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用戶575776829751000

      糞草培養料的堆制  堆制培養料的目的,主要是通過高溫發酵,以達到分解糞草成分,消除臭味,疏鬆糞肥,殺死害蟲和雜菌,以供蘑菇生長需要。  培養料的配方 培養料配合的比例和種類,直接關係到堆制發酵過程中微生物繁殖的好壞。培養料配製得合理,發酵進程就快,料堆溫度高,材料分解得也好,發酵結束時得到的將是優質、適熟的蘑菇培養料,豐收就有了可靠的物質基礎。在配製蘑菇培養料時,必須考慮到材料的碳氮比(C/N)。正常培養料堆制前的碳氮比在30~32:1之間。通過堆制發酵,碳氮比值不斷發生變化,至發酵結束時,優質適熟的蘑菇培養料的碳氮比值應該是17~18:1之間。如果堆制前培養料中含氮量低於1.2%,則材料發酵不好;含氮量太高,則微生物會“進攻”含氮豐富的化合物作為碳源,而多餘的氮以氨的形式游離出來,結果培養料就會產生強烈的氨臭。游離氨的濃度太大,會殺傷蘑菇菌絲。因此,在堆料時,糞草的比例必須適當,一般糞草比例以6:4為好,切不可盲目亂加氮肥。  計算培養料的碳氮比時很簡單,將培養料中的各種物質的含碳量相加,所得總碳量被物質中的總氮量除之,就可得出其碳氮比值。  一個好的配方,應該能滿足蘑菇的各種營養要求,獲得高產穩產,且原料價格低廉。下面是生產中各地採用的糞草培養料的配方,可供選擇。  (1)按111m2用料計算,稻草1487kg,幹牛糞1912kg,硫酸銨20kg,菜籽餅75kg,人糞尿25kg,過磷酸鈣50kg,石膏50kg。  (2)按111m2用料計算稻草1487kg,幹牛糞1487.5kg,尿素15kg,過磷酸鈣35kg,石膏50kg,石灰25kg。  (3)按111m2用料計算幹牛糞1767kg,稻草土1061kg,大麥杆707kg,花生餅粉166kg,木灰35kg,過磷酸鈣41kg,尿素21kg,石膏62kg,石灰41kg。  (4)牛、馬、豬糞58%,稻草或草40%,石膏粉1%,過磷酸鈣l%,料水比1:1.4~1.6。  (5)稻草或麥草58%,牲畜糞38%,餅類(豆餅、花生餅和棉籽餅)3%,尿素1%,料水比1:1.4。  (6)稻草100kg,畜類10kg,尿素1.2kg,石膏1kg~2kg,料水比1:1.4~1.6。  (7)麥草1000kg,幹雞糞80kg,石膏75kg,水1800kg。  (8)稻草(麥草)500kg,牛糞500kg,棉籽餅(或豆餅)20kg~22kg,尿素3.5kg,硫酸銨7kg,過磷酸鈣14kg,碳酸鈣15kg,水1500kg~1800kg。  (9)稻草(麥草)350kg,幹豬糞(牛、馬糞)700kg,棉籽餅(豆餅、菜籽餅)40kg,尿素6kg,過磷酸鈣20kg,碳酸鈣15kg,雞糞1.40kg,水1700kg~1900kg。  (10)稻草(麥草)600kg,幹豬(牛)糞400kg,棉籽餅(豆餅)25kg,尿素4kg,硫酸銨7kg,過磷酸鈣16kg,碳酸鈣15kg,水1700kg。  培養料的堆置 蘑菇培養料的堆制發酵是栽培成敗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堆制發酵得好,就能得到優質的培養料,否則得到的培養料理化性質差,材料分解的不足,可供蘑菇利用的養分不多。  堆料前的準備 首先要選擇地勢較高,背風向陽,靠近菇房和水源的地方作為堆料的場地。地面要求平整、堅實,防止泥塊混入料內,四周開好排水溝。堆料前應將材料進行預處理。通常在堆料前一天,將溼豬糞、幹牛糞混合(牛糞類晒乾後要粉碎),再用糞水或清水拌透,使其含水量達65%~70%。簡單的檢查方法是用手抓一把牛糞,用力一捏,以能看到水從指縫中滲出而不會滴下來為度。草應鍘成20cm~25cm的長段,用畜尿、清糞水或清水浸泡12~14小時,小麥杆吸水性較差,應浸泡24~28小時,使草吸足水分,撈起,瀝去多餘的水份。如加豆餅、菜餅、蠶糞等,都要提前一天浸泡,堆料時分層準備。  堆料 蘑菇培養料堆制的時間,一般在播種前1個月左右,根據蘑菇對溫度的要求,一般在9月份進行播種,氣溫較適宜,這樣堆制時間應安排在7、8月份進行。堆制時,先在地面鋪一層約2.3m寬,13cm~17cm厚的草(長度不限),草上鋪一層3cm~5cm厚的糞肥,糞草要鋪平。一層草,一層糞,各鋪12~15層,堆高1.5m。最上面一層用糞全面覆蓋。料堆上下要求垂直,堆頂成龜背形。在堆制過程中,要邊堆邊澆水,一般從第二、三層開始澆,堆一次草、澆一次水,視糞草含水量多少而決定澆水多少。下層少澆些,上層多澆些。堆好後,料周圍應有少量水流出。最後在料堆上面蓋蘆葦草簾(或稻草簾)或者塑料薄膜,以保溫保溼,防日晒雨淋。  翻堆 為了使培養料發酵均勻,需經常進行翻堆。翻堆的目的是通過每次對糞草的翻動,改變堆內空氣條件,調節水分,散發廢氣,促進有益微生物的不斷生長繁殖,從而進一步發酵,再次升高堆溫,使培養料養分加速轉化和分解,並利用堆溫消滅雜菌和害蟲。  翻堆的作法是把下面的料翻到上面,中間的料翻到外面,四周的料翻到中間,把糞草充分抖松,使其均勻一致。在培養料堆制過程中,由於前期草料未能腐熟,料堆通氣好,堆溫下降慢。後期通過腐熟,料堆結實,通氣差,料溫下降快。因此在翻堆時需採取相應措施,水分掌握先溼後幹,堆形採取先大後小,間隔時間先長後短。從堆制到進房,一般翻堆4~5次,每次間隔時間正常是7,6,5,4,3天,但。具體的翻堆次數還應根據料堆溫度等情況靈活掌握。堆料結束後,料內要插入溫度計,每天查看數次,了解發酵是否正常。  第一次翻堆:通常建堆第二天堆溫即上升,早晨或晚上可看到料堆頂部冒水蒸汽,第三天料溫可達75℃左右,6天后料溫下降,這時便應進行翻堆。若堆料2~3天,局部地方不冒水蒸汽,說明料太乾,應在乾的地方適當澆水。若料溫在60℃以下,說明料堆發酵不好,應提前翻堆。並查明原因,採取措施。如因料太乾而溫度不高,要補充水分;若堆內水分過多,翻堆應放在晴天,以散發多餘的水分;如因糞草在貯藏過程中已經黴變而發酵,料溫上不去,應及時補充新鮮的糞草。  翻堆時要澆足水分(料中如養分不足可澆糞水)。第一次翻堆時,料中水分以掌握在緊握一把料能滴下6~7滴水為宜,一般石膏、碳酸氫銨、尿素或餅肥等添加物應在這次翻堆時均勻加入。  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後6天左右,堆溫由75℃左右開始下降,就需進行第二次翻堆。這次堆寬可縮至2m,高度不變,翻堆時加水不可多,用手擠一下料,能滴下4~5滴水即可,過磷酸鈣可在此時翻堆時加入,並要防止料堆淋雨。  第三次翻堆: 第二次翻堆後5天可進行第三次翻堆。這次堆寬應縮至1.6m,高度不變,這時糞草已變軟腐熟。在翻堆時應盡量把糞草抖松,防止厭氣發酵。為了使料呈微鹼性,每111平方米栽培面積的培養料可加石灰粉50kg~75kg。若料溼邊翻邊撒石灰粉;若料幹可澆石灰清水。料內水分以緊握料能滴下2~3滴為宜。  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後4天左右就應進行第四次翻堆。這次翻料要進一步把糞草抖松,增加通氣,促進發酵,若料的成熟度已適中,應著重調節好進房時所需的水分,以手緊握培養料,指縫間有水而不滴或滴下一滴為好。如料過溼,要翻開晾曬,散發多餘水分,重新堆好;如料過幹,要適當加水調節。如料中氨氣較大,可在每111m2栽培面積的培養料中加過磷酸鈣15kg~25kg。氨氣少的加3kg~5kg,以中和氨氣。培養料水分適宜的,過磷酸鈣可採取分層撒入的方法,料乾的可配成溶液噴灑。  第五次翻堆:第四次翻堆後,如達到進房要求,堆制2~3天后即可進房。如料偏生,需進行第五次翻堆。這次翻堆除充分抖松糞草,促使均勻發酵外,料堆形應改為2.3m寬,1.5m高,縮短長度,減少料的表面積,這樣堆好後兩天即可進房。  培養料進房要求:顏色棕褐色,無臭味,草長10cm~15cm,一拉即斷,糞草均勻,料疏鬆,pH值6.8~7.5。  (2)合成培養料的堆制  合成培養料即不用糞肥堆制的培養料。但光用稻、麥草也不宜栽培蘑菇,因為柴草雖然含有有機碳,但缺少氮素營養。如蘑菇培養料的碳與氮比例30:1,而稻草含碳與氮的比值是71:1,這樣的比例顯然是不合適的,因此必須填加一定量的含氮輔助料,如尿素、硫酸銨等,以提高堆肥的含氮量,降低碳氮比。  培養料的配方 合成培養料添加的氮素的數量,要根據柴草和氮肥種類而定。如50kg稻草含碳量為22.8(50 X 45.6%)kg。配製成碳氮比為30:1的培養料需有0.7kg的氮(22.8÷30),除去50kg稻草中原含氮素0.31kg(50 X 0.63)尚需添加氮素0.44kg。因此需要尿素0.95kg(含氮量為46%),或硫酸銨(含氮量為21%)2kg。另外,除了適當比例的碳氮營養外,還需添加一定量的磷、鈣等營養元素,所以在合成堆肥中,需1%~2%的過磷酸鈣等化學肥料。  現介紹幾種合成培養料的配方:  ① 乾草2500kg~2750kg,菜籽餅150kg,尿素25kg,硫酸銨40kg,過磷酸鈣75kg石膏75kg,石灰粉50kg。  ② 稻草1500kg,元麥草1000kg,尿素50kg~55kg,石膏60kg,過磷酸鈣50kg,石灰粉50kg。  以上兩配方均按111m2栽培面積計,菇床料厚16.6cm。  ③ 稻草100kg,尿素1kg,硫酸銨2kg,過磷酸鈣3kg,碳酸鈣2.5kg,水200kg。  (4)稻草100kg,尿素1.2kg,過磷酸鈣0.5kg,水200kg。  培養料的堆制 合成培養料的堆制方法和糞草相似,所不同的是堆制前草料要預溼建堆時就應加入尿素、硫酸銨和過磷酸鈣,翻堆一般也是五次。由於柴草透氣性好,料溫上升慢,建堆和翻堆可用腳踏實,料四周和堆頂最好用薄膜和草簾覆蓋,以利增加料內溫度加速發酵,一旦達到腐熟標準,就應及時進房。  (3)培養料的二次發酵技術  培養料的二次發酵技術,是當前國內外蘑菇高產栽培普遍採用的新技術。它和前面歷介紹的方法的不同點在於把發酵過程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也稱為“前發酵階段”,堆制方法和前面介紹的方法(一次發酵法)相同,但是堆制的時間比較短,通常只有12~13天, 翻堆2~3次。第二階段也稱“後發酵階段’’或稱“二次發酵”。培養料進行“二次發酵”時需要加溫,保持4~6天后降溫,再進行播種。  室外前發酵 建堆方法與常規相同。水分掌握溼透、少調的原則。輔助料的添加,尿素可在堆料時放入,石膏粉、石灰粉在第一次翻堆時加入,過磷酸鈣在第二次翻堆時加入。堆期11~13天,翻堆3次,間隔時間一般是4天,3天,3天。第三次翻堆後,隔1天可進房,進行後發酵。在翻堆的時間上可不受天數限制,料堆內溫度達70℃以上,即可翻堆。  室內後發酵 搞好室內後發酵,是蘑菇高產的關鍵。在完成室外培養料前發酵後(即第三次翻堆後兩天),應趁熱速將培養料搬進菇房的床架上,每層厚度16.5cm~20cm,從最上層逐層次往下層填入床架內,料面要平,然後關閉菇房的門窗及抽風筒,當床上培養料繼續發酵升高床溫時,通入蒸汽或用炭灶加溫,在兩小時內將料溫提高至60℃~65℃,保持2小時,然後小量通風,使料溫逐漸降至為52℃,保持4~5天。這一過程稱為培養料室內後發酵。在整個後發酵中,料溫不宜高於65℃,但要有靈活適當的通氣,使菇房內有適當的氧氣,供有益微生物的活動,進床的培養料要均勻,鋪的厚度要一樣,要疏鬆,料面要平整,便於後發酵一致。培養料進床整理好後,將菇房門窗關閉24小時,使房內熱空氣對流,當料溫上升後,才開始輸送蒸汽加熱,這樣能使後發酵期間有益微生物活動,有利於後發酵的正常進行。在認真做好前發酵的前提下,一般掌握後發酵在50℃~52℃,4~5天。經後發酵後一般料溫讓其自然逐步下降,每天下降速度以不得超過10℃~12℃為宜。快速冷卻會使培養料質地變劣,且產生雜菌。後發酵結束後,要對料中有無氨氣存在進行認真檢查,如果尚存有一定量的氨氣,要進行松料通風排除,或加適量的福爾馬林以固定游離的氨氣後,才能播種。經後發酵的培養料的溼度要逐步認真檢查,料的溼度掌握在65%左右,如過幹可用0.1%的石灰水噴霧補充水分,以利於播種後菌絲吃料,早發菌。  培養料經過後發酵,使好熱放線菌(鏈黴菌、嗜熱單孢菌、假單孢菌)等有益的微生物充分生長,並大量繁殖出現許多孢子,出現這些孢子標誌著培養料溫度已達到60℃以上,最低有50℃,它們能把原來蘑菇菌絲不能利用吸收的複雜有機物,分解為較簡單的易吸收的有機物,可供蘑菇吸收利用。且這些微生物還能合成大量的維生素和植物生長素等。因此,能增加培養料的有效養分,促進菌絲的吸收,促進子實體早形成,多長菇。  經發酵後,料溫上升到60℃~65℃,可殺死培養料中的病蟲害和有害的微生物,喜中溫性的細菌也被殺死。所以,經後發酵後,危害蘑菇生長的病蟲害基本上被消滅,有利於蘑菇的生長發育,提高了蘑菇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縮短了生長週期。  蘑菇培養料二次發酵是高產優質栽培一項新技術,還需進一步總結、提高。但二次發酵要有密閉的菇房條件,後發酵要有加熱保溫的設備,需要能源。  對蘑菇培養料進行二次發酵時要注意幾個問題:  進行二次發酵的培養料無論是室內或室外進行,都要趁第一次發酵的料溫未降時趕快進行。  第二次發酵後經過升溫,水分有蒸發散失。發酵後要適當補充水分,補充的水溫要與料溫一致為好。  第二次發酵時間一般4-5天,時間不宜過長。及時進房。  室內進行第二次發酵的,播種前一定要做好室內的換氣工作。  室外進行第二次發酵的,要保證堆溫按時提昇或降低,加強透氣,培養料質量才有保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地管理人員管理方法?