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宙探索

    一種觀點認為太陽是第二代恆星,也有人認為是第三代恆星,但不會是第一代恆星,因為科學家們發現太陽裡含有重金屬,那些重金屬正是上一代恆星的產物!

    話說太陽的上一代恆星(暫且認為是第一代)的殘骸去哪裡了呢?其實了解現有的恆星死亡後殘骸的去向就知道了!

    太陽質量大小的恆星在燃料耗盡之後會膨脹成為紅巨星,然後體積縮小成為白矮星,仍舊發出微弱的光線,在經歷漫長的時間夠,最後成為黑矮星!

    而大質量恆星(通常達到太陽質量3倍以上),在走向死亡的過程中會成為超新星,由於沒有足夠的燃料支撐聚變產生的向外作用力,超新星在強大萬有引力的作用下急劇坍縮,內部溫度壓力迅速增高,到了一定程度形成超新星爆發,伴隨著巨大的能量,超新星本身的物質也噴發到浩瀚的星際空間,成為下一代恆星的原料!

    超新星爆發的殘骸是中子星或者黑洞,那是超新星最核心的部分,其他物質都被噴發到周圍空間。而中子星會在之後的漫長歲月中通過其強大的引力吞周圍氣體雲甚至恆星,質量和引力逐漸變大最終成為黑洞,或者兩個中子星通過碰撞融合在一起形成黑洞!

    黑洞會是宇宙中最後一批天體,它的質量也會通過“霍金輻射”一點點減少,但這個過程極其極其漫長,甚至會漫長到宇宙的末日!某種意義上講,黑洞的末日預示著宇宙末日的到來!

  • 2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說太陽是第二代恆星,那上一代恆星的殘骸哪去了?

    其實說太陽是二代或者三代恆星不是空口無憑的,因為以太陽的質量,最多只能核聚變至碳、氧,之後由於溫度不夠無法再聚變,失去聚變輻射壓的內核坍縮成白矮星,而外殼則擴散成行星狀星雲!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來看看太Sunny譜分析後的成分:

    含有大量太陽無法通過自身產生的元素,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太陽是一顆二代或者三代恆星,根據太陽形成的時間,比較有可能的是太陽是一顆三代恆星!

    一代或者二代恆星殘骸雲氣能形成太陽的,目測至少也是能形成超新星爆發的恆星,其質量至少在太陽的8-10倍以上,甚至25-30倍以上,形成太陽的奧爾特雲規模也就1光年直徑,因此這上一代的這個天體應該不會太大,很有可能在10-15太陽質量之間!這個天體的上一代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我們已知的即奧爾特雲!

    直徑一光年的上一代恆星殘骸-形成太陽系的奧爾特雲!

    另一部分是一顆中子星,那麼這顆中子星去哪了呢?當年超新星爆發後即與擴散的星雲氣體分道揚鑣,經過數十億年的運行也許根本就無法找尋,不過距離地球最近的中子星是位於小熊座的一顆叫“卡爾維拉”的孤立中子星,距離約250-1000光年,這個誤差實在有些大!為什麼稱孤立中子星呢?因為其附近找不到超新星爆發的痕跡,但中子星又不會憑空產生,因此唯一的解釋就是在其他天區超新星爆發後運動到這個位置的!最近的天區很久以前爆發過超新星的太陽系也是一個選擇.....那麼非常有可能是形成太陽的上一代爆發的超新星另一部分殘骸!

  • 3 # 董先生1978

    太陽至少是第三代恆星!第一代恆星核聚變到生成鐵的階段就壽終正寢了,第二代未必是恆星,應該是類似中子星一類,只有中子星合并這樣的事件,才能產生出金一類更重的元素。從地球上現在存在元素週期表中所有可以穩定存在的元素這一情況來看,太陽至少是第三代恆星。上蒼造物不易啊,138億年,要進化出一個適合人類產生的星球,一點時間都不能耽誤啊。以此看來,人類在宇宙中真的可能是孤獨的。

  • 4 # 火星一號

    首先一點,太陽肯定不是宇宙中最早出現的恆星,但也很有可能不是第二代恆星。

    太陽是富金屬恆星,並且地球上的生命也依賴於重元素,所以太陽肯定不會是第一代恆星。這是因為在宇宙剛形成之後,只有氫和氦被大量合成,其他重元素基本上都不存在。到了宇宙誕生一兩億年後,氫和氦氣體雲聚集形成了第一代恆星,重元素在恆星內部以及恆星爆炸過程中被合成出來。由於第一代恆星的質量極高,所以它們的壽命很短,在數十萬年到數百萬年內就會燃燒殆盡而爆發成超新星,從而把重元素散播到宇宙空間中。

    此後,宇宙形成了包含一定量重元素的第二代恆星。與第一代恆星相比,第二代恆星的質量更小,核聚變反應速率更慢,所以它們的壽命更長。考慮到太陽中包含著較高丰度的重元素,所以給太陽提供重元素的是一顆大質量恆星。而第二代大質量恆星的壽命最多只可能達到上億年,太陽是在宇宙誕生92億年之後形成,所以太陽應該不會是宇宙中的第二代恆星,而更有可能是第三代恆星。

    由於給太陽提供元素的恆星是大質量恆星,它們經過超新星爆發之後,所剩下的殘骸不可能是白矮星,而是中子星或者黑洞。至於這個殘骸去哪裡了,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這是因為經過46億年後,當年那顆太陽系附近的超大質量恆星殘骸隨著繞銀心的公轉已經與太陽分開。就像太陽一樣,這個殘骸很有可能還在繞著銀心旋轉,只是我們不知道它如今在哪裡。

  • 5 # 科學與視界

    宇宙大爆炸後,由於空間的膨脹,宇宙也慢慢冷卻下來。這時形成了簡單的元素,主要是氫元素。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這些氫元素聚集在一起形成原始的星雲。在這些星雲中誕生了第一代恆星,這些恆星完全是由氫和氦組成。

    這些第一代恆星通過核聚變產生了後面的重元素,有的大質量的恆星會一直聚變到鐵,由於鐵的核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小於吸收的能量,于是恆星的輻射壓擋不住萬有引力的收縮,恆星物質急劇收縮,並在核心處撞到一起,這就是超新星爆炸,這也生成了鐵以後的元素。爆炸將這些重元素拋入太空之中,並與原始的星雲混合在一起。

    圖:左下角就是一顆超新星

    又經過了億萬年的時間,這些混合了重元素的星雲形成了第二代恆星,這些第二代恆星就含有金屬元素,在光譜上是很容易分辨出來的。

    第一代恆星中,由於有一些恆星的質量並不是那麼大,最後會形成白矮星。白矮星剛形成的時候,表面溫度可以達到20萬K,由於沒有了能量來源,它會慢慢冷卻下來,但這個過程十分的漫長。直到現在,最古老的白矮星表面也有數千K的溫度,但是最終白矮星會完全的冷卻下來,形成光度十分低的黑矮星。

    脈衝星PSR B1509-58的輻射,一個快速旋轉的中子星,使得周邊氣體X射線發光(金色,來自錢德拉)並且照亮星雲的其他部分,這裡以紅外線可見(藍色與紅色,來自WISE)。

    較大質量的第一代恆星在超新星爆炸後,有的會形成中子星。由於這個宇宙中多星系統是主流,這些中子星組成的多星系統會逐漸的相互靠近,然後發生中子星的碰撞,碰撞後會產生黃金、鈾一類的重元素。如果碰撞損失的質量不大,且合并後的中子星質量大於3個太陽質量,就會形成黑洞。這些黑洞會一直存在於這個宇宙之中。還有一些第一代恆星形成的中子星也一直存在到了現在,而且會存在相當長的時間,直到它將大部分能量釋放出來後,最終形成黑矮星。

    由第一代恆星形成的黑洞還存在於宇宙之中,它們會存在到宇宙毀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婆生完孩子後胖了20斤,斷奶後會瘦下來嗎?該怎麼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