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剛剛崛起為一個發達國家,然而,它的發達國家地位卻並沒有得到整個世界的認同。很多經濟學家指出:南韓就是一個偽發達國家!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眾所周知,南韓的獨立時間並不長,在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中國的附庸國,屬於大中華文化圈。進入近代以後,南韓又被日本帝國主義者占領,淪為殖民地。二戰後,北韓半島成為美蘇爭霸的前沿陣地, 一場北韓戰爭幾乎將南韓打成一片焦土。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南韓艱難起步。但實際上,南韓看似獨立,卻並非是一個完全自主的國家。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諸多方面,要接受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指導。
雖然相較於日本而言,擁有較多的自主權利,但依舊不算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而正是這種不夠獨立自主的地位,才最終使得南韓成為美國手中的一個棋子。
獨立後的南韓,經濟一片凋敝,想要迅速發展起來,難如登天。再加上因為長期的殖民史,南韓對於經濟發展的速度要求極高,為了能夠迅速擺脫貧窮落後的局面,南韓的朴正熙採取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
他上檯後,立刻整合國家的全部力量,和私人資本合作,最終構建了財閥這種獨特的模式。
不得不說,在南韓創業早期,財閥的存在,確實有利於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力量辦大事。而後來也確實證明這是一個不錯的途徑,至少前期如此。
為了賺取快錢,南韓瞄準了“出口主導型”的發展模式。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南韓就開始明確的對出口型企業進行資金扶植。
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家族和國家資本聯合而成的財閥開始在全世界攻城略地。這一段時間,是南韓經濟野蠻生長的時期。當時正是南韓承接日本和歐美產業轉移的良機,抓住機會的南韓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有了錢的南韓人,和其他國家一樣,開始發展金融業和房地產。
大量資金被投入這兩個行業,造就了所謂的“漢江奇跡”。
在南韓政府這一系列猛如虎的操作下,一改建國初期的百廢待興的狀態,發展成為欣欣向榮的新興經濟體。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南韓,已然成為亞洲僅次於日本的發達經濟體。
這一點從人均GDP上就能看出,1961年時人均GDP才只有100美元,而到了1979年,這個數據直接增長了17倍,達到1745美元。
南韓實現這個目標,僅僅用了不足20年時間,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奇跡。
而正是這一段時間前無古人的發展速度,使得南韓人開始驕傲自滿起來。他們對那些掌握了大量社會財富的財閥不是充滿警惕,而是心存感激和驕傲。
但顯然這種依憑財閥構建起來的繁榮,只是一時的浮華,背後是底層和上層社會的嚴重割裂。如果不改變這種情況,那麼未來國家發展不僅會越來越緩慢,更會陷入無力創新,並導致嚴重社會矛盾的境地。
不過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南韓人,尚未意識到這個問題。雖然財閥的弊端有所顯現,但得益於依舊快速的增長,民眾對此並沒有產生太多的反感情緒。
另外一個問題在於,政府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幫助企業快速擴張,幾乎無限制地向它們進行貸款。在野蠻生長的時代,這不是問題,然而一旦企業經營陷入困境,那麼將會導致大量的壞賬。這些壞賬最終都將由國家來承擔。而南韓政府當時根本就沒有這麼多錢,放出去的貸款,大都是從國際金融市場上以政府的名義借來的外債。
南韓紀實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公開的數據顯示,1997年10月初,南韓的外匯儲備總額約300億美元,但卻揹著高達1100多億美元的外債,而且其中三分之二都是需要馬上償還的短期外債。
南韓的債務水平此時已經高企到難以置信的地步,而此時,正是國際投機資本進行收割的最佳時機。
在率先通過狙擊泰銖而誘發東南亞金融危機後,南韓的債務危機的嚴峻性已然暴露。嗅到血腥味的國際資本,又怎麼可能放過這樣一個絕好的機會。
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投機資本瞄準了滿是泡沫的南韓股票市場。還是熟悉的操作,熟悉的味道,結局也並無不同。
經過索羅斯等人的一番蹂躪後,南韓的股市一地雞毛。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暴跌70%,韓元直接貶值67%。數十年積攢的財富一夜間煙消雲散。
多米諾骨牌效應在南韓企業界開啟,以韓太集團和起亞集團為首,大量南韓企業不分大小開啟了破產模式。沒有破產的企業同樣難以為繼。整個南韓遭遇了自北韓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破壞。
數百萬人一夜間被掃地出門,很多人在破產後走上了天臺.....
那麼最終南韓是如何熬過這場危機的呢?
在2000年左右的南韓影視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論調,國家還欠著大量外債,我們怎麼可以浪費?
被逼無奈的南韓政府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宣布破產,這種破壞性將會是永久性的。其實就是一種徹底擺爛的態度,具體可以參看阿根廷。一旦宣布國家破產,那麼國家信用也就蕩然無存,賬是可以賴掉了,但也失去了翻身的可能。
第二就是繼續借債,借新債還舊債。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保留住東山再起的可能性,但龐大的債務也可能帶來更嚴重的災難。最可怕的是,國家的財富將會被徹底掌控在國際資本手中,再也沒有了自主權。
權衡了利弊之後,南韓政府選擇了走第二條路。
1997年末,走投無路的南韓最終向美國實施經濟霸權主義的工具IMF低了頭。眾所周知,趁火打劫、放火打劫都是美國的拿手好戲。美國的確通過IMF向南韓提供了其紓困所需的550億美元,但相應的,南韓也被迫接受了7條不平等條約。
而藉此機會,大量的國際資本紛紛湧入南韓,接手這些已經跌無可跌的南韓資產。成為南韓的正式主人。
外資對南韓的控制到了何種嚴重程度呢?
以南韓的驕傲三星集團為例,外國投資者就占據了53%的普通股,和73%的優先股。
三星已經不再是南韓的三星,而是西方資本的三星。資金實力最雄厚的三星都如此,其他企業更是全方位被外國資本所控制。
實際而言,南韓人不過是一群為歐美資本家工作的打工仔。三星等財閥,也不過是這些資本的代言人而已。南韓已然變成了國際資本賺錢的工具。
試想一下,當一個國家占據大頭的企業和銀行已經成為外國資本的玩物,那麼哪裡還有什麼自主權?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大集團創造的財富,幾乎不可能讓南韓人受益。以三星為首的財閥們每年創造了大量的財富,這些財富名義上屬於南韓的GDP,但實際上卻最終進了外國資本的腰包。留給南韓的財富其實少得可憐。
那麼為何南韓能成為一個所謂的發達國家呢?
于是,他們依靠資本家發的工資,超過了發達國家的門檻,一躍成為發達國家。
但實際上呢?企業除了設立在南韓,和南韓其實並沒有什麼關系。嚴重的貧富差距,使得大量的南韓底層,根本就沒有步入所謂的發達國家水平收入。70%左右南韓民眾的生活水平,完全趕不上中國五線小城的普通居民。而階層的嚴重板結,也是無論普通南韓人如何努力,如何內卷,都無法讓自己實現階層躍遷的根本所在。
正是因此,南韓才被某些經濟學家說成是“偽發達國家”!
南韓剛剛崛起為一個發達國家,然而,它的發達國家地位卻並沒有得到整個世界的認同。很多經濟學家指出:南韓就是一個偽發達國家!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眾所周知,南韓的獨立時間並不長,在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中國的附庸國,屬於大中華文化圈。進入近代以後,南韓又被日本帝國主義者占領,淪為殖民地。二戰後,北韓半島成為美蘇爭霸的前沿陣地, 一場北韓戰爭幾乎將南韓打成一片焦土。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南韓艱難起步。但實際上,南韓看似獨立,卻並非是一個完全自主的國家。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諸多方面,要接受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指導。
雖然相較於日本而言,擁有較多的自主權利,但依舊不算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而正是這種不夠獨立自主的地位,才最終使得南韓成為美國手中的一個棋子。
獨立後的南韓,經濟一片凋敝,想要迅速發展起來,難如登天。再加上因為長期的殖民史,南韓對於經濟發展的速度要求極高,為了能夠迅速擺脫貧窮落後的局面,南韓的朴正熙採取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
他上檯後,立刻整合國家的全部力量,和私人資本合作,最終構建了財閥這種獨特的模式。
不得不說,在南韓創業早期,財閥的存在,確實有利於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力量辦大事。而後來也確實證明這是一個不錯的途徑,至少前期如此。
為了賺取快錢,南韓瞄準了“出口主導型”的發展模式。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南韓就開始明確的對出口型企業進行資金扶植。
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家族和國家資本聯合而成的財閥開始在全世界攻城略地。這一段時間,是南韓經濟野蠻生長的時期。當時正是南韓承接日本和歐美產業轉移的良機,抓住機會的南韓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有了錢的南韓人,和其他國家一樣,開始發展金融業和房地產。
大量資金被投入這兩個行業,造就了所謂的“漢江奇跡”。
在南韓政府這一系列猛如虎的操作下,一改建國初期的百廢待興的狀態,發展成為欣欣向榮的新興經濟體。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南韓,已然成為亞洲僅次於日本的發達經濟體。
這一點從人均GDP上就能看出,1961年時人均GDP才只有100美元,而到了1979年,這個數據直接增長了17倍,達到1745美元。
南韓實現這個目標,僅僅用了不足20年時間,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奇跡。
而正是這一段時間前無古人的發展速度,使得南韓人開始驕傲自滿起來。他們對那些掌握了大量社會財富的財閥不是充滿警惕,而是心存感激和驕傲。
但顯然這種依憑財閥構建起來的繁榮,只是一時的浮華,背後是底層和上層社會的嚴重割裂。如果不改變這種情況,那麼未來國家發展不僅會越來越緩慢,更會陷入無力創新,並導致嚴重社會矛盾的境地。
不過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南韓人,尚未意識到這個問題。雖然財閥的弊端有所顯現,但得益於依舊快速的增長,民眾對此並沒有產生太多的反感情緒。
另外一個問題在於,政府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幫助企業快速擴張,幾乎無限制地向它們進行貸款。在野蠻生長的時代,這不是問題,然而一旦企業經營陷入困境,那麼將會導致大量的壞賬。這些壞賬最終都將由國家來承擔。而南韓政府當時根本就沒有這麼多錢,放出去的貸款,大都是從國際金融市場上以政府的名義借來的外債。
南韓紀實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公開的數據顯示,1997年10月初,南韓的外匯儲備總額約300億美元,但卻揹著高達1100多億美元的外債,而且其中三分之二都是需要馬上償還的短期外債。
南韓的債務水平此時已經高企到難以置信的地步,而此時,正是國際投機資本進行收割的最佳時機。
在率先通過狙擊泰銖而誘發東南亞金融危機後,南韓的債務危機的嚴峻性已然暴露。嗅到血腥味的國際資本,又怎麼可能放過這樣一個絕好的機會。
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投機資本瞄準了滿是泡沫的南韓股票市場。還是熟悉的操作,熟悉的味道,結局也並無不同。
經過索羅斯等人的一番蹂躪後,南韓的股市一地雞毛。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暴跌70%,韓元直接貶值67%。數十年積攢的財富一夜間煙消雲散。
多米諾骨牌效應在南韓企業界開啟,以韓太集團和起亞集團為首,大量南韓企業不分大小開啟了破產模式。沒有破產的企業同樣難以為繼。整個南韓遭遇了自北韓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破壞。
數百萬人一夜間被掃地出門,很多人在破產後走上了天臺.....
那麼最終南韓是如何熬過這場危機的呢?
在2000年左右的南韓影視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論調,國家還欠著大量外債,我們怎麼可以浪費?
被逼無奈的南韓政府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宣布破產,這種破壞性將會是永久性的。其實就是一種徹底擺爛的態度,具體可以參看阿根廷。一旦宣布國家破產,那麼國家信用也就蕩然無存,賬是可以賴掉了,但也失去了翻身的可能。
第二就是繼續借債,借新債還舊債。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保留住東山再起的可能性,但龐大的債務也可能帶來更嚴重的災難。最可怕的是,國家的財富將會被徹底掌控在國際資本手中,再也沒有了自主權。
權衡了利弊之後,南韓政府選擇了走第二條路。
1997年末,走投無路的南韓最終向美國實施經濟霸權主義的工具IMF低了頭。眾所周知,趁火打劫、放火打劫都是美國的拿手好戲。美國的確通過IMF向南韓提供了其紓困所需的550億美元,但相應的,南韓也被迫接受了7條不平等條約。
而藉此機會,大量的國際資本紛紛湧入南韓,接手這些已經跌無可跌的南韓資產。成為南韓的正式主人。
外資對南韓的控制到了何種嚴重程度呢?
以南韓的驕傲三星集團為例,外國投資者就占據了53%的普通股,和73%的優先股。
三星已經不再是南韓的三星,而是西方資本的三星。資金實力最雄厚的三星都如此,其他企業更是全方位被外國資本所控制。
實際而言,南韓人不過是一群為歐美資本家工作的打工仔。三星等財閥,也不過是這些資本的代言人而已。南韓已然變成了國際資本賺錢的工具。
試想一下,當一個國家占據大頭的企業和銀行已經成為外國資本的玩物,那麼哪裡還有什麼自主權?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大集團創造的財富,幾乎不可能讓南韓人受益。以三星為首的財閥們每年創造了大量的財富,這些財富名義上屬於南韓的GDP,但實際上卻最終進了外國資本的腰包。留給南韓的財富其實少得可憐。
那麼為何南韓能成為一個所謂的發達國家呢?
于是,他們依靠資本家發的工資,超過了發達國家的門檻,一躍成為發達國家。
但實際上呢?企業除了設立在南韓,和南韓其實並沒有什麼關系。嚴重的貧富差距,使得大量的南韓底層,根本就沒有步入所謂的發達國家水平收入。70%左右南韓民眾的生活水平,完全趕不上中國五線小城的普通居民。而階層的嚴重板結,也是無論普通南韓人如何努力,如何內卷,都無法讓自己實現階層躍遷的根本所在。
正是因此,南韓才被某些經濟學家說成是“偽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