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瀋陽萬通汽車學校
-
2 # macaw
前開門其實在幾十年前就有的,為什麼到後來淘汰了呢?
首先如果要前開門,門的強度要求要比在側面要求高很多,首先行駛中就需要很大的強度,發生碰撞的話,因為是前開門,前面就不會有多長的緩衝區,所以對駕駛員和乘客也不太友好。
其次是上下車麻煩,前開門因為方向盤在前面,得熄火後才能開門,還得讓駕駛員先下去,乘客才能下去。然後現在車很多,路邊停車都是一輛一輛前後距離不多,從前面去上下,往往空間不夠。就好像我們後備箱拿東西一樣,後備箱還是上翻,很多時候都空間不夠開不了門。所以這樣開門上下也不適用。
或許這種車應該只適合在某些特定得場合使用吧。
下麵的就是寶馬的前開門車。
開門殺的話,往往都是下車時沒去注意觀察。開門前一定要注意觀察在去開門,或者微開門看一下後面情況再去選擇是否正常開門。
-
3 # 天和Auto
前開門很難理解,難道要車頭鑽出去?
車門的開啟方式有三種,常見的有兩種。
平開門側滑門對開門平開門是最常用的設計,拉住把手往外拉即可,出來也只是需要拉動車內的把手;側滑門則主要用於MPV、輕客或其他廂式客車,並且只用於後門,車門拉開之後先小幅度往外擴,隨後則會往後滑;對開門也稱之為“馬車門”,後門是從B柱位置往外開,使用這種設計的車輛以英系車為主,設計靈感無非是取自馬車。
這三種車門哪種最安全呢?
如果要從“開門殺”的角度來分析的話,側滑門是最理想的,因為往外擴的幅度很小,一般只有一二十厘米;騎行者和停放車輛的橫向距離不會如此之小,否則即便不碰到車門也會撞到後視鏡,可是並非所有車輛都適合側滑門,比較轎車和一般SUV就沒法使用。因為側滑門需要導軌才能往後滑,有些轎車的後翼子板的長度完全不夠設計導軌,所以只能用平開門;不過核心因素其實還是成本,平開門的製造成本最低。
側滑門想要穩妥總需要三道滑軌,上中下都需要軌道,同時車門往後滑動到限位,這個角度從車門關門會很別扭,關門需要較大的力度;這顯然會讓車輛的乘坐品質變差,于是就不得不給側滑門加上電動開關,電控模塊、電機和其他部件又會增加車門的成本,電動側滑門的成本會比普通平開門高出好幾倍,
所以一般車輛都只是用平開門,況且前門沒有辦法往前滑動,總不能在前翼子板開槽安裝導軌吧,重點是上下方沒有位置可以安裝。
對開門的製造成本也是高於平開門的,因為車門的開啟角度也比較怪異,關門的便利性比較差,車門要就由司機來關,否則就需要電動機開關閉了。
綜上所述,現在沒有一種車門的設計能夠完全避免“開門殺”的出現,除非是像歐洲的一些超微型“蛋蛋車”一樣的採用前開門;這種車型沒有車頭,使用電動機驅動,由於電機體積小巧,可以布局在後懸架之間或集成為電驅橋,前面的空間也就省下來了。
可是這樣的設計不合規矩哦。
蛋蛋車的車門確實能避免開門殺,甚至於能設計成往上滑動,可是這樣的車頭就完全沒有了碰撞緩衝潰縮區,一旦發生碰撞則後果不堪設想;汽車作為通勤工具首先要保證的是駕乘人員的安全,剩下的所有都是其次,所以這樣的設計是注定不會獲得認可的,而且也並不符合機動車安全運行技術條件的要求,蛋蛋車注定只是個玩具。
總結:沒有任何車門的設計方案可以完全避免發生“開門殺”,即便是給車輛裝上側面雷達也沒有意義,因為任何操作程序的基礎都是要尊重司機的駕駛意圖,如果第一次開門通過語音或其他方式來提醒並沒有起到效果,司機繼續執行的開門操作則的優先權限就會超過車輛控制單元,車門照樣能打開。
所以避免開門殺的唯一辦法就是司機自己注意觀察,其實只要吃過虧的司機就再不會犯第二次,沒有吃過虧的司機也應當多看一些交通警示教育片。
回覆列表
早期的汽車最高時速很低,車門向前也不容易被氣流吹開。而且由於坐車的大多是貴族,前開式車門便於司機下車為主人開門。後來汽車時速提高了,造車工藝並沒有提高,所以車門頂風前行阻力很大,時間久了就被吹松甚至吹開,行駛中前門吹開的危險可比開門殺大多了。所以全部改成後面和側面開門了。
現在汽車時速提高,造車工藝更好了,車門向哪都可以很好的避免氣流影響,避免風噪。所以現在尤其是現在的國外,又出現了很多車門向前的汽車,或者前門向後、後門向前的對開門汽車。
據說這種復古的車型,現在要量產了,看來潮流的歷史就是一個圈啊。
其實你說前開門,首先我想到的就是這玩意,我相信,再過不久,我們也會左上這種新概念前開門車輛。就是不知道這以後還叫不叫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