人,那就是完全封閉的。

    “秀才不出門就知天下事”,人民充滿了對知識分子的羨慕和崇拜之情。

    相對於官員來講,老百姓的認識水平就和羊相對於羊倌一樣,是有巨大的階級落差的。

    沒想到那羊是捉來殺了吃,招待他們一家的。他知道以後,哭了一晚上,一口羊肉也沒吃。

    羊倌不能對羊有感情,否則當不了羊倌的,就會像這個孩子一樣成天哭不停。

    父母官就是讓你在放羊的時候,推己及人,對那些小羊羔多少有一點父母對子女的愛心。其實你也不可能真的把它當你的子女,但也不能象對真的羊一樣任意欺凌。

  • 2 # 肖邦青史談

    父母官”一詞來源於《禮記·大學》:“《詩》雲:‘樂之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之父母也?”在這些先秦文獻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統治者,甚至是國君。漢朝時“父母”一詞已經有了地方官的含義。宋初王禹偁《謫居感事》詩:“萬家呼父母。”其自注:“民間呼令為父母官”,這便是將地方官比作父母官的最早出處。

    在封建社會,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同時父母又最疼愛自己的子女,所以父母官就兼具了領導與愛護的兩種特點,一個好的地方官應該像愛護子女一樣愛護百姓,這就是“愛民如子”,當百姓的權利受到傷害時,官員理應加以維護,這就是“為民做主”。因此所謂的“父母官”其實是百姓的一種讚譽。同時這樣的父母官通常都是一些比較基層的官員,主要是州、縣等地方長官,因為他們直接與地方百姓接觸,同時又擁有生殺予奪的決定權。

  • 3 # 龍井茶葉虎跑水

    父母官,是說在這個縣拿事管事的,但也有些慫管娃的縣官,大尻子,政績差;還有的是為官一任,無為而治,混日子。

    父母官,拿的是俸祿,不貪就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市面上所有的手機快充技術有什麼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