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秉燭讀春秋
-
2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為什麼,日軍在諾門坎慘敗?其實如果日軍打贏了,那才是奇蹟爆發了。簡單說,就是在1939年5月13日,日軍驅逐了越境的外蒙軍隊,隨後5月21日,蘇軍出現了。
蘇軍集結了步兵第57師,第82師,還有坦克第11旅,以及外蒙第6師。在當地的日軍第23師團出動了1個步兵聯隊進行反擊。戰鬥到6月17日,日軍增加了一個安崗戰車支隊,4個步兵大隊,3個工兵中隊,1個高射炮聯隊和部分炮兵。
蘇軍也增加了第36摩托化步兵師,機械化步兵第5旅,裝甲第7,第8,第9旅,還有坦克第6,第7旅,空降第212旅,還有2個外蒙騎兵師,蘇聯第一名將朱可夫將軍親自指揮戰鬥。
7月2日,日軍首先發動反攻,後來日軍感覺火力太弱了,又增加了炮兵,在7月23日再次發動進攻。戰鬥到7月底,日軍認為1個第23師團外加幾個步兵大隊支援,兵力不夠,要求增兵,建立第6軍。
但是日軍援兵還沒有到,在8月20日,蘇軍遠東第1集團軍就發動大反攻了。蘇軍第36摩步師,第57,82,152步兵師,第5機械化旅,第6,11坦克旅,第7,8,9裝甲旅,第212空降旅等部隊以及大量的飛機、火炮,作快速、猛烈的迂迴進攻。
蘇軍傷亡25000人,日軍戰死7696人,失蹤1021人,負傷8647人,生病2350人,諾門坎戰役結束。如果朱可夫將軍指揮的蘇軍4個步兵師,6個坦克機械化旅,1個空降旅,蘇軍摺合大約6個師。另外,還有大量炮兵空軍,打三個半月,連日軍一個在1939年剛剛成立的三單位邊境守備第23師團都打不過,那蘇軍成什麼了?
因此,在諾門坎蘇軍打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日軍根本沒有取勝的機會,如果第23師團打贏了,那戰鬥力得高到什麼程度?關東軍增兵東北是1941年關特演,在1939年東北的關東軍數量非常少。因此,在諾門坎戰役,沒有啥援兵去。
-
3 # 歷史區總柴
首先諾門坎的日軍並不弱小,但是仍然遭到慘敗,我們可以從這場戰役裡看到蘇軍日軍的精彩內部問題。
日軍慘敗的原因很簡單,蘇軍裝備更好,人數更多,而且後備隊更多,日軍失敗後無力為繼,只得停戰。
這裡說23師團是二流沒問題,因為這本身不是甲種師團,日本是要派甲種師團參戰的但是,還沒到戰場日軍防線就已經崩潰了,大家何談。
蘇聯後方有源源不斷的援兵,而日本家底就不夠了,如果引發全面戰爭日本立刻就會跪,因為此時抗日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到了,日本陸軍在中國內地作戰無力再打蘇聯,蘇聯也想要防範崛起的德國。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停戰。
-
4 # 戰爭史
日本是一個島國,面積還沒有中國東三省大,但是在二戰期間卻能單挑整個亞洲,還抽冷子給了美國一耳光,最後不得不動用原子彈才讓日本徹底投降,可以說十分厲害囂張。但是連美國都敢動的日本卻從來都沒進攻過蘇聯,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日本雖然沒直接進攻過蘇聯,但是卻在蘇聯扶植的蒙古國地盤上同蘇聯練過把式,最後當然是被蘇聯按在地上摩擦。從此日本不得不退守中國東三省,哪怕後來同德國簽訂了互助條約,日本國內也沒人敢對蘇聯下手。
1939年初,帶著自己師團駐守在偽滿洲國和蒙古國邊界的小松原道道太郎大將收到這樣一份檔案,檔案中赫然寫明:“對於國境線不明的地區,防衛司令官要自主認定國境線並將其明示一線部隊”。這份檔案叫做《滿蘇國境處理綱要》,來自關東軍總參謀部。其實國境線不明的地區就是容易發生衝突的地區,明眼人一打眼就知道這是關東軍總部在蓄意製造蘇日事端,這幫人在找藉口同蘇聯開戰。
(諾門罕地理位置)
1939年5月4日,蒙古國的幾個士兵因為放牧越過了日本認定的滿蒙邊界線,於是小松原道太郎帶著800多名皇軍打著維護偽滿洲國主權的旗號越過了邊界線,同蒙古國開戰。蒙古國戰鬥力自然不值一提,很快就被小松原道打的出不了窩。這時候蘇聯自然沒有乾瞪眼,帶著兩千多人就和日本關東軍打了起來。由於蘇聯準備不足,沒佔到便宜,經過十六天的戰鬥就帶著蒙古國軍隊繼續退回諾門罕以西趴窩。
(蘇聯士兵在坦克掩護下衝鋒)
但是戰鬥沒有從此結束,蘇聯很快就把朱可夫派到諾門罕指揮戰鬥。朱可夫被稱作二戰中蘇聯最出色的將領,打日本關東軍自然是小菜一碟。朱可夫先是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從西線調集兵力和裝備,期間就算關東軍不斷進犯也休兵不戰,直到八月中旬才開始反擊。
(朱可夫元帥和小松原道將軍)
日本這邊就十分搞笑了。首先關東軍大本營這邊並沒有因為小松原道把蘇聯人打趴窩就認為小松原道作戰得當。因為從九一八開始關東軍打的都是以少勝多的仗,哪怕是佔領東三省也沒損失多少裝備和人員。而這次短短十六天的仗小松原道就葬送了一個支隊四五百人的兵力,日本士兵沒蘇聯多、裝備沒蘇聯好,這麼打下去肯定打不過蘇聯。但是經過慎重研討,關東軍總司令決定依然由小松原道率領他的二十三師團同蘇聯戰鬥,因為“換成別人他面子上不好看”。而日本東京大本營那邊卻對這場戰役持否定態度。因為此時的日本正在攻打武漢,根本就沒能力維持同蘇聯的戰爭。但是據說只要一個師團就能結束戰鬥,所以又放任關東軍自決了。
到了8月20日,朱可夫準備好武器和彈藥後立即越過哈拉哈河向日本發動進攻。分為上下兩路的蘇聯坦克部隊在天上飛機的掩護下只花了四天時間就合圍了駐紮在諾門罕的第二十三師團和第七師團。小松原道做夢都沒想到蘇聯的坦克這麼快就能把自己包了餃子,於是拋棄了大量的武器裝備開始突圍。到了最後日本死傷一萬多人,還有三千多人被俘,到了最後小松原道只帶著不到一萬人回到了關東軍大本營。
這場仗日本可以說是損失慘重,光飛機就被蘇聯打掉廢了將近二百架,優秀飛行員又損失了一百多人。自己的坦克在蘇聯的BT7面前就是紙糊的老虎,最後也根本就不出戰了。
(日本坦克)
不過日本這場仗輸的並不算特別窩囊,畢竟自己的兵力和裝備彈藥都沒有蘇聯豐厚,蘇聯的炮彈在日本皇軍的眼裡看來就像不要錢一樣,飛機也是一樣接一樣的換,哪種好用用哪種。關東軍離日本本土十萬八千里,大本營還忙著攻打武漢,這仗能不輸麼?
輸了諾門罕戰役的日本立即同蘇聯談判,忍氣吞聲的敲定了滿蒙邊界後立即乖乖的躲在後面不敢造次。哪怕後來德國一再要求日本從東線對蘇發起進攻,日本都是按兵不動,實在是是被朱可夫打怕了。
而小松原道太郎也因為這場戰役引咎辭職,被編入了預備役。由於這次戰役輸的是在太慘,戰後日本國內還傳出了小松原道是蘇聯間諜的陰謀論,可以說是惡人有惡報了。參考資料《大東亞戰爭全史》
-
5 # 胖胖的小豌豆
關鍵就是日本陸軍的裝備都比不上蘇聯。
戰前,蘇聯已經是工業化國家,尤其是重工業很發達,因此蘇軍在裝備的機械化水平是比較高的,且火力強大。至於日本,自始至終陸軍的裝備都不如海軍先進,坦克面對缺乏重灌備的中國可能還有點優勢,面對蘇聯那就是送人頭啊!
還有,日本陸軍喜歡拼刺刀,那是無奈的選擇,想拼刺刀?朱可夫沒有那個時間,他得騰出功夫去研究德中國人。所以,面對日本的萬歲衝鋒,蘇聯選擇用坦克壓過去……
-
6 # 東瀛遊俠
我們首先看一下諾門坎戰役的結果:
據日本第6軍軍醫部調查,昭和14(1939年)年5月至8月間經歷殊死戰鬥的日軍中,戰死7696名、負傷8647名、生死不明者1021名,總共失去了17364名士兵(昭和41年10月12日,于靖國神社舉辦諾門坎事件的慰靈祭時釋出的戰歿者為18000餘人)。另一方面,蘇蒙聯軍的戰死、負傷者總計也達到18500名。 同年 9月15日,東鄉駐蘇聯大使與莫洛托夫外務人民委員在莫斯科達成協議,雙方於16日共同發表《停戰協定》。對於國境線,日本、“滿洲國”、蘇聯、外蒙古之間陸續進行磋商,於次年6月9日達成協議。而被確定國境線大部分都是蘇聯、外蒙古此前所主張的界線。
可見,雖然從死傷者數量上看,雙方不分伯仲,但日本在戰略上和政治上卻是徹底失敗了。
再看一下雙方將領的認識:
壓倒性戰勝日軍的蘇聯第一集團司令官朱可夫在回答斯大林問話時評價說:“雖然日軍的下士官兵頑強、勇敢,青年軍官憑著狂熱信仰般的頑強在戰鬥,但高階將領卻無能之極”。另一方面,辻政信在談到蘇軍時說道:被侮辱為低能的蘇聯軍隊驚人地迅速改變兵器與戰法,不論在量上、質上、還是運用上全都凌駕於日軍之上,這可謂革命軍的一大特色吧”。
再看一下日本人現在的認識:
日本有一本非常暢銷的書叫《失敗的本質》,該書從組織論角度出發總結了日軍在二戰中的失敗教訓。其中談諾門坎戰役的部分總結道:“作戰目的曖昧,中央與現地的交流無法有效發揮機能。關於情報的受容與解釋亦可見其獨斷性,在戰鬥中精神主義被過度誇大”。
日方在戰後總結時將敗因歸於關東軍驕傲輕敵、不服從指揮。當時的關東軍以滿洲國的內政指導權交由關東軍司令官為由,屢屢干預政治,而本應專心於對蘇戰爭準備的各地師團也對指導政治經濟抱有熱情,為維持治安又將兵力分散配置,完全沒有進行對蘇的作戰訓練。對當時關東軍的一個師團檢閱後的講評是:“統率訓練華而不實,上下流於巧言令色,欠缺適合實戰的準備,其戰力甚至不如‘支那軍’”。而且在關東軍的作戰演習中,在完全沒有勝機的戰況下,也認為可以憑藉據說日軍獨有的優越精神力與統帥指揮能力取得勝利。
“諾門坎事件將日軍近代戰爭的實態展露無餘,當面對大兵力、大火力、大物力主義的敵人時,日軍完全不得要領,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對用兵規模測定失誤,徒勞地將後方兵力逐次使用的錯誤也一再出現。由於情報機關的缺陷與過度的精神主義,不知敵,亦不知己,輕視大敵。在統帥方面,中央與現地的意見溝通欠順暢,一旦意見對立,總是主張積極政策的幕僚逞強好勝、排斥慎重言論,而上級也允許如此,這恰是導致失敗的重大原因”。
-
7 # 心有遠芳
主要是戰略思想,其次是重化工業不行。
日本陸軍作戰思想還停在一戰水平,沒有機械化陸軍概念,所以軍工生產不能與時俱進,研發配合機械化的武器,如移動電臺,步兵戰車,自行火炮,自行高炮,反坦克戰車,重卡,衝鋒槍等各兵種空地協作的必要武器,只能圍繞鐵路作文章。
日本海軍戰略思想對,一切圍繞航空母艦做文章,研發了零式戰機,氧氣魚雷,才能在戰爭初期發揮作用。
日本陸軍在中國內陸只有依靠鐵路,才能發揮作戰能力,離開鐵路,都無法打敗中國軍隊,因為無法提供天量後勤保障。
日本陸軍之所以能控制中國沿海地區,全靠日本海軍航空兵提供支援,超過火力範圍,都不可能全殲中國軍隊,因為後勤保障不行。
諾門坎之戰徹底暴路日本陸軍的軟肋,沒有鐵路運輸,重卡不足,不能機動作戰,沒有通訊車,不能空地協同,沒有自行火炮,不能及時為步兵提供火力,沒有反坦克車,不能支援步兵反擊,沒有衝鋒槍,不能為士兵提供近戰支援,沒有重型坦克,不能平等與蘇軍對攻。
反觀蘇聯,坦克,重炮,重卡,噴火坦克,輕機槍都全面勝過日本陸軍,可以機動靈活行動,攻其一點,全面開花,切斷日軍後勤供應,全面碾壓日軍。
所以日本陸軍想北進,日本海軍表現出輕視,因為差距太大了,沒有後勤保障,憑什麼打敗蘇軍?
-
8 # OUTMAN159416538
戰爭二分天時,三分國力,五分智謀。日本地狹人多災難貧資源乏註定其戰爭潛力先天不足,明治維新使日本向工業國轉型,相對東亞這些包括中國在內的農業國而言,單憑日軍軍力稱得起是地區霸主。但與蘇聯那些歐洲老牌帝國相比,日軍之裝備就是小巫見大巫,這與日本資源匱乏密不可分。
日軍在諾門坎戰敗另一個原因就是希特勒的擴張野心被斯大林洞察,蘇聯廣大的土地和資源必使德國垂涎。一且蘇德關係緊張,日軍在後院再點把火,蘇軍將陷入東西兩線作戰,分兵是大忌,在諾門坎先將日軍打到骨痛以絕後患。歷史證明,日本北上政策改為南下太平洋,正是此役決定,蘇軍後來在蘇德戰場拖垮了德軍也得利於後院無憂。
-
9 # 航空之家
1、 日本陸軍戰術思維的落伍,雖然時間已經到了20世紀40年代的二戰時期,而日軍的戰術思維仍然處於一戰時期,用現代語言來講是代差,也可說是降維打擊。
2、 蘇軍的指揮官是朱可夫,其能力超群,並做了充分準備,諾門坎戰役後,朱可夫被授予蘇聯英雄的稱號。
3、 蘇聯雄厚的軍工業基礎奠定了勝利的基石,兩國交戰拼的就是硬實力,武器裝備是其中的關鍵指標。蘇軍的坦克多達498輛,飛機也有809架,相對比的日軍僅有135輛坦克,450架飛機。
4、 日本的先海軍政策也導致陸軍得不到最優質的資源,這也是裝備整體落後的原因。加上日軍驕橫輕敵的態度,遭遇慘敗乃是意料之中的事兒。
1939年5月,關東軍小松原師團派遣200名日本騎兵和滿洲國400名士兵入侵諾門罕地區,並出動轟炸機投擲60餘枚炸彈。蘇聯根據《蘇蒙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捲入該事件,拉開了第一次諾門坎事件的序幕,事件以日軍取得勝利告終。
隨後蘇聯開始向諾門坎增兵,斯大林指示紅軍展開反攻計劃,決定給日本點顏色瞧瞧。1939年6月12日,朱可夫被任命為蘇軍第57特別軍軍長。蘇軍首先開闢了野戰機長,開始進行空戰。八月中旬,蘇軍展開主力進攻,配合炮擊和戰鬥機,從側翼包圍了日軍。雖然日軍也展開反補,但效果甚微。8月24日,日主力軍團被包圍,雖然突圍成功,但是敗局已定。其中日本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辭職,總指揮小松原一在一年後病死。
日軍還在諾門坎試驗中試圖引入細菌戰,但是效果不佳,蘇軍沒有收到損害,自己反而有名士兵收到感染。
回覆列表
“諾門坎戰役”發生在二戰爆發前4個月即1939年5月,交戰雙方:日本關東軍和蘇蒙聯軍。
交戰地點:中蒙邊境,中國境內新巴爾虎左旗南60公里處的諾門罕布日德地區。
戰事起因:日本關東軍挑起事端,試圖侵佔外蒙東部領土哈拉哈地區。
戰事歷時135天,最終蘇蒙聯軍取勝,日本關東軍慘敗。
問題來了,日本關東軍失敗的原因在哪裡呢?說實話諾門坎戰役在二戰中影響並不大,可以說少為人知。
然則雖是區域性戰役,但慘烈程度令人瞠目結舌,蘇蒙聯軍的坦克旅起到了扭轉乾坤的作用。
相對於蘇盟聯軍,關東軍的裝備顯得就有點落後了,裝備落後也就算了,關東軍的戰術水平還停留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那種狀態。
“日俄戰爭”發生在中國東北邊境,是日本和沙俄為爭奪中國權益大打出手,最後日本戰勝了沙俄。
也就是從這次戰役以後,日本關東軍沾沾自喜,一直陶醉在勝利喜悅中。
有道是驕兵必敗,從這一角度看,日軍一開始就輸了一截。
日軍沒有覺察到自己的短處,同時也沒看到蘇聯軍隊今非昔比發展的速度。
蘇聯紅軍經過大清洗以後,斯大林牢牢控制了軍隊,同時提拔了一些優秀的將領,比如戰神朱可夫就是從諾門坎戰役後脫穎而出的,朱可夫在隨後的蘇德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斯大林對這次戰事相當重視,他很想打一個翻身戰,其一洗去“日俄戰爭”之恥,其二讓整頓清洗後的紅軍揚眉出鞘亮劍。
如此一來就拉開了距離,一方面日軍沒有提高軍隊的現代化裝備,第二蘇聯軍隊同仇敵愾有雪恥報仇的決心,打仗打的就是精氣神,這樣一來日軍又輸了一截。
第二個原因是日本準備不足,雖然戰事是日本挑起來的,但日本沒料到蘇聯反應如此激烈。
在日本人看來,和蘇蒙聯軍衝突已經多次了,每次都不了了之,認為這次衝突過兩天就沒事了,日本人從心裡沒重視這次衝突。
誰知戰事逐步升級,在戰事第三階段,蘇蒙聯軍發起突然襲擊,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隨後戰事到了不可控地步,到最後日軍的兵力明顯不足,這也是日軍失敗的一個原因。
第3個原因就是蘇蒙聯軍的總司令是朱可夫,斯大林這次孤注一擲,把自己的王牌打了出去。
朱可夫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是日本指揮官望塵莫及的,大家想一想,師傅打徒弟,你說徒弟能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