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道題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坐在鋼筋水泥的辦公室裡,終日和文件、蓋章、領導打交道的辦公室職員,需要耗費額外的心力,來不斷確認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存在價值。除了薪酬(通常還是不太令人滿意的),我們很難直觀感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也不知道有誰在意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時候,在內心深處,我們甚至為自己的工作感到沮喪和心虛(比如,當我寫一份課題申請,明知道它沒有多大意義,僅僅只是因為「職稱需要」的時候)。這種隱秘的挫敗感,會讓我和世界之間特別築起一道屏障。我們懷疑自己是「多餘」的,「不配存在」的,但我們又必須掩飾這些疑問。我們很難為自己的生命畫出一幅確定的,有意義的地圖。我們意識上知道此刻就在這裡,但意識深處又不斷思索:究竟在何處?將來往哪裡去?誰在乎?有何意義?——我們只是龐大世界裡的一顆小螺絲釘,但我們看不到這顆螺絲釘究竟是如何成為這個世界運轉的一部分的。當然,我並不是否認辦公室工作的價值。——從世俗意義上衡量,這些工作有它的作用,甚至不可或缺。但是心理感受並不總是與之相符。這中間的關鍵,在於人與世界的「聯結」。「我這個人,與世界和他人是相連的,我能從他們眼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是整體的一份子」,我們需要時刻確認有這樣的感覺。在工作的時候,如果能感受到(是感受,而非意識,理智上當然都能意識到)自己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他人帶來正面的影響——What we do matters,我所做的事有意義——我就會從心底感受到我這個人存在的價值,從而產生出「只要老老實實地待在這裡,做現在在做的事就好」的踏實感。這份踏實感,讓我們可以痛痛快快地沉浸於工作,無須懷疑,無須尋找,無須確認,需要化解的也不過就是自然的身體疲累。反過來說,如果長期缺乏這樣的篤定,我們對於當下意義的組織,就是模糊,複雜,低效,且難以定位的,自然也會消耗更多的心理資源。當下這個時代,框架被打破,意義被消解,人與人的聯繫越發鬆散,「我是誰」這一問題的回答莫衷一是……所以這種困擾已經不是一兩個人的困惑,「無法踏踏實實地,篤定地工作」是很多人共同的心聲。我在《時代病的白描》中提到過這種狀態,一經轉載,得到了很多認同。這個時代有太多人難以確認生命的價值,就只好把「成功」一類的概念模模糊糊地,作為救贖的出口。仿佛工作中不幹出點什麼來,就不配理直氣壯地活下去。但其實歸根到底,價值還是存在於一個人的內心。卡巴金老師在《正念》中寫道:「當梭羅寫著:剛剛是早晨,可是你瞧,現在已是晚上了,我沒完成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但誰敢說梭羅在家門口坐一早上的領會沒有價值?」「這個見地讓我們想起老禪師說的:呵呵,老僧河畔販水四十載,無何功德。」——我相信梭羅和禪師並未感到疲倦。我相信他們的領會是我自救的方向。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道題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坐在鋼筋水泥的辦公室裡,終日和文件、蓋章、領導打交道的辦公室職員,需要耗費額外的心力,來不斷確認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存在價值。除了薪酬(通常還是不太令人滿意的),我們很難直觀感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也不知道有誰在意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時候,在內心深處,我們甚至為自己的工作感到沮喪和心虛(比如,當我寫一份課題申請,明知道它沒有多大意義,僅僅只是因為「職稱需要」的時候)。這種隱秘的挫敗感,會讓我和世界之間特別築起一道屏障。我們懷疑自己是「多餘」的,「不配存在」的,但我們又必須掩飾這些疑問。我們很難為自己的生命畫出一幅確定的,有意義的地圖。我們意識上知道此刻就在這裡,但意識深處又不斷思索:究竟在何處?將來往哪裡去?誰在乎?有何意義?——我們只是龐大世界裡的一顆小螺絲釘,但我們看不到這顆螺絲釘究竟是如何成為這個世界運轉的一部分的。當然,我並不是否認辦公室工作的價值。——從世俗意義上衡量,這些工作有它的作用,甚至不可或缺。但是心理感受並不總是與之相符。這中間的關鍵,在於人與世界的「聯結」。「我這個人,與世界和他人是相連的,我能從他們眼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是整體的一份子」,我們需要時刻確認有這樣的感覺。在工作的時候,如果能感受到(是感受,而非意識,理智上當然都能意識到)自己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他人帶來正面的影響——What we do matters,我所做的事有意義——我就會從心底感受到我這個人存在的價值,從而產生出「只要老老實實地待在這裡,做現在在做的事就好」的踏實感。這份踏實感,讓我們可以痛痛快快地沉浸於工作,無須懷疑,無須尋找,無須確認,需要化解的也不過就是自然的身體疲累。反過來說,如果長期缺乏這樣的篤定,我們對於當下意義的組織,就是模糊,複雜,低效,且難以定位的,自然也會消耗更多的心理資源。當下這個時代,框架被打破,意義被消解,人與人的聯繫越發鬆散,「我是誰」這一問題的回答莫衷一是……所以這種困擾已經不是一兩個人的困惑,「無法踏踏實實地,篤定地工作」是很多人共同的心聲。我在《時代病的白描》中提到過這種狀態,一經轉載,得到了很多認同。這個時代有太多人難以確認生命的價值,就只好把「成功」一類的概念模模糊糊地,作為救贖的出口。仿佛工作中不幹出點什麼來,就不配理直氣壯地活下去。但其實歸根到底,價值還是存在於一個人的內心。卡巴金老師在《正念》中寫道:「當梭羅寫著:剛剛是早晨,可是你瞧,現在已是晚上了,我沒完成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但誰敢說梭羅在家門口坐一早上的領會沒有價值?」「這個見地讓我們想起老禪師說的:呵呵,老僧河畔販水四十載,無何功德。」——我相信梭羅和禪師並未感到疲倦。我相信他們的領會是我自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