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鼠鼠
-
2 # 小熊貓二世分享站
新年好。筆者是這樣理解的,動畫和漫畫,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就和自行車和汽車都是代步工具,但在生產,制作,和受眾方面完全不同。
首先,漫畫制作過程和動畫完全不一樣,漫畫首先是設立好故事大綱,然後進行分鏡,然後在分鏡基礎上進行繪製,漫畫在很多細節交代上會比動畫更加清楚,分鏡的方式,也是用漫畫的一套規矩,用以表現漫畫中角色的美感。
漫畫制作一人加1-2位助手,就可以完成,一般來說由漫畫家主畫,完成分鏡,助手幫忙上色,畫背景,等輔助的步驟,幾個人就能完成漫畫。也有一些漫畫會由專門的腳本師來完成劇情,漫畫家完成繪畫的合作形式。
動畫制作相對要複雜的多,首先一個人是完不成動畫的,準確說是一個人分擔動畫制作全部的流程,效率上是跟不上商業動畫的需求的,需要一個整體的團隊來完成,動畫就是動起來的漫畫,這樣說的話太不嚴謹了,雖然原理是把漫畫的關鍵動作串聯起來的過程,但是實際上和漫畫的區別非常大。
動畫先要進行企劃,籌錢,有投資方出錢,才有足夠的財力做動畫,連錢都不夠,是做不出像樣的動畫的。然後決定作品內容,是改編作品,還是原創作品,然後進行制作組人員的挑選,選擇出監督,作畫,腳本,演出,音樂,聲優等整個工作團隊的人選,然後各自分擔自己的工作,監督先做出動畫的分鏡然後由原畫師們根據監督的意圖進行畫面的創作,然後將畫面掃描到電腦裡進行填色,然後進行“攝影”,也就是把靜態的畫聯結形成動態的畫面,再配上配音,音效,後期處理後,形成一整套動畫。
可以看到,動畫的步驟要比漫畫複雜很多,也更加消耗財力,人力和物力,是團體行為,漫畫,只要你還沒有能力請助手,那基本是個人行為。動畫出去都是以一個團隊做代表的,個人做動畫的少之又少,即便是宮崎駿,新海誠這樣的動畫大師,也主要是擔當了動畫的監督,而實際完成動畫的,還是有一個團隊的辛勞成就的。
動畫和漫畫的表現力各有不同。動畫的畫功,主要保持角色的行動流暢,自然,漫畫的畫功,就可以表現很多角色的細節美。
漫畫的雖然不會動,但表現力依然可以根據分鏡的表現力而不同,例如《灌籃高手》:
靠人物的表情細節,汗水、肌肉的紋理,陰影,線條的變化來表達出緊張的氣氛,分秒必爭的氛圍。動畫雖然是動態的,並且音畫結合,但是考慮到成本,不可能每一個畫面都如此盡善盡美,往往會把精力放在主角上,其他角色相對表現力就弱一些,但是動畫帶來的動感,一些音畫結合後的魄力,也確實是漫畫帶來不了的。
漫畫介質相對簡單,紙質介質或者流行的電子媒介,無論是平板上、電子紙,還是紙質漫畫,都可以非常輕鬆方便的看到。
動畫紙質就沒法觀看,必須擁有電子設備,並且屏幕越大,一般來說表現力會更好,屏幕的好壞,喇叭的好壞,動畫片源的好壞都會影響動畫的表現力,相對來說影響表現力的東西要多許多。相對來說,漫畫看起來比較“簡便”,而動畫需要一定條件來觀看,如果看低碼率,低畫質的動畫,可能還不如漫畫來得舒服。喵帕斯。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實際上挺矛盾的,因為所謂動畫本身就是原作的廣告,為的就是吸引人看原作,而且動畫在很大程度上是為原作黨而做的,也就是所謂的照顧原作黨。
有句話我雖然說過了很多遍,既始得不到認同,就算我被釘在木棺裡,我也要用腐朽的聲音說出真相“如果動畫制作公司願意,他們完全有實力制作出超越原作質量的動畫”比如近期的《爆肝工程師的異世界狂想曲》在監督大沼心的神來之筆下,原來宛如廁紙的原作劇情,被他搞的很有趣。
但,動畫是什麼,實際上是一種在原作的設定與劇情上的在創作“一千個人就有一個人哈姆雷特”像小說那種憑空想象的劇情,動畫在怎麼做,也不過是表現了一種講述劇情的方式而已,說不定有覺得動畫好看,但說不定在原作黨心中則有更加完美的世界觀與劇情。
動畫與小說與漫畫的受眾確實不同,或者說動畫的受眾更加廣泛,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更輕鬆的閱讀方式,自然會更加的受到人們的青睞,但,這絕不是一種殺雞取卵的狀態,動畫與原作始終是處於一種互推互利的狀態,10個動畫受眾有一個去了解了原作,便是成功,為什麼,因為原作改編的動畫,10個原作受眾,最起碼會有7個會去看動畫。
就比如國內大熱的“IP”概念,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追求“IP”加持的作品,暫不提國內改編動畫的質量怎麼樣,但他們的原作本身就有非常大的熱度,所謂的動畫改編,只不過是一種錦上添花的模式,讓更多人知道這部作品,讓只看動畫,影視作品的人知道這一部作品,本身並不衝突。
當然,也存在但看動畫,影視作品,或者說更享受比較輕鬆閱讀的人,比如我,但即便是有“閱讀障礙”的我,當我看到《一拳超人》這部動畫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去翻了原作漫畫,像之前大火的《人民的名義》則吸引了一大批人去讀原作,改編的質量更好,他們自然會去看原作,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