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雅宋

    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跟研究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朋友交流後,更加確信了自己的判斷。可以肯定,多數情況下,李白吟詩作賦時,用的是現在所說的文言,只是他的口音語調,應該是當時的“普通話”,大概就是當時長安地方方言。當然,由於李白從小不在長安生活,他的“普通話”可能有地方口音。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理由如下:

    第一、李白愛好漫游,五湖四海,天南地北地遊走,如果總是講方言,恐怕行不通。

    第二、根據李白的出身及其個人語言才能,可以推知他應該熟練掌握了當時的“普通話”。

    李白有很高的語言天分,懂得幾門“胡語”,就是少數民族語言。周勳初先生《李白評傳》曾提到,李白客串過翻譯官,幫助唐朝與少數民族翻譯外交文書。

    李白極有可能出身貴族,因為種種原因,他的先祖跑到中亞去了,(多數學者認為是被流放到中亞),他就出生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碎葉城。李白所收到的教育,肯定與一般的中亞土著不同。在他5歲左右的時候,家族內遷到四川江油。李白離開四川沒幾年,散家財百萬貫,可見他家很富有。富有之家,又有意走仕途、做官,自然不會不重視“普通話”教育。圖自網絡,侵刪

    第三、李白作為當時精英文人群體的一分子,自然應該熟練掌握了當時的“普通話”。

    官方,尤其是京城的方言,即當時的官方語言,是讀書人都會主動學習的。畢竟,他們的夢想是到京城做官。李白幹謁時賢名流,多次到長安謀求機會,不可能連“普通話”都不會講。與五湖四海的人打交道,李白不可能總說老家話,也不可能每到一處,都用該地方言與人交流。他使用“普通話”與人交流、吟詩作賦,是最能夠解釋的通的。

    最後,需要說明一點,李白沒醉時,用當時的“普通話”賦詩作歌,醉時,飈出方言或者胡語,都很正常。《史記·張儀列傳》記載,在楚國做官的莊舄,生病時,腦子不清醒,說胡話,用的都是他老家越國的方言。醉酒時的人,頭腦同樣如此啊。

    更多精彩,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外匯市場在比ASK價低一點處掛委託賣單,BID價高一點處掛委託買單,這樣的行為能否穩賺不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