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CHENG173

    供應商質量管理與控制的有效方法

    供應商質量管理與控制的有效方法供應商提供的商品持續地滿足採購方的要求,採購方應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以下有效的管理與控制方法。

    1)製定聯合質量計劃

    採購現代商品,不僅購買商品本身,而且還要購買供應商在產品設計、製造工藝、質量控制、技術幫助等方面的能力。要有效地購買供應商的這種能力,需要把供需雙方的能力對等協調起來,協調的辦法就是製定聯合質量計劃。聯合質量計劃中一般要包括經濟、技術、管理等三個方面。

    (1)經濟方面。這方面的內容包括進行價值分析,以便協助採購者從合同中取得最大的價值;對成本、質量和交貨期等方面進行綜合平衡,以便實現最佳成本;對使用費用進行審查,使產品整個壽命週期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在有些情況下,共同製定經濟方面的計劃可以修正合同中的擔保條款或現場服務的條款。

    (2)技術方面。需要製定一系列的技術計劃,這涉及到採購方和供應商雙方的各自職能。主要包括:

    ①產品設計。在這方面的計劃是搞清技術條件要求的含義,識別對產品的安全性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的質量特性,擬定關於可靠性及其它有關的要求,必要時還要提供感官檢驗標準。

    ②工藝設計。這方面的計劃是指在供應商內分配生產作業,共同使用高、精、尖設備,明確關鍵工序的參數及其含義,建立識別和追查的體系。當採購方認為雙方共同協商的工藝設計對它的獨特需要是必不可少時,可以提出要求,沒有得到採購方的認可,事先不得擅自改變工藝設計和操作方法。

    ③生產。這方面的計劃是指對人員培訓和考核的要求,如,工序裝置的標準,加工控制程序表,設備維護保養表,資料和文件的要求。

    ④檢驗與測試。這方面的計劃是指涉及計量、測試方法的標準化,測試設備的能力及定期檢驗,此外還涉及質量標準。

    (3)管理方面。這方面的計劃主要是識別必不可少的管理活動,並且建立明確的責任制來進行活動。此外,還要進行溝通買賣雙方渠道的工作,建立迅速、靈敏的信息反饋系統,變單向交流溝通為雙程序多向溝通。在複雜的合同中,各種程序和制度也相應地變得複雜起來,需要繪製流程圖和規定特殊的條款,以保證溝通路線暢通無阻。

    2)向供應商派常駐代表

    為直接掌握供應商商品質量狀況,可由採購方向供應商派出常駐代表,其主要職責是向供應商提出具體的商品質量要求,了解該供應商質量管理的有關情況,如質量管理機構的設置,質量體系文件的編制,質量體系的建立與實施,產品設計、生產、包裝、檢驗等情況,特別是對出廠前的最終檢驗和試驗要進行監督,對供應商出具的質量證明材料要核實並確認,起到在供應商內進行質量把關的作用。對具有長期穩定的業務聯繫,建立固定的購銷關系,採購批量大、技術性強、對質量要求嚴格的供應商,採購方還可派出質檢組常駐供應商,不但對商品質量進行全程、全面地檢查和監督,而且還要監督買賣合同的全面執行,保證及時生產、及時發貨,滿足採購方各方面的要求。同時質檢組還可向供應商反映已購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問題和對產品新的要求,促使供應商改進和提高產品質量並不斷開發用戶所需要的新產品。

    此方法是供應商質量管理與控制常用的一種方法,其優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供應商商品質量進行全程、全面地檢查和監督,能及時發現問題,便於供應商及時返工,降低了供應商的質量成本。

    (2)從源頭發現問題,便於快速反應,對企業獲得優質採購商品有利。

    (3)可根據本企業實際使用情況及進貨質量控制IOC情況,專門嚴格檢查某個項目,針對性強。

    3)定期或不定期監督檢查

    由於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供應商的生產狀況必然也會隨之變化。採購方應及時掌握其變化的情況,對生產發生的一些重大變化,應要求供應商及時向採購方報告。如產品設計或結構上的重大變化、製造工藝上的重大變化、檢驗和試驗設備及規程方面的重大變化等,供應商都應向採購方主動報告說明情況。採購方接到報告後,要認真分析情況,必要時應到供應商那直接了解,主要應弄清對產品質量的影響。在多數情況下供應商變更產品設計,採取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是為了提高商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對保證商品質量是有益的。但是也必須注意到,任何改變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在變更的初始階段容易造成商品質量的不穩定。這就需要通過加強最終檢驗和試驗來把關。

    5)定期排序

    排序的主要目的是評估供應商的質量及綜合能力,以及為是否保留、更換供應商提供決策依據。排序的一般準則如下:

    (1)SOA供應商質量保證批合格率:一般要求不能低於95%。

    (2)IOC批合格率:一般要求不能低於95%。

    (3)商品投入後的質量問題:一般要求總的工序直通合格率不低於85%(因產品不同而有較大差異)。

    (4)回復糾正行動報告CAR的態度和速度:需及時響應,對問題做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並有糾正預防措施(或更改作業文件,或進行工序改善等)。

    (5)交貨期履行情況:能積極履行合約,並對延期交貨做出合理說明。

    (6)審核結果:審核的分數至少在60分以上。

    (7)與本企業人員的配合:在各項事務中與需方積極配合,協作良好。

    以上項目乘積作為總分,供排序用。排序週期一般為每季度一次或半年一次。

    6)幫助供應商導入新的體系和方法

    為有效地控制採購商品的質量,採購方應對供應商導入自己多年總結出的先進質量管理手段和技術方法,主動地幫助、指導供應商在短時間內極大地提昇質量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增強質量保證能力。採購方對供應商給予一定的幫助對供應商是有利的,對採購方自己也是有利的。對供應商的幫助是多方面的,主要目的不是擴大生產能力而是提高商品質量。以提高質量為中心,可幫助供應商組織有關人員的技術培訓,進行設備的技術改造,實現檢驗和試驗的標準化、規範化。貫徹ISO9000族標準,爭取質量體系認證,幫助供應商導入6Sigma系統等。對供應商的幫促重點是加強商品質量的薄弱環節,解決影響商品質量的關鍵問題。

    供應商關系管理

    1 引言

    在信息技術的催化之下,世界經濟的變革已經進入了加速狀態。世界經濟一體化,企業經營全球化,以及高度競爭造成的高度個性化與迅速改變的客戶需求,令企業與顧客、企業與供方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和複雜。企業常常需要與遍布全球的對象進行合作或服務,在增加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建立戰略聯盟的同時,還需要處理更多、更迅速的變化,更迅速地做出反應,以及在廣泛的地域分布和不同語言文化之間進行迅速準確和有效的溝通與信息交流。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與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成為了20世紀末企業管理與信息技術應用的"熱點"。

    與客戶關系一樣,供應商關系同樣是企業與生俱來的,在產業整個供需鏈條的每個中間環節,都是由客戶-供應商連接起來的,上述的種種因素,也同時在不斷增加企業與其供方之間關系的複雜性與管理的艱巨性,任何一端的失誤,都會造成企業經營的失敗。這不但要求我們要將供應商關系作為企業供應鏈上重要的一環加以強調,還需要系統地總結供應商關系管理獨特的規律,並且採用信息技術作為現代企業供應商關系管理的基礎。

    2 什麼是供應商關系管理

    供應商關系管理(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RM),是企業供應鏈(Supply Chain)上的一個基本環節,它建立在對企業的供方(包括原料供應商,設備及其它資源供應商,服務供應商等)以及與供應相關信息完整有效的管理與運用的基礎上,對供應商的現狀、歷史,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溝通、信息交流、合同、資金、合作關系、合作項目以及相關的業務決策等進行全面的管理與支持。

    3 基本內涵

    3.1 信息

    供應商關系管理的建立,涉及到廣泛的基礎信息,例如:

    • 供應商(現行的,過去的,潛在的)的基礎資料,包括組織,人員,聯絡方法,地址,交通等;

    • 有關供貨品種、價格、品質、週期等方面的信息;

    • 供貨狀態與歷史數據,實際採購、供貨情況的詳細記錄;

    • 潛在的供應品種,能力等;

    • 審核、評估的、改進的記錄;

    • 重要的溝通、或事件處理(例如聯絡、退貨、爭議等)記錄;

    • 雙方合作的項目,未來的發展計劃;

    • 雙方交流的文件(例如合同、變更、設計資料、品質標準等);

    • 供方的其它信息,例如設計狀態、進度,相關計劃安排等;

    • 對狀態趨勢的預測;等等。

    傳統的企業管理系統(例如許多由MRPII發展出來的ERP系統),雖然包括了有關供應商的基本信息和功能,但這些信息通常不夠完整,不足以充分支持複雜完善的管理功能,要建立完善的供應商關系管理體系,首先要對上述的基礎信息加以完善的管理。

    4 關系與溝通

    關系與溝通,包括人之間的,以及組織之間的,這不僅僅是對有關的對象相關信息的系統管理與應用,也包括對多種多樣的溝通渠道(例如各種基於網絡的新型通訊/互動方式,電子信件,實時通訊,視頻會議,遠程的小組協同工作等)的直接集成與支持,以及對業務、事件、計劃的跟蹤管理等。

    在供應商關系管理體系中,不一定獨立的實現這些功能,而是與相應的企業信息系統功能,例如分佈式的企業辦公環境相集成。

    4.1 業務流程與業務類型

    除了傳統的"採購"業務之外,供應商關系管理需要關注所有與供方相關的業務,比如供應商的選擇與評估,戰略合作關系的建立與協調,共同開發計劃,對供方設計過程的直接參與,建立有效的溝通方法與渠道,意外處理的流程等。近些年來的趨勢是,作為"客戶"的買方越來越深入供方的業務流程,例如通過建立基於信息技術的業務模式,使二者之間的供需業務如同在一間公司內的生產計劃和送貨安排一樣及時和有效,甚至將買方的原料倉與供方的成品倉合為一體。

    供應商關系管理體系的一個基本目標,是將企業內部的工作流與供方的工作流直接銜接,以及直接處理跨越二者的綜合業務,形成跨越組織界限的高效率的業務流程。

    4.2 項目管理

    與供應商合作的簡單方式,是直接採購。而今天一個典型的供需合作,往往不限於單純採購供貨,還包括以項目方式提供服務,合作開拓/開發產品或服務項目,乃至指導協助供應商進行的改進計劃,督察供方內部為需方進行的項目,例如設計開發等。因此,供應商關系管理應當包括或者集成項目與計劃管理的功能。

    4.3 決策管理與支持

    業務決策的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是數據和規則。供應商關系管理系統應當提供準確、及時與充足的數據以及分析手段,並有效地實現與管理企業設定的規則,使得決策變的更加有效、透明和易於控制。

    4.4 信息技術

    對於小型的,產品簡單、供應關系單純的企業,供應商關系管理的難度可能不會充分體現出來,而稍大型的,產品構成複雜,尤其是注重競爭優勢,品牌營銷策略的企業,常需要與大量分散的供應商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此時,首先需要一個良好的,動態更新,充分共享,支持地理分散的應用與協同工作,並且易於管理的供應信息系統,進而,在完整、準確、及時的信息基礎上,就可以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各種統計分析、信息發掘或計劃項目管理、業務規則管理與決策支持工具等等,幫助各個層次的業務人員迅速準確地了解需要的信息,高效率地做出決策或反應。這樣的系統,只有運用信息技術才能有效地實現。

    4.5 與傳統企業信息系統的關系

    1990年Gartner Group提出ERP概念時,主要強調了當時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一些新特徵(例如CS架構,GUI等),在多數企業管理系統開發商的實踐中,首先也是強調了在企業內部橫向擴充或集成,例如全面的成本核算,設備、人員等企業運做的各項資源, CID/CIM的集成,其後才逐漸將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加入到ERP之中。而今天我們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SRM是傳統的MRP/MRPII思路的邏輯延伸,這個延伸的兩個"生長點",就是CRM與SRM。在ERP的概念提出後,企業信息系統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 開放性,支持基於互連網技術的分佈式業務處理;

    2. 集成性,追求所有子系統間(例如辦公、個人計劃管理與MIS/MRP/WF),特別是包括第三方

  • 2 # 海鷗296423906397

    有競爭才會有提高,同類產品最好同時有兩家或兩家以上供應商。在管理供應商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某零件只有一個供應商,當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無法保證生產,有時候明知有問題也只能讓步接收,要求其整改總有一大堆理由,處罰他就以不供貨做盾牌,我們一時間又無法找到其他合適的供應商,所以很無奈。

    如果有兩家供應商的話,我們可以控制其供貨比例要求其整改到位。當然,我們必須保證供應商的利益,供應商的改善才會有動力。

  • 3 # 聰穎蘋果04

    1.新供應商導入,先組織採購,工程,SQE對供應商進行審核,確保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符合要求,然後經過評審和管理層批准。

    2.安排打樣,經過檢驗和工程部確認評估,符合樣板要求,簽署承認書。

    3.納入合格供應商清單,並製定相應檢驗文件,確保供應商清楚要求。簽訂品質協議,技術協議等文件。

    4.每月定期統計來料品質狀況,評價供應商業績。

    5.製定年度供應商審核計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的沿途遇到那些妖怪,它們的由來,居住哪裡,交戰勝負,結局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