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穿秋水

    1,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這和宇宙空間,人與自然都有關係。因此才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口語。天地人都是有生命的,都是互相有聯絡的。釋迦摩尼發現好人上天惡人下地獄的規律,告訴後人,一切慈悲為善,也就是人類要和平,才能興旺發展。如果發動戰爭,人類屍橫遍野,發動戰爭者就要下地獄。這個是大方面。小方面就講個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才能永久相處。大小之中就是家庭,一個家庭無論有多少人,都要和睦相處,才能發達。當然,這個是佛學文化的中心,一切水草花木及動物等都是有生命的,人類要珍惜它們愛惜自己,這就是慈悲。佛祖發現宇宙間星球有規律的轉動就不會撞擊。如果人類不違背做人的準則,人類才會和平的發展。孔子學說一生一世,而佛祖講了三生三世一一一過去,現在,未來。說明對天地人已看透,孔子講仁愛,佛祖講慈悲,意思都是一樣的。但是對佛學文化要理解,要解讀,不能迷信,要做到覺而不迷,正而不邪,靜而不染。佛祖是人,他做到了,得到了大圓滿。人呢,就要學習佛的文化及思想進行自己的覺悟修正自己的行為去幫助別人,幫別人開悟,讓惡人棄惡從善,讓人們破除迷信,這才是主題所需要的回答。

  • 2 # 吉月文

    這個問題本質上就是釋迦摩尼的思想最核心最有價值的內容是什麼。至於至高真理這種說法,恐怕是現在的一種說法,並不能夠確切的涵蓋釋迦摩尼思想的核心價值所在。

    對於這個問題,實際上有兩個層面的回答。一個是歷史層面的回答,一個是宗教層面的回答。

    先看歷史層面的回答。這實際上就要回歸到真實的釋迦摩尼本身,去探求釋迦摩尼自身的思想。

    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是非常難做的。原因非常簡單,對於釋迦摩尼的真實歷史形象,現在是沒有辦法進行完整的考察的。其實就連釋迦摩尼究竟生活在哪個時代,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不同佛教教派的說法是不同的,前後差距可達數百年之久。而釋迦摩尼本人並沒有留下一部真正意義上自我闡述的著作,現在所有的佛經都是後人的回憶,或者再創作形成的。從這個角度上講,釋迦摩尼本人的真實思想其實並不能夠完全的被髮掘出來,只能說有部分思想在現存的佛經當中儲存了下來。

    不過現存的佛經又有多個體系版本。實際上分為三大類別。分別是漢傳,藏傳和南傳。其中以漢傳的篇幅最大,內容最多。南傳的內容相對較少,藏傳的內容居中。相互之間還有很大的差異。

    就目前的學術研究來看,最古老的佛經,應該是漢傳佛教當中的雜阿含。阿含是梵文的音譯,其實就是歷史悠久傳承久遠的意思。這部分內容和南傳大藏經當中的經藏部分相應部,大體對應。不過由於漢傳佛教對阿含經並不重視,所以沒有經過系統的編輯修改,後者對經藏的編輯和刪改非常明顯,因此相對來說,漢傳佛教的雜涵是目前被學者們普遍認為最接近初始佛經面貌的這樣一本經典。

    那麼最初的佛經又是怎麼來的呢?根據佛經自己的記載,釋迦牟尼在生前的時候沒有留下著作。在他去世以後,由他的首座弟子迦葉主持召開了一場經典的集結。所謂集結就是召集曾經聽過釋迦牟尼講法的信徒,同時專人配送釋迦摩尼生前講法的內容,這些信徒根據自身的經歷判斷這些內容是否確實是釋迦摩尼生前的講話內容。說到底就是一種相互認證的行為。在這樣的過程之後就形成了最早的佛經,後世也採用這種方法對於佛經的內容進行審定,主要原因在於早期佛經是以口傳的方式傳送的,並沒有留下紙質寫本。

    到了後期才開始出現各類文字版本的佛經。當然這種最原始的佛經,規模和篇幅不可能很大。所以現在規模巨大的大藏經當中,可能也只有一小部分佛經比較好的呈現了釋迦牟尼個人的本來思想。

    那麼是否可以單純通過雜阿雜來了解釋迦摩尼的個人思想呢?恐怕不行。原因很簡單,雖然。這部佛經很有可能儲存了最多的早期原始佛教思想,但也不見得就能夠完全體現釋迦摩尼的個人思想。畢竟現在所有的佛經都是由後世的信徒創作而成的。所以實際上是沒有辦法真正意義上把純個人思想剝離出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一開始就說從操作層面上來講,迴歸到歷史本源的進行真實的個人思想探查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第2個層面是從宗教層面。這個層面其實也不好操作。原因在於佛教思想的變化是非常巨大的。

    佛教在印度文化範圍內,經歷過兩次重大變革。第1次是上座部和大眾部的分裂。這次變革就使得佛教思想發生了內部的重大變化。這種分類實際上就是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的一場鬥爭。上座部作為保守派,大眾部作為改革派,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論戰,最後形成了宗教內部的宗派分裂格局。兩派並沒有實現內部的平衡,又進一步分裂,從而使得佛教內部形成了大大小小數十個宗派。現在儲存下來的宗派非常少。南傳一派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上座部,但又不等於那一時期的上座部。

    第2次變革,就是大乘佛教的產生。大乘佛教是在大眾部佛教的基礎上,吸收了部分上座部佛教的思想以及印度的婆羅門教和傳入印度的波斯和古希臘的宗教思想,而形成了一種新的宗教。大乘佛教和之前的佛教相比,一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修行的過程從關注個體轉向了關注群體。同時在修行思想和方法上面都和之前的佛教有了巨大的差別。大乘佛教後來成為了中國漢傳佛教的基礎。

    佛教在進入中原漢地以後,又經歷了相當漫長的漢化改造過程,出現了一大批由中國僧人所創作的佛教經典。這些佛教經典大量的體現了中中國人的思想文化。其中既有在佛教思想領域有重大影響的壇經,也有一些很明顯的迎合當時中國世俗文化思想的,比如佛說父母恩重經。很顯然,漢傳佛教的思想文化早就已經和原汁原味的古印度文化體系內的佛教發生了重大的偏移。

    藏傳佛教實際上融合了藏區自身的早期原始宗教苯教,同時又特別偏重密宗,受印度晚期佛教影響非常大。和漢傳佛教相比有非常大的差別。

    南傳佛教現在以早期上座部為傳承的物件,但實際上受中南半島本土文化的影響很大。南亞國家斯里蘭卡的南傳佛教雖然發展較早,但曾經一度停頓現在的本土佛教是從緬甸和泰國回傳而形成的。所以斯里蘭卡的南傳佛教實際上也是受中南半島本土文化影響的。

    介紹這些宗派之間的差異,實際上就是為了說明這些宗派目前所宣揚的釋迦牟尼的思想觀念,只是經過長期歷史發展以來形成的一種思想觀念,相互之間也有很大差異。所以從佛教自身來說,也沒有辦法形成一種統一的觀點。釋迦摩尼究竟有哪些思想,在宗教層面上其實也說不清楚。

    最後,回到問題本身。就現在的早期經典,包括各宗派之中相互來說比較統一的觀點,也就認為釋迦摩尼形成了所謂的無上至高正等正覺,這是漢語當中對釋迦牟尼思想的地位的一種標準翻譯。但具體內容無論是早期經典還是宗教派別,都沒有辦法給出一個具體的主流的觀點。但是有一點可以說明,這種觀念實際上還是針對生死的一種觀念。說到底也就是對個人生死的一種參透。具體說法是什麼就很多了。

  • 3 # 覺悟路上

    輪迴是苦,是夢,是幻。要跳出這虛幻的三界六道輪迴,斬斷苦根,並告訴了我們出離的辦法:一是難行道的聖道法門,修戒定慧,滅貪嗔痴;二是易行道的淨土法門,唸佛往生極樂國。南無阿彌陀佛。

  • 4 # 阿華1876

    這個問題相當於問釋迦摩尼證悟的佛法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太大了,這也是所有佛經要解釋的內容。可以明確的告訴你,這個世界上沒人說的清,除非修到如來的境界

  • 5 # 靜月舒雲

    回答~~根據我自己的多年學佛之感悟:佛陀宣說教化眾生的最偉大的核心就是他的理性精神,是解析和體現在天地人間方方面面的最完美的道德準則。其佛教的根本教義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陀尊師用展示他的殊勝明慧.大愛慈悲胸懷和廣弘思維.理性精神:“因名法藏誓願巨集深攝取二百十億淨妙國土~果號彌陀慈悲廣大願現八萬四千相好光明”之聖像,來啟發.教化.呼籲.喚醒每日沉溺於迷濛混沌中的眾生們之“自性意識~原本平等佛性”,來一起求證修為:“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唸佛”。――當佛音唱響廣袤蒼巨集.無垠大千世界之時,便是天地時空人間萬物祥和康樂.人心空達永無違逆之日!回答完畢~阿彌陀佛。

  • 6 # 靈智學君

    將印度教的至高之“梵天”篡改為“佛”!這就是他發現的至高“真理”!

    將梵法改為佛法。

    最後臨終時,他發現:

    佛,非佛,是名為佛。

    佛法,非佛法,是名為佛法!

    佛主的一生,只是一個沒有真正修進道門的殉道者,他發現的至高真理是不斷變幻的假佛之理,而真理是永恆不變的,沒有修通中脈,是發現不了真理的,這是一脈相承的!

  • 7 # 日省1

    人來到世上都一樣,無高低貴賤之分,財富帶不來,也帶不走。人與人在世間生相不同,各有千秋,有病苦、有困苦而逝去。有富足、有快樂生活了一輩子。釋迦摩尼發現了人類這一現象,放棄了優越的生活環境,亦然立志要救苦難之中的人,面避修身冥想開悟,提出以善為本,諸惡莫作。就是叫人人發善心,發慈悲心,叫世間人們生活充滿快樂。實際用現代白話講就是;和諧、自由、平等、走共同發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 8 # 雷138368406

    一切都是必然、 一切都是不必然 ,一切都是無、 無就是一切 ,生就是死 死就是生、 生生死死就是執念, 一切妄想皆是空、 一切空即是萬有!有則成滅 、滅寄則生緣 緣則生性 性成靈想 ,執著則成苦 、苦成因果,無道不即 即到則滅因、不可思議 不可思想 ,世間事皆有幻滅重生、生也輪迴 死也輪迴 ,不必細究 不必痛苦 !樂在其中 各得其樂也!

  • 9 # 蘭州易道王

    釋迦的大發現有,一,讀心經,可開悟見本心而有大智慧,如佛眼等。二,見一滴水中有10萬8000蟲,一粒沙如一座城池。微觀可達單細胞級。

    老聃已觀至無形物質本原。

    易經已述及原子內部結構,由原子形成太極,由太極而生天地萬物了。約四世紀(?),巴比侖文中,已有“伏羲八卦“字樣。可見,中國易經早已傳入中東。

    《聖經》新約,述及宇宙"太初有道,道生諸神“。可見七世紀前,老子《道德經》已傳到歐洲了。

  • 10 # 金錢唐朝九九一

    釋迦牟尼發現宇宙規律和生命真相,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類要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只有覺悟才有大愛心,有大愛心才能有大智慧,才能真正做到利益眾生和萬物。

  • 11 # 阿耨多羅

    生死輪迴並不是釋迦摩尼發現的。當時的印度宗教普遍都是信奉輪迴說的。 佛者,覺悟之人也。 釋迦摩尼悟到的是脫離並且不再入生死輪迴的方法, 即獲得了無上正等正覺, 最終可得究竟涅槃的方法。 佛的一切說法, 後來的佛教一切宗派都只是為方便眾生而行的方便法門而已,其宗旨都是一樣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讓眾生覺悟成佛從而脫離生死輪迴。 比如禪宗 講究頓悟, 從而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 淨土宗注重唸佛號,讓人往生極樂淨土, 因為極樂淨土更適合眾生修行,所以讓眾生下一世去極樂淨土修行直至成佛。 唯識宗 注重讓人修智慧, 通過智慧認識到五蘊皆空, 三界唯識, 這個識就是阿賴耶識 ,而業力牽引這個阿賴耶識導致我們生死輪迴, 當阿賴耶識清淨以後, 也就不再受業力牽引,也就成佛了。 還有律宗, 密宗等等, 其實都是殊途同歸。 都是為了了脫生死,不入輪迴。

  • 12 # 英雄拒絕黃昏

    釋迦摩尼發現的至高真理是什麼?就是一種修行,也是說,通過修行達到無我無他無你的狀態。如果能有這樣的境界,你就功徳圓滿了。

    這裡有一段文字,就是說釋迦摩尼對真諦的理解是怎麼樣的:

    “世間所有的人,都不能免除生老病死之苦,為什麼這些苦惱會出現呢?這都是因為有了‘我’想,而有所貪慾、瞋恚、愚痴,都是從‘我’生,如果滅掉了‘我’想和貪、瞋、痴,那麼,苦根就斷了,而這就是通過勤奮的修行,才是求得解脫的唯一的辦法,也是成道的真諦。”

    要達到這種境界是非常難的,他要你付出一生的努力,最後才能到達極樂世界。所以出家人沒有死字一說只有圓寂一詞。

    六祖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可以這麼說,六祖是領悟最透徹的一個出家人。

    我們常說的“四大皆空”大概也是這個意思。這些說起來極其容易,做起來就太難了。我們常說某某“六根未淨”,就是說他們離境界太遠了。因為他們還惦念著紅塵。

    所以可以這麼說,無我無他無你就是釋迦摩尼的至高境界,也就是我們說的真理。

    最後以釋迦摩尼話作結,或許你能領悟到什麼。

  • 13 # 胡代泉

    要說釋迦摩尼發現的至高真理就是,緣生緣滅。這個世界的所有都是由因緣而生,也由因緣而滅。這就是佛悟到的真正真理!

  • 14 # 圓凱禮佛

    只要能用文字描述的,一定不是至高真理。

    佛陀傳法分三個層次:

    最低層耳傳,就是對凡夫俗子講一些膚淺的道理。

    中層持明表示傳,對阿羅漢,或有很高佛法造詣的人,沒有語言文字,佛指一下,可能就有所領悟。

    高層意傳,對菩薩這個層次的,法義沒有表面顯現,通過意念傳。

  • 15 # 輕風徐來蓮花開

    釋迦牟尼佛悟道宇空間至高真理是緣起性空。世尊釋迦牟尼佛了知,世間的萬事萬物均因緣而起,並因緣而滅;而世間萬事萬物均無自性(性空),即世間萬事萬物沒有恆常不變的,其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生老病死,生住異滅,成住壞空,周而復始,無始無終,無窮無盡。

    釋迦牟尼佛是法界至尊至上的聖者。

  • 16 # 特閒人

    忽悠,是營銷界的至高技能。打個比方,缺啥就賣啥,如果不缺呢?想辦法讓你自己覺得你是真的缺,前面以為得到了想要的,但其實不是你想要的,只是相似或者近似而已。

  • 17 # 山海聽濤客

    釋迦牟尼的偉大發現是:人生和人世都充滿了苦難。要想解脫,只有靠自己開悟:把一切實相看空,才能淨化心靈;積善隨緣,才能在無窮無盡的輪迴中,到達完美境界。

  • 18 # 潛入慧水716

    用我的理解表達:每個人都有一個良心,所有人的良心都是一樣的,沒有絲毫差別。這個良心會引領丶教化我們每個人,最終使我們每個人的靈魂得到淨化,達到清淨無染的狀態!這時候的人,功德莊嚴,智慧圓滿。用我們能理解的語言來表達,道德高尚,情商和智商極高,不管處在順境和逆境中,都會處處為他人著想,所有事情都能處理的恰到好處,內心始終輕安快樂,沒有絲毫煩惱,從來不會生出害人之心。因為從不為自己著想,所以說無我。還有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狀態,只有到了這個程度,自已去感受。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19 # 一燈照破千年暗

    佛陀發現的最高真理,不是一種理論,不是把它說清楚就行了,它是生命的狀態,所有的經論都是告訴你如何達到佛陀覺悟的那種狀態,脫離生死輪迴,生命得到永恆,不在分段生死,……,

    學佛不是看一一下經文,自以為理解了,就完事了,

    是經文的內容你要從最基礎的逐漸做到,才算修行,就是解行並重,就是理論結合實踐,你才能感受到佛陀說的那種生命的狀態,要去感受,體驗!

    不同於世間學問,不是紙上談兵……,

    南無阿彌陀佛

  • 20 # 葉落彡無聲

    一句話:釋尊在二千多年前在菩提樹下與宇宙智慧相連18天,證得宇宙萬物緣起緣滅,用人感官證得四大皆“空”的真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郭鬆齡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