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5分鐘讀書

    其實,日常生活常用的邏輯思維並不多,我想反過來跟你聊聊“十大邏輯陷阱”,這些是我們常常遇到、卻又不知道如何去反駁的謬論,掌握它們,你可以避免很多“坑”。

    邏輯陷阱之一:輕率概括

    用片面的觀點看待整體問題。

    比如說,蕭敬騰每次去一個地方開演唱會,那個地方就下雨,于是大家都稱他為“雨神”。這只是一個玩笑,但如果把它當真了,那就犯了“輕率概括”的毛病。因為蕭敬騰有幾次演唱會下雨,就把這幾次巧合當做成一個事實。

    再比如說,我們取快遞的時候,因為有幾次遇到的快遞小哥都不負責,就認為所有的快遞都不靠譜。

    邏輯陷阱之二:預設謬誤

    在提問的時候就已經做了一個錯誤的假設。

    比如有人問你:三十歲還是單身,請問你壓力大嗎?

    表面上的問題是“你壓力大嗎?”其實還隱含另一個假設:三十歲的人不應該單身。

    所以,“三十歲還是單身,請問你壓力大嗎”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邏輯陷阱。最好的回答是:誰說三十歲不能單身了?

    邏輯陷阱之三:不當類比

    用看似相類似的東西來比較,其實它們根本是兩類東西、不能比較。

    比如有人把成人雜志的果照和藝術品拿去比較,把情色說成是藝術,這就是犯了“不當類比”的錯誤。前者僅僅是感官的刺激,而後者卻遵循了一整套藝術法則。

    邏輯陷阱之四:簡單歸因

    意思是把原因簡單化。

    你知道攝影師最煩的問題是什麼嗎?“你這張照片拍的真好!用什麼相機拍的啊?”

    攝影師拍一張照片,會考慮光影、色彩、構圖、快門、光圈等因素,而那些不懂攝影的人,卻覺得“他們就是相機買得好”。

    邏輯陷阱之五:亂賦因果

    將那些有先後關系的事情,當做是因果關系。

    比如我正在屋子裡打牌,你突然走進來,結果我輸了這一局。于是,我就把原因怪罪在你身上:因為你突然進屋,所以我輸了牌局。

    其實,這兩件事沒有半毛錢關系,但我們生活中卻常常遇到這樣“亂賦因果”的人。

    邏輯陷阱之六:樹稻草人

    事情的前提與結論之間毫無邏輯關聯。

    然後表姐回了一句:這些練習題既然出版了,總是要人去買啊!

    給孩子買練習題,本身沒錯;出版社出版練習題,也沒錯;但是,因為他們出版了、所以我們就要去買,這個邏輯就毫無關聯可言。

    邏輯陷阱之七:人身攻擊

    “人身攻擊”,顧名思義就是根據個人的主觀意願、針對他人及身體的文字、言論攻擊。

    如果放在邏輯思維層面,就是通過貶低對方的方式,證明對方是錯誤的。

    比如:他是個懶鬼、賭徒、渣男,他說的話,你還能相信嗎?

    比如:在里約奧運會游泳比賽後,霍頓無端說孫楊是“用藥的騙子”,借此來證明孫楊不是他的對手,這就犯了“人身攻擊”的謬誤。

    邏輯陷阱之八:滑坡謬誤

    簡單來說,這種邏輯陷阱特別誇張,將因果關系串連起來,把“可能”當做是“絕對”。

    你小時候是不是也遇到這樣的事情:父母說,你這次必須考100分,不然以後進不了好高中;進不了好高中,就讀不了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最後你只能掃大街。難道你想一輩子掃大街嗎?

    越往後,越誇張。如果我們再順著這個邏輯走下去,全宇宙的和平都岌岌可危了。

    邏輯陷阱之九:虛假兩難

    最讓男人頭疼的問題,莫過於「我和你媽媽同時落水,你先救誰」了。

    不知道這個問題是誰發明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要麼這個人不懂邏輯,要麼是太懂邏輯了。因為,這個問題在邏輯上稱為“虛假兩難”,又叫假兩難推理(False dichotomy) ,它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屏蔽掉了,只給你兩種選擇。就像《電鋸驚魂》裡面的劇情一樣。

    邏輯陷阱之十:訴諸權威

    運用得最廣泛的邏輯陷阱是“訴諸權威”,也就是盲從地認同權威的主張。

    比如廣告詞裡面經常出現的“某某磚家、某某機構權威認證”。然後你會發現,這裡說的磚家,其實是其他領域的磚家,跟他認證的品牌沒有半毛錢關系。但很多人被“磚家”“機構”這樣的詞彙迷惑住了。

    以上我簡單介紹了一下,邏輯思維中最容易遇到的十大陷阱。我的目的不是教你如何騙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避免一些邏輯套路、讓自己的思維更加清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什麼時候發現了這個世界有不公平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